全冠修复联合根管治疗牙隐裂伴慢性牙髓炎疗效观察
作者: 刘晓会摘要:目的 探讨全冠修复联合根管治疗牙隐裂伴慢性牙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3年4月~2024年4月诊所治疗的94例牙隐裂伴慢性牙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树脂填充联合根管治疗,观察组给予全冠修复联合根管治疗,比较两组咬合功能、牙周情况、咀嚼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咬合功能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最大咬合接触面、最大咬合力均高于对照组,咬合力不对称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牙周情况及咀嚼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出血指数、牙周指数、牙龈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咀嚼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冠修复联合根管治疗牙隐裂伴慢性牙髓炎可使患者获得良好的咬合功能及咀嚼效率,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全冠修复;根管治疗;牙隐裂;慢性牙髓炎;咬合功能
牙隐裂为一种牙冠表面难以察觉的细小裂纹,其最大的风险在于可能导致牙劈裂或裂纹进一步加深,间接破坏牙周组织[1]。这种情况往往由咬合力过大、牙齿解剖结构特点或医源性因素造成,并可能伴随牙髓和根尖周病变发生。慢性牙髓炎是由长期感染或牙髓组织损伤引起的炎症,可伴有牙痛、肿胀、牙髓组织坏死等症状[2]。临床主要给予患者根管治疗与牙冠修复,先清除感染的牙髓组织和根管内的细菌,然后填充根管空腔,防止细菌再次进入,消除炎症,随后进行全冠修复,恢复牙齿结构和功能,加强牙齿稳定性,降低牙劈裂风险[3]。本研究旨在探讨全冠修复联合根管治疗牙隐裂伴慢性牙髓炎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4月~2024年4月诊所治疗的94例牙隐裂伴慢性牙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男24例,女23例;年龄26~62岁,平均年龄(43.28±
4.54)岁。观察组男27例,女20例;年龄27~63岁,平均年龄(44.68±4.0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均通过口腔X线片及临床症状检查确诊为牙隐裂伴慢性牙髓炎,且符合《实用牙体牙髓病治疗学》中的相关诊断标准[4];全身健康状况良好,能够耐受治疗过程中的各种操作和药物反应;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严重的心、肺、肝、肾功能衰竭或其他严重的全身性疾病;精神障碍或认知功能不全,无法配合治疗。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树脂充填联合根管治疗
术前完善口腔检查,拍摄X线片,确定牙齿隐裂程度、牙髓状态及根尖周情况。开髓与根管预备:在局部麻醉下上橡皮障,于患牙颌面开髓,建立直线通路;使用根管器械逐步去除根管内的感染牙髓组织,并进行根管扩大和成形;用生理盐水和次氯酸钠溶液交替冲洗根管,去除碎屑和残留的感染物质;封氢氧化钙糊剂,1周后复诊。根管充填:复诊时确认无临床症状后选择合适的根管充填材料,如牙胶尖和根管封闭剂,严密充填根管,X线检查充填完善。树脂充填:清洁窝洞,对窝洞进行酸蚀处理,冲洗、干燥后涂布黏结剂;分层填入树脂材料,光照固化,进行外形修整和
抛光[5]。
1.2.2 观察组给予全冠修复联合根管治疗
(1)根管治疗:同对照组完善术前检查,对患牙进行局部麻醉,使用涡轮机开髓,去除患牙髓腔顶部,暴露牙髓组织,为后续根管清理和消毒创造条件;使用根管锉对根管进行清理和成形,去除根管内的感染物质和坏死组织,为根管充填做好准备;通过药物对根管进行彻底消毒,杀灭残留的细菌和微生物,降低感染风险。用适当的根管充填材料(如牙胶尖和根充糊剂)对根管进行充填,封闭根管系统,防止再次感染。
(2)全冠修复:根管治疗完成后预备牙体,去除部分牙体组织,为全冠黏结和固定提供空间。全冠制作:根据取模结果,在口腔外制作全冠修复体(如金属烤瓷冠或二氧化锆全瓷冠),确保其形态、颜色和功能与天然牙相近。全冠黏结:将制作好的全冠修复体黏结到患牙上,调整咬合关系,确保全冠稳固性和密合性[6~7]。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咬合功能:最大咬合接触面、最大咬合力和咬合力不对称指数。(2)比较两组牙周情况与咀嚼功能:出血指数、牙周指数、牙龈指数和咀嚼效率。(3)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如脱落、咀嚼困难、咬合疼痛、崩瓷或损坏、牙劈裂等。