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干眼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 王莉 王满华
摘要:目的 探究中医治疗干眼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采取回顾性分析法,选取安康市中医医院2020年3月~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干眼症患者160例,采用序贯法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对照2组、对照3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中药口服、针灸、眼部中药熏蒸和西药治疗,对照1组单独采用西药治疗,对照组2组单组采用针灸治疗,对照组3组单独采用眼部中药熏蒸治疗。比较四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眼部症状以及眼表功能(泪膜破裂时间、角结膜荧光染色、SchirmerⅠ试验)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1组、对照组2组、对照组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1组、对照组2组、对照组3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眼干涩、眼异物感、视疲劳、眼灼热感各评分均优于其他三组,泪膜破裂时间、角结膜荧光染色、SchirmerⅠ试验各功能指标均优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 中医治疗眼干症具有显著效果,中药口服、针灸、眼部中药熏蒸及西药联合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改善患者症状及眼部功能。
关键词:干眼病;针灸;中药熏蒸;不良反应;泪膜破裂时间;角结膜荧光染色
干眼病是临床眼科常病,主要由于泪膜不稳定或眼表受内外在因素影响出现损伤导致[1]。患病后,患者存在明显眼疲劳、眼干涩或异物感等症状,症状较轻者采用人工泪液干预后症状可得到缓解,但部分症状较为严重者则会出现视力下降,导致角膜损伤、角膜溃疡及穿孔等,如出现感染则会对周边组织造成损伤,从而影响患者健康。因此,针对干眼病患者有必要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缓解其症状并对患者视力健康提供保障。有学者[2]提出,中医治疗干眼病可取得满意效果,但中医治疗手段较多。本院选取安康市中医医院2020年3月~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干眼症患者160例,进一步探讨中医治疗干眼病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采取回顾性分析法,选取安康市中医医院2020年3月~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干眼症患者160例,采用序贯法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对照2组、对照3组各40例。观察组男18例,女22例;年龄22~70岁,平均年龄(54.45±2.48)岁;病程0.3~6年,平均病程(3.23±0.41)年。对照1组男17例,女23例;年龄23~72岁,平均年龄(54.44±2.45)岁;病程0.3~6年,平均病程(3.24±0.45)年。对照2组男18例,女22例;年龄23~70岁,平均年龄(54.32±2.28)岁;病程0.2~6年,平均病程(3.23±0.48)年。对照3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22~71岁,平均年龄(54.41±2.50)岁;病程0.3~6年,平均病程(3.20±0.44)年。各组患者临床资料具有同质性(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
纳入标准:患者经临床综合诊断确诊为干眼症,均伴随不同程度眼干涩、视疲劳、异物感等症状[3];研究开展之前未服用其他治疗药物或参与其他治疗研究;明确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研究及临床病历资料完整;为脾胃湿热。排除标准;合并义眼;合并颅脑组织损伤;合并中药治疗禁忌证;合并免疫系统疾病;参与其他研究。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中药口服、针灸、眼部中药熏蒸和西药治疗。(1)中药口服:半夏15 g、生薏苡仁18 g、白蔻仁6 g、飞滑石18 g、杏仁15 g、竹叶6 g、白通草6 g、厚朴6 g,水煎取汁;肝肾阴虚,给予菊花9 g、熟地黄12 g、枸杞子15 g、牡丹皮9 g、山药10 g、泽泻6 g、茯苓10 g、甘草6 g,水煎取汁,如患者存在口干或唾液减少,可增加五味子、玄参、沙参入药;肺阴不足,给予麦门冬9 g、生地10 g、五味子9 g、玄参9 g、薄荷6 g、牡丹皮6 g、白芍6 g、生甘草6 g,水煎取汁,每日一剂,分早晚温服。(2)针灸:取风池穴、睛明穴、攒竹穴、太阳穴、神庭穴、百会穴及四白穴等,常规消毒后采用毫针给予针刺,施针手法为平补平泻法,对睛明穴则采用浅刺手法,以患者感受眼部周围酸胀感位置,针刺留针时间控制在20 min左右。(3)眼部中药熏蒸:将薄荷、蒲公英、荆芥、桑叶、金银花、防风、蝉蜕、冰片等中药加300 ml纯净水浸泡,浸泡时间控制在30 min,随后水煎取汁100 ml,进行提纯处理,盛入无菌容器备用。将药液灌入由广东粤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并提供的WH-2000眼科超声雾化仪,有蒸汽散出后引导患者佩戴循证眼罩,每次治疗20 min,每天一次。(4)西药治疗:玻璃酸钠滴眼液(国药准字H20150150)滴眼给药,每次1滴,每天4次。对照1组单独采用西药治疗,同观察组;对照组2组单组采用针灸治疗,同观察组;对照组3组单独采用眼部中药熏蒸治疗,同观察组。所有患者均治疗2个月。
