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G玻璃体切割系统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 刘航宇 刘建东 高荣玉 徐鑫彦 侯飞飞

摘要:目的 观察25G玻璃体切割系统与传统Nd:YAG激光晶体囊膜切开术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医院收治的24例2级(Odrich法)后发障患者(24只眼)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2例(12只眼)。试验组采用25G玻璃体切割系统切除混浊的后囊膜,对照组采用Nd:YAG激光晶体囊膜切开术切开后囊膜,比较两组最佳矫正视力(BCVA)、前房深度(ACD)、视觉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3个月BCVA较术前均明显提高(P<0.05);组间术后3个月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3个月术眼全眼总高阶像差、彗差、三叶草像差、SR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球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前、术后3个月AC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前、术后ACD变化差异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25G玻璃体切割系统与Nd:YAG激光晶体囊膜切开术均可有效治疗后发障,提高视觉质量,但前者术后视觉质量优于后者,且不会造成前房深度改变,不影响有效人工晶体位置。

关键词:后发性白内障;25G玻璃体切割;高阶相差;斯特列尔比;最佳矫正视力

后发性白内障(PCO)是指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由于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lLEC)增生和向后囊膜迁移导致晶体后囊膜混浊,简称后发障。PCO是导致白内障术后视力下降的首要因素,成年人发生率为12%~67%,其中约40%患者在白内障术后1~5年内需要再次接受手术治疗[1]。目前对PCO的治疗最常见的方法是Nd:YAG激光晶体囊膜切开术,具有快捷、有效等优势,但对后囊膜与人工晶体粘贴紧密或后囊膜较厚的PCO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微创玻切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其在PCO治疗中逐渐体现出优势。本研究旨在对比25G玻璃体切割系统与传统Nd:YAG激光晶体囊膜切开术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医院收治的24例

2级(Odrich法)后发障患者(24只眼)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2例(12只眼)。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纳入标准:已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选取非球面单焦点人工晶体,IOL位于囊袋内且后囊膜完整;术后有视力下降等症状;行散瞳后裂隙灯检查确诊为后发障,且Odrich法分级为2级;术前眼压、眼轴测量均在正常范围内(非接触眼压10~21 mmHg,IOL master测眼轴22~24 mm);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本研究,了解研究目的过程,签署同意书;依从性好,资料完整;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及不良事件发生。排除标准:有角膜瘢痕、翼状胬肉、角膜变性、玻璃体严重混浊等其他原因引起患者视力下降的眼部疾病;术前无严重的干眼症、结膜炎、眼球震颤、青光眼、葡萄膜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泪囊炎等眼科疾病;瞳孔直径散大6 mm;对侧眼BCVA0.05(国际标准视力表);因其他原因无法配合进行检查,不能遵研究方案要求进行治疗及随诊。

1.2 方法

每组患者均由同一术者完成。所有患者术前2 h均给予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完善术前常规准备。

1.2.1 试验组采用25G玻切系统切除混浊的后囊膜

充分散瞳后,消毒术眼,给予患者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点眼3次表面麻醉,将15°刀于2:00位角巩膜缘穿刺入前房,放置前房灌注,于10:00位角膜缘后3.5 mm处用25GMVR宝石刀作巩膜穿刺口,植入25G套管,于10:00位巩膜隧道插入25G玻切头,自中央向四周切除视轴区直径约3~4 mm混浊后囊膜及相应区域前部玻璃体。拔出25G套管及前房灌注,指测眼压Tn,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包术眼。术后给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普拉洛芬滴眼液、醋酸泼尼松龙滴眼液点眼,每天4次,1周后改为每天2次,继续用药2周后停药。术后随访3个月。

