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外盆腔填塞术与动脉造影栓塞术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出血的疗效观察

作者: 周嘉俊

摘要:目的 观察腹膜外盆腔填塞术和动脉造影栓塞术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4年3月医院收治的100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盆腔填塞组和血管栓塞组各50例。盆腔填塞组采用腹膜外盆腔填塞术治疗,血管栓塞组采用动脉造影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并发症、总体死亡率及一次止血成功率。结果 盆腔填塞组治疗准备时间、手术用时均短于血管栓塞组(P<0.05);两组围手术期输血量、ICU治疗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总体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一次止血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膜外盆腔填塞术和动脉造影栓塞术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出血效果相当,但盆腔填塞术介入时间和手术时间更短,对于危及生命的骨盆损伤所致失血过多患者,建议采用多模式复苏止血方案。

关键词:不稳定骨盆骨折;骨盆填塞术;血管造影栓塞;并发症

骨盆骨折损伤后24 h内不可控出血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因此,控制早期出血对骨盆骨折成功治疗至关重要。目前,控制盆腔骨折出血的常用手段是腹膜外盆腔填塞术和动脉造影栓塞术。腹膜外盆腔填塞术是一种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控制盆腔出血较为简单有效的方法[2~3]。血管造影栓塞术在动脉出血控制方面具有较高的有效性,需要血管造影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尽管临床治疗中这两种方法是互补的,但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早期控制出血的治疗选择至关重要。本研究选取2021年1月~2024年3月医院收治的100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进一步观察腹膜外盆腔填塞术和动脉造影栓塞术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出血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4年3月医院收治的100例

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盆腔填塞组和血管栓塞组各5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诊断标准:符合《骨盆骨折的诊治现状与进展》[4]中骨盆骨折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17分;根据急诊骨盆X线片上判断为B型或C型骨盆骨折;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定义为输注4个单位的红细胞后收缩压<90 mmHg;患者及其家属知情研究内容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ISS<17分或年龄>65岁。

1.2 方法

遵循外科骨折治疗原则,所有患者均按照创伤高级生命支持(ATLS)指南[5]进行治疗。根据骨盆X线平片和超声初步评估病情。若出血可能与骨盆骨折有关,则在急诊科立即外固定(C型钳或外固定架固定);若发现骨盆骨折以外的其他出血原因,如外出血、腹部出血或胸部出血,则应先进行治疗。必要时行剖腹手术,两组止血措施均由同一组医务人员操作。

1.3.1 盆腔填塞组采用腹膜外盆腔填塞治疗

需要剖腹探查者,于直视下直接用纱布填塞,压迫髂内动脉分支及骶前静脉丛。不需剖腹探查者,在耻骨联合上方作一直切口,拉开膀胱并探查骨盆边缘,沿骨盆边缘尽可能向后方依次于骶髂关节下方、骨盆窝中部、耻骨后方、膀胱外侧间隙填入3块大纱布,压迫髂内动脉分支及骶前静脉丛进行止血。另一侧骨盆按同样方法进行填塞压迫止血。

1.3.2 血管栓塞组采用血管栓塞治疗

以Seldinger法行股动脉穿刺插管,尽量选择血肿较轻一侧股动脉进行插管。用5F猪尾导管在腹主动脉分叉处造影,观察是否存在出血部位。更换4F肝管插入髂内动脉造影,于透视下注入明胶海绵颗粒进行血管栓塞治疗,造影复查明确止血效果后停止注入栓塞剂,也可将不锈钢弹簧圈栓塞髂内动脉主干,直至无动脉分支循环出血。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治疗准备时间(从入院到进行治疗干预的准备时间)、手术时间、围手术期红细胞输注量、ICU治疗时间。

(2)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如感染、深静脉血栓(DVT)、肺栓塞、肾衰竭(RF)、多器官功能障碍(MOF)等。(3)比较两组死亡率。(4)比

较两组一次止血成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比较

盆腔填塞组治疗准备时间、手术用时均短于血管栓塞组(P<0.05);两组红细胞输注量、ICU治疗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并发症及死亡率比较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20.00%VS22.00%)、死亡率(14.00%VS18.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两组一次止血成功率

