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信行护理模式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作者: 王丹丹

摘要:目的 观察知信行护理模式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7月~2023年7月医院收治的5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知信行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健康行为[修改版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Ⅱ)]及生活质量[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QQC)]。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治疗依从性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HPLP-Ⅱ各维度评分、CQQC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知信行护理模式干预可有效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治疗依从性,使其形成健康行为,提高整体生活质量。

关键词:冠心病;知信行护理模式;老年;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

冠心病是心血管系统常见病,临床以服用药物控制病情为主。但部分患者存在对疾病认知不足、缺乏自我管理意识、长期服药经济负担等问题,导致治疗依从性不佳,难以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使生活质量持续下降[1]。常规护理在患者心理教育、心理支持和行为干预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难以从根本上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健康素养[2~3]。本研究旨在观察知信行护理模式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7月~2023年7月医院收治的5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60~75岁,平均年龄(68.75±4.42)岁;病程2~8年,平均病程(5.48±1.06)年;心功能分级为Ⅰ级13例,Ⅱ级7例,Ⅲ级5例。观察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62~76岁,平均年龄(69.10±4.73)岁;

病程2~10年,平均病程(5.67±1.12)年;心功能分级为Ⅰ级12例,Ⅱ级6例,Ⅲ级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伴随明显的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年龄≥60岁;意识清楚,能正常沟通;具有完整且真实的临床资料。排除标准:伴有恶性肿瘤;患有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近期出现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等急性心血管事件;预计生存时间<6个月。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有无胸痛、胸闷等症状发作,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告知医生。遵医嘱用药,向患者介绍药物作用、用法及注意事项,确保其按时按量服药。观察用药后不良反应,如有异常及时处理。协助患者做好日常生活护理,保持病房整洁、舒适,为其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协助患者洗漱、进食等,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向患者介绍冠心病的发病机制、治疗方式、护理方案及注意事项等,评估其心理状态,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

1.2.2 观察组给予知信行护理模式干预

(1)全面评估:入院后快速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既往诊断记录、检查报告、治疗方案、饮食、生活习惯、睡眠及用药情况等,通过心理评估量表评估患者心理状态。持续护理干预14 d。

(2)健康宣教:根据患者文化程度、认知能力及接受习惯进行多样化的健康宣教。对于文化程度较高、理解能力较强的患者,提供专业书籍、学术期刊文章以及线上医学科普讲座等学习资源,引导其自主深入学习冠心病发病机制、病理生理过程、药物作用机制等,深化对疾病的认知;对于文化程度较低、认知水平有限的患者,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形象生动的图片、视频动画以及实物模型等方式进行宣教。

(3)行为养成:根据患者个人状况和知识水平制定个性化的健康计划,通过创建微信群组、组织健康教育讲座、分发健康指南手册等方式促进其养成健康行为。饮食方面,根据患者喜好、营养需求和病情提供定制化饮食方案;运动方面,根据心功能和体力制定适宜的运动计划,从散步、打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开始,逐步增加运动强度,指导正确的运动方法,告知运动注意事项[4]。持续护理干预14 d。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采用科室自制治疗依从性调查问卷进行评估,包括按时服药、定期复诊、遵循饮食、运动指导及健康行为5个方面,共20个条目,≥90分为十分依从,60分~90分为一般依从,<60分为不依从。总依从=十分依从+一般依从。(2)比较两组健康行为:采用修改版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Ⅱ)评估,包括健康责任(44分)、运动锻炼(32分)、营养(24分)、精神成长(20分)、人际关系(20分)及压力应对(20分)6个维度,评分越高表示患者健康行为越好。(3)比较两组生活质量:采用《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QQC)评估,包括体力状况、疾病情况、日常生活、社会心理状态等维度,总分154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治疗依从性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健康行为评分比较

两组护理前HPLP-Ⅱ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HPLP-Ⅱ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护理前CQQ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CQQC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病情复杂,常伴随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由于病情长期存在且易反复发作,患者需要长期的医疗管理和自我监测。但部分患者因对疾病认知不足,导致治疗依从性不佳,使病情控制不理想,生活质量下降[5]。

知信行护理模式为一种综合性的护理方法,近年来逐渐被应用于慢性疾病护理中。该模式综合运用知识传递、信念建立和行为促进策略,全面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健康行为养成[6]。多样化的健康宣教有助于患者清楚地了解冠心病相关知识,认识到遵医嘱治疗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对治疗的认同感和接受度。心理支持、榜样示范等方式可帮助患者树立积极治疗的信念,进而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积极改变不良生活习惯[7]。个性化的健康行为计划可为患者提供具体、可行的行动指南,并在护士和家属的监督下确保计划有效实施,长期坚持,逐渐形成习惯,进一步提高其健康行为水平和治疗依从性[8]。此外,知信行护理模式还强调定期评估和调整患者行为,确保健康行为的持续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增强护理效果[9~10]。

综上所述,知信行护理模式干预可有效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治疗依从性,使其形成健康行为,提高整体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杨宁,魏娟茹,陈红艳,等.老年综合评估护理方案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护士进修杂志,

2024,39(4):426-430.

[2]章金晶,张瑜,沈莹,等.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久坐行为干预方案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

2024,39(2):1-5.

[3]敖河边,陈彩仙,洪婷,等.知信行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2,20(28):169-171.

[4]陆再英,钟南山,谢毅,等.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5]赵喜云,栗明,聂冬辉.以行为转变理论为引导干预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

2021,27(9):60-63.

[6]彭君,吴华丽.基于知信行理论的延续性护理在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

2023,27(6):40-42.

[7]赵齐美,张俊梅,王璐.知信行护理干预联合抗阻力训练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J].四川解剖学杂志,

2023,31(1):124-126.

[8]王燕,于佩娜.知信行护理干预对冠心病PCI术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贵州医药,2021,45(3):498-499.

[9]郎朗,于冰,王丹.知信行模式联合同质化健康教育模式在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18(6):130-133.

[10]白云.基于知信行理论的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自护能力及疾病认知程度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

2021,33(24):170-171,174.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