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也需防中风

作者: 杨利娟

中老年人是中风的高风险人群。相关数据研究结果显示,64%的病例发生在55~75岁年龄组。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中风的发病率逐渐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因此,年轻人也要重视中风的预防。

年轻人中风的原因

首先,年轻人的饮食习惯较差,经常暴饮暴食、大鱼大肉,加上吸烟饮酒,会导致血管损伤,进而增加中风发生率。其次,受先天性疾病的影响,年轻人存在中风的可能性,常见的有动静脉瘘、动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动静脉肿瘤等。最后,因为生活压力的增大,许多年轻人要经常熬夜加班,睡眠不足,可能会导致呕吐、视力问题、头痛、恶心、四肢麻木和无力等症状,进而引发中风。

中风前有哪些症状

中风前症状主要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这是暂时性的,可以完全缓解。例如,一些患者可能会经历一过性的意识丧失、短暂的对侧肢体肌力下降、短暂的视力下降,往往很快会恢复正常。这些症状的出现被认为是颈内动脉系统发生病变,此时要高度重视,积极治疗。因为随着疾病的发展,会导致严重的颈内动脉狭窄,最终引发中风。中风前也可能有阵发性言语减退、阵发性感觉异常,表现为表达或听力困难、肢体麻木等临床症状。

中风可以恢复吗

中风在恢复程度上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如果中风是腔隙性梗死,大多数患者可以完全恢复,没有任何后遗症。也有一些缺血性中风患者被紧急送往医院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恢复良好。当然,静脉溶栓治疗效果因人而异。如果中风面积较大,病变严重,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后遗症,难以完全恢复。因此,对于中风必须注意早期治疗,恢复期间加强康复训练,从而加快疾病的恢复速度。

中风的预防

注意中风的前兆,如肢体麻木、嗜睡、头晕、头痛等。一旦发生中风,需要及时入院接受相关检查及治疗。对于中风患者,需要在3~6 h的“黄金时间”内接受标准治疗,尽可能避免后遗症。在平时,要消除导致中风的诱发因素,如过度疲劳、情绪波动等。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用力排便而导致血压急剧升高,引发脑血管疾病。饮食结构合理,坚持健康的饮食习惯,保持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饮食;宜多食用豆制品、蔬菜和水果;每周至少吃3次鱼,可帮助有效调节血液状态,有助预防脑梗死;改变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此外,应注意气象因素对血管的影响。尤其是秋冬季节以及季节转换的时候,注意防寒保暖,因为寒冷刺激和气候的剧烈变化会刺激血管,使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对防控中风造成不利影响。

结束语

综上所述,虽然中老年人为中风的高发人群,但年轻人受多种因素影响,也可以出现中风。因此,当代年轻人在为生活努力奋斗的同时,必须养成健康的生活及饮食习惯,以预防中风的发生。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