盆腔填塞组44例一次止血成功(88.00%),2 d后移除填塞纱布,6例因填塞后持续低血压而行盆腔血管造影;血管造影组41例一次止血成功(82.00%),9例因持续性出血再次行盆腔填塞;两组一次止血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多重创伤骨盆骨折通常需要多学科团队干预,综合治疗继发的急性出血、休克以及并发症,挽救患者生命[6]。对于骨盆骨折伴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其死亡率接近70%[7]。血管造影栓塞治疗骨盆骨折出血在临床上已被广泛应用,可以有效止血,避免开放手术对患者带来的伤害,但不能控制静脉出血,可能会出现延迟的大量出血[8]。骨盆填塞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直接压迫骶前静脉丛或松质骨骨折表面的静脉出血来止血[9]。血管栓塞是一个耗时的过程,包括转运患者至血管造影中心的时间、介入放射治疗准备时间等,同时需要技术精湛的医生[10]。若患者无法得到先进有效的介入放射治疗,可能会延误其他相关损伤的治疗时机,尤其是对伴随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11]。盆腔填塞是一种快速且相对简单的方法,不需要任何专门的设备或技术人员。本研究结果表明,盆腔填塞组治疗准备时间、手术用时均短于血管栓塞组(P<0.05)。说明盆腔填塞术介入治疗骨盆骨折出血具有快速起效优势。

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骨盆骨折,除了早期液体复苏,另一个治疗难点在于如何确定盆腔出血的主要来源[12]。研究表明,骨盆骨折相关出血约85%来自静脉结构和松质骨骨折断端,动脉出血仅为11.1%[13]。盆腔填塞术对不稳定型盆腔骨折出血,尤其是静脉丛出血和松质骨骨折有较好的控制效果[14]。虽然血管栓塞在控制动脉出血方面的作用十分明确,但如果血管造影无法找到出血来源,会延误其他有效干预,临床需采用多模式复苏方案[15~16]。

血管栓塞的并发症并不常见,但很严重。研究发现,双侧或非选择性盆腔血管造影栓塞与显著的并发症相关,如肾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臀肌坏死、膀胱缺血性坏死、感染、勃起功能障碍等[17]。临床应权衡血管造影栓塞的治疗价值和可能的不良后果。骨盆填塞的并发症有盆腔填塞后切口部位感染、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等[18]。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及一次止血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腹膜外盆腔填塞术和动脉造影栓塞术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出血效果相当。

综上所述,腹膜外盆腔填塞术和动脉造影栓塞术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出血效果相当,但盆腔填塞术介入时间和手术时间更短,对于危及生命的骨盆损伤所致失血过多患者,建议采用多模式复苏止血方案。

参考文献

[1]王琦,周东生,于震,等.骨盆骨折大出血骨盆填塞与血管造影栓塞的临床急救进展[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20,22(6):501-506.

[2]郁传江.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分析[J].系统医学,2020,5(4):67-69.

[3]匡澜,石忠琪.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损伤控制性复苏策略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20,26(1):198-201.

[4]王钢.骨盆骨折的诊治现状与进展[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20,22(6):473-474.

[5]王雪梅,邓哲,郭小平,等.国际高级创伤生命支持技术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

2018,13(22):103-104.

[6]李阳,张连阳.骨盆骨折大出血救治技术与流程[J].创伤外科杂志,2020,22(5):321-325.

[7]许斯鼎,时昭胤,王江泽,等.介入栓塞序贯外固定架固定在抢救Tile C型骨盆骨折合并休克患者时的应用价值[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20,35(4):341-345.

[8]曹艳丽.骨盆骨折合并多发伤伴失血性休克的观察与急救护理[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8,25(1):96-98.

[9]韦功滨,罗小辑.严重骨盆骨折大出血治疗进展[J].重庆医学,2021,50(9):1609-1612,1620.

[10]罗承东,陈森渠,梁钊明.损伤控制在急诊救治骨盆骨折合并多发骨折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20,15(12):29-31.

[11]李连欣,王利民,周东生.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急救处理[J].创伤外科杂志,2019,21(1):5-8.

[12]林志东,文宠佩,王宾,等.急诊介入栓塞治疗骨盆骨折小动脉损伤隐匿性出血[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19,16(1):16-20..

[13]刘源城,徐康帅,樊仕才.不稳定骨盆后环损伤内固定手术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0,35(6):667-669.

[14]孙健平,张堃,王鹏飞,等.骨折患者近端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J].中华创伤杂志,2019(7):625-630.

[15]尹英超,张瑞鹏,李石伦,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指南解读及诊疗现状分析[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9,40(1):4-6.

[16]陈明祥,张为民.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的血管造影栓塞诊疗进展[J].创伤外科杂志,2022,24(1):74-77.

[17]彭烨,张立海,唐佩福.严重骨盆骨折的治疗[J].国际骨科学杂志,2018,39(01):5-8.

[18]游建雄,王精兵,赵庆,等.动脉栓塞联合外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伴出血性休克效果分析[J].介入放射学

杂志,2021,30(5):493-497.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