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治疗慢阻肺
作者: 李晨阳随着城市工业化进程加快,空气污染问题日益凸显,慢阻肺患者数量越来越多。然而,很多人对慢阻肺认知不足,不了解发病机制、治疗方法等,很难有效进行预防或积极配合完成治疗。所以,本文针对慢阻肺以及中医治疗方法进行科普。
什么是慢阻肺
慢阻肺是一种发生在肺部的疾病,主要临床特征是肺部气流受限,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治疗,会呈现出进行性发展。研究发现,引发慢阻肺的原因主要是有害颗粒、有害气体导致的异常炎症反应。随着疾病的发展,患者的肺功能会出现损伤,感受到气促、气短的情况,甚至引发慢性呼吸衰竭,导致死亡。目前,慢阻肺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认为与慢性支气管炎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多是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主要诱发因素包括吸烟、病毒感染、疾病影响等。
中医如何治疗慢阻肺
以往临床治疗慢阻肺主要以西医治疗为主。这些年来,很多医院开始尝试将中医引入慢阻肺的治疗中。与西医不同,中医治疗更加重视病理病机,通常需要对疾病进行分型,然后根据不同的中医辨证制定治疗方案。慢阻肺在中医学中属于“咳嗽”“喘证”“肺胀”的范畴,主要病机特点表现为“本虚”和“本虚标实”。所谓“本虚”,就是肾脏、脾脏、肺脏的亏虚;而“标实”则是淤血、痰浊。大多数慢阻肺患者会表现为肺气亏虚、三脏受损、脾肺肾失调等。针对这种情况,中医治疗慢阻肺主要包括中医内治法和中医外治法。
中医内治法又分为补虚和化痰祛瘀两种。其中,补虚治疗根据中医辨证不同,包括补肺益气、补脾益肺、补肺益肾、补益肺脾肾等。“肺者,气之本”,如果人体的肺气出现亏损,就会导致水液代谢障碍、血行不畅成瘀、呼吸失常等。所以,针对这类患者,临床上除了采取氨茶碱等西药治疗外,还可以将参芪补肺汤运用其中。药方组成为黄芪15 g、党参15 g、冬花10 g、丹参30 g、杏仁10 g、苏子10 g、炙草4 g、海藻12 g、牡蛎30 g、蛤壳15 g,所有药物加水煎煮,每天1剂,早晚温服。方中的黄芪可以补气、止汗、利尿消肿、排脓;党参可以生津止渴、降血压、养血、补中益气;冬花可以润肺下气、止咳化痰;丹参可以活血、祛瘀止痛、防血栓;杏仁可以止咳平喘、润肠通便;苏子可以下气消痰、润肺宽肠;炙草可以驱寒湿、驱虚火、杀菌、抗病毒、温经络、去湿邪;海藻可以软坚散结,消痰,利水;牡蛎可以强肝解毒、净化淤血、滋容养颜;蛤壳可以止酸止痛。所有药物组合,可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气虚、痰湿症状。
因脾虚和肺虚所致的慢阻肺也属于主要疾病类型。“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如果脾脏出现异常,会影响水液运输代谢,久而久之痰液聚集,导致肺脏功能受到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引发痰嗽咳喘。所以,医院针对这类原因导致的慢阻肺,除了常规的西药治疗外,还可以引入益肺健脾汤治疗。益肺健脾汤组成为炙黄芪9 g、炒白术9 g、炙甘草3 g、杏仁9 g、陈皮4.5 g、半夏4.5 g、蒸百部4.5 g、知母9 g、青蒿子4.5 g、鸡内金4.5 g等,主要功效是益肺、健脾、清热。药方中的炙黄芪可以利水消肿、行血通痹、益气补中;炒白术可以利尿消肿、固表止汗、燥湿健脾;炙甘草可以补脾和胃、益气复脉、镇咳平喘、镇痛;杏仁可以止咳平喘、润肠通便;陈皮可以健脾开胃、理气消食、燥湿化痰;半夏可以燥湿化痰、和胃止呕;蒸百部可以润肺、下气、止咳;知母可以促消化、清热、镇咳;青蒿子可以清热明目、杀虫;鸡内金可以涩精止遗、通淋化石、消食导滞、补铁。
“肾者水脏,主津液”,肾脏属于人体重要的器官,如果肾阳不足,可能导致气化无力,水停于肺,久而久之,痰液堆积,引发慢阻肺。临床上针对这类疾病的治疗,通常可以选择补肾益肺汤治疗。药方组成穿山龙、五味子各50 g,枸杞子、菟丝子各30 g,蝉銳20 g,白芍50 g,甘草15 g,黄芩30 g,僵蚕20 g,蜈蚣2条,全蝎20 g,地龙、厚朴各30 g,白芥子、莱菔子、苏子、杏仁各15 g,五灵脂30 g。药方的主要功效是补肾、益肺、平喘。
除了上述情况,慢阻肺还可以存在于脾、肺、肾都出现亏虚的患者。针对这类患者,则需要以调节脾、肺、肾功能为主,中药药方选择补肺健脾益肾法治疗。药方组成包括党参25 g、黄芪25 g、熟地黄15 g、淮山药15 g、山茱萸15 g、五味子10 g、锁阳10 g、菟丝子10 g、紫河车3 g。该药方主要用于补益肺脾肾、扶正祛邪。在中药治疗中,除了做好补虚外,祛痰化瘀也非常重要。大多数慢阻肺患者存在痰淤的情况,且因为肺脾肾三脏亏虚,导致血瘀气滞、气滞血瘀,形成恶性循环。在祛痰化瘀时,可以选择固本祛痰化瘀汤治疗。药方组成黄芪30 g、云茯苓20 g、炒白术15 g、藿香15 g、丹参15 g、地龙15 g、党参15 g、红花12 g、陈皮12 g、佩兰12 g、青皮12 g、枳实10 g、清半夏9 g、甘草6 g,可以更好地进行祛痰化瘀,促进患者康复。
需提醒,虽然中医在治疗慢阻肺方面有许多经典方药,但不能乱用。在病程上,该疾病有急性发作期、迁延期和缓解期之分。在急性发作期,选择西药控制感染的同时,可应用中药改善症状、缩短病程,主要以清热化痰为主,较为成熟的经典方剂如桑杏汤、白皮汤等,医师会依据患者证型和身体状况酌情使用。在迁延期,主要是为了增强患者免疫力,中药以补肺、补肾、益气、健脾、化痰为主。在缓解期,则需要保护肺功能,使用中药调理可减少发作次数,预防病情发展和加重。可在医师指导下,辨证使用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等。
除内治之外,也有外治疗法,包括推拿、针灸、拔罐、穴位贴敷等。在进行中医外治法治疗的时候,通常需要选择相应的穴位和手法,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以保证治疗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慢阻肺已经成为临床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为了更好地控制疾病,帮助患者改善肺功能,在西医治疗的同时,还可以引入中医治疗。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优化治疗方案,提升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