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5.0软件,计量资料均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咬合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咬合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最大咬合接触面、最大咬合力均高于对照组,咬合力不对称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牙周情况及咀嚼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牙周情况及咀嚼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出血指数、牙周指数、牙龈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咀嚼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3%,对照组为6.3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牙隐裂伴慢性牙髓炎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牙齿受到咬合创伤或其他外力作用,导致牙冠表面出现细微裂纹,这些裂纹可能逐渐深入并接近或累及牙髓组织,从而引发慢性牙髓炎,常见原因包括牙齿咬合分布不对、咬合力过大、解剖因素、夜磨牙、过度磨损等。症状表现主要包括自发性和夜间疼痛、冷热刺激加重疼痛、疼痛无法准确定位等。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牙髓坏死、牙劈裂、牙根周围组织感染和炎症、牙齿松动和脱落等,严重影响患者咀嚼功能和口腔健康[8~10]。
树脂充填为一种保守治疗方法,其优势在于操作简便、成本相对较低,并能迅速恢复牙齿外观和基本功能。牙隐裂较浅且未广泛累及牙髓时,树脂充填能有效封闭裂纹,阻止细菌进一步侵入,裂纹达到牙髓时,联合根管治疗清除已感染的牙髓组织,从而达到控制炎症、缓解疼痛的目的,远期牙齿进一步劈裂风险低。然而,对于牙隐裂较严重、裂纹已深入牙髓或伴有牙体组织大面积缺损的患者,全冠修复联合根管治疗则展现出更为显著的优势。全冠修复不仅能为牙齿提供全方位的保护,防止裂纹进一步扩大或牙齿劈裂,还能通过精确的制作和黏结技术恢复牙齿解剖形态、咬合关系及咀嚼功能。与树脂充填相比,全冠修复在强度、耐久性和美观性方面均表现出色,为患者带来更长期、稳定的治疗效果[11~12]。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最大咬合接触面、最大咬合力均高于对照组,咬合力不对称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出血指数、牙周指数、牙龈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咀嚼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全冠修复联合根管治疗牙隐裂伴慢性牙髓炎效果显著。全冠修复联合根管治疗步骤更为复杂,但其可以保持较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高治疗效果。此外,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时应考虑患者具体情况,如剩余牙体组织量、咬合力大小和方向、口腔修复整体计划等,治疗过程中注意避免过度预备,增强牙齿抗折性,保持长期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全冠修复联合根管治疗牙隐裂伴慢性牙髓炎可使患者获得良好的咬合功能及咀嚼效率,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李利,郭艳艳,陈宁,等.老年人牙隐裂伴慢性牙髓炎患牙根管治疗术后5年临床疗效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22,20(4):198-202.
[2]王华,丁春艳.全冠修复联合根管治疗牙隐裂伴慢性牙髓炎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23,42(11):104-107.
[3]余程,徐莉.全冠修复后保留原冠根管治疗的临床观察[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23,39(4):232-234.
[4]季梦真,漆美瑶,杜珂芯,等.开髓洞型对全冠修复后隐裂牙抗力影响的三维有限元研究[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1,48(1):41-49.
[5]闫鑫,党妮.口内粘接在全冠修复纵折后牙中的应用价值[J].贵州医药,2022,46(12):1917-1918.
[6]宋薇,陈静涛.全冠修复根管与高嵌体修复根管用于后牙牙体缺损患者临床效果分析及预后观察[J].贵州医药,
2021,45(9):1406-1407.
[7]韩娜娜,韦健.邻面边缘提升结合全冠修复下颌第二磨牙远中大面积缺损的临床评价[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21,37(5):279-282.
[8]朱科技,施雄.口腔颌面锥形束CT和螺旋CT口腔修复全冠图像伪影的对比研究[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0,30(4):249-251.
[9]张书霞.全冠修复联合根管治疗牙隐裂伴慢性牙髓炎的效果分析[J].现代养生(上半月版),2024,24(5):338-340.
[10]林晓铭.全冠修复联合根管治疗对牙隐裂合并慢性牙髓炎患者咬合功能与咀嚼功能的影响分析[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版),2022,6(1):86-89.
[11]张志娟,印小健,王宁郇,等.全冠修复联合根管治疗牙隐裂伴发慢性牙髓炎的疗效刍议[J].系统医学,
2022,7(2):183-186.
[12]邹丰.隐裂牙牙髓病全冠修复联合根管治疗后的功能恢复分析[J].中外医疗,2021,40(34):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