1.2.2 对照组采用Nd:YAG激光晶体囊膜切开术切开后囊膜

采用德国ZEISS VISULAS YAGⅢ激光治疗仪行Nd:YAG激光切开混浊的后囊膜,激光波长

1 064 nm,单脉冲能量1.0~3.0 mJ,调节至后离焦模式,避免损伤IOL。充分散瞳后,Nd:YAG激光环形或十字切开中央视轴区3~4 mm混浊后囊膜,直至手术视野中漂浮的后囊膜碎片完全下沉至玻璃体腔。术后每30 min检查眼压,连续4次,若患者眼压升高(眼压>21 mmHg或升高>10 mmHg),给予局部降眼压药物治疗。所有患者术后均给予普拉洛芬滴眼液点眼,每天4次,持续1周。术后随访3个月。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最佳矫正视力(BCVA)。(2)比较两组前房深度(ACD)及视觉质量:采用德国Zeiss Visante OCT眼前节成像及生物测量仪获得前房深度(ACD);采用iTrace视功能分析仪(科林公司Tracey Technologies)检查视觉质量,获得高阶像差,包括总高阶像差(trefoil)、球差(Spherical)、彗差(coma)、三叶草像差及斯特列尔比(SR)。iTrace检查均由熟练操作系统的同一位医师完成。检查前不需散瞳,在自然状态下暗室适应10 min后,指导患者取坐位,下颌固定于颌托上,眼睛注视中心红色指示灯。检查者用操作杆对焦于角膜中心进行瞄准,为减少泪膜破裂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每次对焦前要求患者眨眼,使泪膜涂布均匀,嘱患者保持不动,仪器自动摄取并储存数据。测量术眼自然状况下瞳孔直径为3 mm的全眼高阶像差及SR。自动模式下iTrace视功能分析仪测量3次,取原始光点缺失小于10点的结果平均值。(3)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BCVA比较

两组术后3个月BCVA较术前均明显提高(P<0.05);组间术后3个月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高阶像差及SR比较

试验组术后3个月术眼全眼总高阶像差、彗差、三叶草像差、SR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球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两组ACD比较

试验组术前ACD为(4.22±0.44)mm,术后3个月ACD为(4.57±0.53)mm,增加(0.35±0.16)mm,组内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60,P=0.092);对照组术前ACD为(4.43±0.23)mm,术后3个月ACD为(4.97±0.56)mm,增加(0.54±0.52)mm,组内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090,P=0.005)。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试验组术后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术后10例患者自述眼前有黑影飘动,2例术后1 d出现眼压升高(给予酒石酸溴莫尼定滴眼液、布林佐胺滴眼液局部点眼后眼压趋于正常)。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PCO是白内障术后常见的远期并发症,主要是晶状体上皮细胞发生增生、移行、上皮-间质转化以及氧化应激和细胞因子参与,造成后囊膜混浊和挛缩变形[2~4]。目前对于PCO治疗的首选方法为Nd:YAG激光晶体囊膜切开术,具有疗效确切、操作简单等优点,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及较多的并发症,如人工晶体损伤、人工晶体脱位或半脱位、眼压升高、玻璃体前界膜破裂、黄斑囊样水肿、视网膜脱离等[5]。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术后3个月BCVA较术前均明显提高(P<0.05);组间术后3个月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3个月术眼全眼总高阶像差、彗差、三叶草像差、SR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球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前、术后3个月AC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前、术后ACD变化差异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两种术式具有一定的疗效,但25G玻切系统在总眼高阶像差、彗差、三叶草像差以及SR方面优于YAG激光。YAG激光治疗过程中击破混浊后囊膜时会产生碎屑,掉入玻璃体腔内会在光线通路上形成散射,降低患者术后视觉质量,导致大多数患者反映YAG术后伴有眼前黑影飘动,并持续存在。此外,YAG激光可损伤玻璃体前界膜,这一现象在高度近视患者中更为常见。而25G玻切系统可将碎屑切除吸出,不会在光线通路上形成散射。有效人工晶体位置(ELP)是影响白内障术后患者屈光状态、视力改善程度的重要指标[7]。25G玻切系统治疗术后患者前房深度未出现明显变化,而YAG激光爆破时产生的冲击力会使晶状体不同程度偏移,导致前房深度增加。人工晶体发生的偏移量越小,则最佳矫正视力越好。

综上所述,25G玻璃体切割系统与Nd:YAG激光晶体囊膜切开术均可有效治疗后发障,提高视觉质量,但前者术后视觉质量优于后者,且不会造成前房深度改变,不影响有效人工晶体位置。

参考文献

[1]毕雪,李轩.Sirtl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的研究进展[J].眼科新进展,2020,40(7):686-690.

[2]谢雪,梁娇娇,严宏.后发性白内障评估方法和激光治疗时机的研究进展[J].眼科新进展,2022,42(5):408-412

[3]何海龙,常笛,周春媛,等.两种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方式治疗后囊膜混浊的Meta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

2020,20(10):1764-1768.

[4]刘锦荣,宋志欢,吴晶,王辉.先天性白内障治疗进展[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9.39(4):405-409.

[5]宣瑾,张陈明,任宇琪.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对后发性白内障患者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及屈光状态的影响[J].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24,47(2):173-176.

[6]莫利娟,荣翱,李雯,等.25G玻璃体手术系统在厚的后发性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J].眼科新进展,2010,30(10):975-976,979.

[7]李彩馨,陈志刚.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后生物学参数及视觉质量的变化[J].临床眼科杂志,2023,31(1):31-35.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