1.3 观察指标
比较四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眼表功能(泪膜破裂时间、角结膜荧光染色、SchirmerⅠ试验)变化及治疗前后眼部症状改善评分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多组间比较进行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四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1组、对照组2组、对照组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四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于其他三组,但四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四组泪膜破裂时间、角结膜荧光染色、SchirmerⅠ试验等功能比较
治疗前,各组泪膜破裂时间、角结膜荧光染色、SchirmerⅠ试验等功能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功能指标均优于其他三组(P<0.05)。见表3。
2.4 四组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前,各组症状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眼干涩、眼异物感、视疲劳、眼灼热感各评分均优于其他三组(P<0.05)。见表4。
3讨论
以往临床针对干眼症患者多采用西药治疗,即玻璃酸钠滴眼液滴眼治疗,玻璃酸钠滴眼液主要成分为玻璃酸钠,给药后能够在眼球表面形成一种稳定、规则及长效的水分膜,在与纤维连接蛋白结合后促使上皮细胞的生长及连接,对眼球提供保护并促进眼角膜损伤愈合。在实际治疗中,采用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虽然具有一定效果,但考虑干眼症对患者造成的影响,单独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无法准确对疗效提供保障[4]。中医认为,干眼症属于“白涩症、神水将枯、燥症”范畴,疾病形成与肺部、肝脏及肾脏关系密切,肝肾阴虚肺部湿热上攻于目,从而导致泪液减少形成干眼症[5]。中医主要治疗措施包括中药、针灸,近年来结合雾化治疗提出中药熏蒸治疗应用于治疗干眼症中,中药治疗对患者进行辨证施治,包括脾胃湿热、肝肾阴虚、肺阴不足等,结合其实际情况辅以相应治疗。针灸则取患者眼周穴位,对其经络进行疏导,改善微循环及眼球受累情况,从而缓解症状。中药熏蒸可通过眼科超声雾化仪将药物直接作用于眼周,快速改善及缓解眼周不适感。中医治疗措施结合并联合西药治疗可进一步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眼部不适症状,促使其尽快恢复正常生活。本研究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四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眼干症具有显著效果,中药口服、针灸、眼部中药熏蒸及西药联合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改善患者症状及眼部功能。
参考文献
[1] 叶刚.普拉洛芬联合玻璃酸钠治疗眼科手术后干眼症的临床分析——评《有泪有健康——战胜干眼症》[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2,28(3):108.
[2] 廉晟晖,胡志伟,张文君,等.基于知网的中医药治疗干眼症研究的科学计量学分析[J].甘肃科技,2021,37(15):141-145.
[3] 谢奇英,陈小梅,刘新.泪液分泌试验与泪膜破裂时间在老年干眼症中的诊断价值比较[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12):1787-1789.
[4] 杨晓鸽,李萌,刘娟.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辅助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的效果及其对泪液炎症因子的影响[J].海南医学,2023,34(6):805-808.
[5] 王鑫,马炯叶.双氯芬酸钠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儿童干眼症的临床疗效[J].中国妇幼保健,2022,37(5):842-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