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复合营养米”
作者: 柏品清 任亚萍 胡卉 邬天凤稻米大约有2/3的营养素分布于米胚、皮层中,而稻米加工精度高,会导致营养素损失增加。如果长期食用精致米面,忽视营养改善情况,会使得人体营养失衡,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比如临床中常见的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就和缺乏微量营养元素有密切关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许多国家都开始强化免费营养。在我国的“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了发展营养强化大米的计划。
什么是复合营养米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膳食习惯导致的营养素缺乏主要有B族维生素、铁、钙。复合营养米,主要是在普通大米中加入人体所需的营养素,包括多种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保证消费者能够获得相应的微量营养元素,避免出现营养不良、营养失衡的情况。
复合营养米加工工艺
复合营养米也称为颗粒米、人造米、营养工程米,主要以糙米、米粉为原料,加上甘薯、玉米、燕麦等淀粉,经过双螺杆积压,适度糊化成型,再经过微波干燥等环节,制成大米颗粒。营养复合米的色泽、形状、口感与天然大米相似,使用普通电饭锅即可食用。随着研发的不断紧张,营养复合米加工机械设备、生产工艺等方面都获得较大的突破。食品挤压加工技术,是集合加热、搅拌、混合、蒸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代表物料经混合、调湿以后,以机械作用迫使其通过专门的模具孔,逐渐形成一定的组织状态、形状的产品,常用于膨化食品,如休闲零食、谷物早餐的制作。复合营养米为了成型,需要高温高压,使淀粉糊化,但在加工过程中,要对糊化度、膨化度进行有效控制。
复合营养米开发层次
全谷营养米
全谷物食品指碾碎、完整、压片的谷物,基本构成也包括胚芽、粉质胚乳、皮层,组成部分的比例与颖果相似。在碾碎玉米、大米、小麦后,生成全谷物营养米颗粒,或是在面粉、碎米中加入一定比例的麸皮粉、米糠等,然后重新成型,变成营养米。
平衡膳食米
平衡膳食米,是依据主食营养素平衡原理,将各种五谷杂粮、果蔬等合理搭配做成的挤压营养米,解决了多种杂粮分别食用造成的不便。我国的五谷杂粮资源相对比较丰富,除稻米、小麦外,还有红薯、大豆、豌豆、高粱、燕麦、玉米、芸豆、马铃薯等。
保健米
我国相关部门对药食同源物品、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进行了规定,其中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有80多种,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有110多种,这些原料都可以一定比例添加到大米、面粉中制成营养复合米。这种保健米需定量、定时食用,才可以凸显出营养保健的功效。
为什么要食用复合营养米
大米在实际的加工中,可能存在大量营养素损失的情况,这些营养素也是人体所需。如果长期食用高精度的大米,可能引发营养素缺乏症。当前,处于商品外观、口感因素的影响,人们倾向于食用高精度大米,但是与某些营养素摄取有一定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问题,就要生产人工添加剂所需营养素的复合营养米。强化营养米是在普通的大米中添加人体缺少、特需的营养素制成的成品大米。用于大米强化营养与强化保健多种矿物质、维生素、氨基酸。强化营养大米能确保米的营养均衡,使得消费者获得微量营养素在内的实际营养需求,还可以有效对营养失衡、营养摄入不足的情况进行控制。这些营养素都属于人体关键的酶和介质,如果营养素缺乏,可能导致人体机能出现障碍,引起人体机能性病变。当前发生的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都与微量营养元素有直接的关系。所以,促进营养米的发展势在必行,需要在经济、营养、不改变人们生活习惯的情况下推行。
营养复合米不仅保留了谷物营养,并且改善了五谷杂粮、粗面、粗米的口感。此外,复合营养米更加容易蒸煮,适合于野外作业人员、高海拔地区人群。《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明确指出:谷类为主是保证膳食平衡的基础保障,实现粗细搭配可以保证营养素摄入的合理性。在食物多样化的基础上,成年人日常饮食谷类食物应当达到400 g左右,可避免糖尿病、肥胖等慢性疾病的发生。
复合营养米安全和营养吗
五谷杂粮融为一体,并加工成全新的米粒,不仅具备米的基本特点,还能满足人体所需营养成分,做到营养均衡,提升健康水平。复合营养米食用安全、干净卫生、蒸煮时间也比普通米短,还可以增加副食品消耗量,节约粮食。复合营养米中添加了人体所需要的维生素(B族维生素)、矿物质(如钙、铁)等营养成分,可有效弥补普通大米的营养成分不足。
复合营养米生产方式
强化米生产方式较多,如外加法、内持法。内持法主要是设法保存米粒外层、胚芽中的矿物盐、维生素等。外加法是生产强化米主要采用的方法,又分为涂膜法、浸泡法,即将多种营养成分配比稳定的油溶液、水溶液,采用喷涂的方式附着于米粒上。营养强化剂的种类有所不同,营养米的品种也有一定差异,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D强化米等。产品形式包括浓缩型,即食用时以1:100或1:200的比例,掺入普通米中混合煮食,也可以直接煮食;还有拌粉型和人造米,把营养素粉末拌于米中或制成米样颗粒后按比例混入米中等。
复合营养米消费提示
复合营养米虽然营养丰富,但目前让大部分消费者接受还比较困难。所以,要进行持续的宣传及引导,促进消费者选择食用营养复合米。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复合营养米的标准,确保生产的复合营养米符合质量标准和卫生相关规定。此外,对于复合营养米的研究,一般停留于加工工艺层面,没有对不同品种原料、对产品品质影响进行研究,忽视原料粉碎粒度对品质产生的影响、产品糊化度控制技术的探究,这需要在今后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