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培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合并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观察

作者: 那寒光

利培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合并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观察0

摘要:目的 探究利培酮联合二甲双胍对糖尿病合并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以2022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糖尿病合并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利培酮联用阿卡波糖治疗,研究组采用利培酮联用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血糖水平、治疗满意度及康复效果。结果 研究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症状、情绪状态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BPRS、IPRO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利培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合并精神分裂症疗效明显,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康复效果好。

关键词:糖尿病;精神分裂症;利培酮;二甲双胍;生活质量

糖尿病属于内分泌疾病,主要由胰腺不分泌胰岛素引起,临床典型症状是口干咽燥、形体消瘦、多饮、多尿和多食等。部分糖尿病患者合并精神分裂症,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同时造成伤害。精神分裂症通常为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三方面的分裂,主要表现为精神活动不协调。通常情况下,正常人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是紧密相连、互相配合的。正常的认知由大脑产生指令,支配身体,使之做出各种行为。一旦认知功能出现障碍,处理工作的能力、记忆、学习功能都会产生缺陷,情感上会出现淡漠或易怒、焦虑、抑郁等,意志行为方面表现为离群、独处,对工作或学习没有兴趣,不关心前途,严重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精神分裂症主要的临床表现为突发性的沉闷、幻想、睡眠障碍、社会功能下降等,对患者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也给患者家庭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1]。本研究旨在探究利培酮联合二甲双胍对糖尿病合并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22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糖尿病合并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研究组男性15例,女10例;平均年龄(45.52±12.18)岁;对照组男14例,女11例,平均年龄(45.39±11.25)岁。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纳入标准:临床诊断为糖尿病合并精神分裂症;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家属均知情且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严重脏器损伤者;对研究药物过敏者;退出研究者。

1.2 方法

两组均实施利培酮治疗。给予患者利培酮(国药准字H20010310)治疗,起始剂量为1 mg/d,每日逐渐加量,最大剂量不得超过5 mg/d,连续治疗12 周。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阿卡波糖(国药准字H20020202)治疗,饭前嚼服,3次/d,0.2 g/次。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二甲双胍(国药准字H11021518)治疗,温水送服,3次/d,0.5 g/次。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血糖水平及满意度:血糖水平分为FBG(空腹血糖)、2hPG(餐后2h血糖)及满意度三项指标。满意度则采用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价,满分为10分,统计出每组得分,计算平均分;分值越高,表明该治疗方式最佳,可明显改善患者血糖水平、提升满意度。

(2)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分为临床症状、情绪状态及生活质量。其中,临床症状明显有所减轻为0~3分,稍有改善为3~5分,情绪良好为1~3分,情绪欠佳为3~5分;生活质量满分为10分,分值越高,表明该治疗方式越佳。

(3)比较两组康复效果: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及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评估。其中,BPRS量表18~126分,IPROS量表0~144分,分值越低表明治疗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血糖水平及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临床症状、情绪状态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康复效果比较

干预前,两组康复效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BPRS及IPRO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最常见的精神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各种形式的精神活动障碍。精神分裂症主要的发病原因有:(1)精神刺激因素。如亲人的离世或事业的失败,导致患者精神过度紧张乃至紊乱。(2)性格因素。有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约50%的患者性格较为内向,易怒敏感,喜欢幻想。(3)孕期感染。孕妇感染了某种病毒造成精神分裂症,胎儿患精神分裂症的可能性也较大。(4)家族史。当家族中有人患精神疾病,该家族成员发生精神分裂症的概率会增高。

精神分裂症典型的临床表现有:(1)性格改变。即原本活泼开朗的人会突然变得沉闷少语,不与人交往。(2)情感变化。变得冷漠,对周围的事情不感兴趣,或因小事而发脾气,莫名其妙地哭或笑。(3)睡眠障碍。部分患者因害怕自己受到伤害,造成严重的睡眠障碍,也有部分患者受到幻觉影响无法入睡。(4)语言异常。与人交谈有一定的沟通障碍,或者莫名其妙地自言自语,反复重复同样的话,或说话条理不清。(5)意志行为异常。喜欢独处、生活懒散、发呆发愣、外出游荡、夜不归宿等。(6)思维异常。敏感多疑,认为别人针对或议论自己,甚至会做出异常的行为[2]。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也称作精神障碍,对患者的身心影响巨大。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常采用药物治疗,即让患者服用抗精神疾病的药物,稳定患者神经内分泌,才能让精神病理性症状有所缓解或消失。精神分裂症使用的药物通常分为两大类:典型的抗精神药物和非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物。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物副反应相对较大,治疗依从性不高,故目前常用的药物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利培酮、奥氮平、氨磺必利、阿立哌唑、齐拉西酮等。奥氮平能够控制幻觉和妄想、改善睡眠,但有一定的副作用,如长期使用该药物会增加食欲,导致肥胖或代谢综合征。利培酮可以有效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如躁狂、幻觉、幻想、幻听、思维混乱,还有一定的镇静作用[3];同时,利培酮对于痴呆症,如阿尔茨海默症也有一定治疗效果。阿尔茨海默症的主要症状是记忆力下降,随着病情的加重,后期会逐渐出现其他认知功能的受损,如执行能力、视觉空间、语言能力;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异常冷漠、异常焦虑、异常兴奋等,还可能产生幻觉、妄想,甚至会出现暴力行为,患者整夜不能入睡、作息日夜颠倒,有时甚至会无法进食、拒绝吃药等。这时需要通过利培酮对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幻想、妄想、攻击性、焦躁性、兴奋等异常表现[4]。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抑郁、淡漠等症状,这时也需要予以相应的抗抑郁药物。但利培酮也可能会造成焦虑、嗜睡、头昏、恶心、便秘、消化不良等不良反应,故在指导患者服用时应控制剂量和频次。

临床当中有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糖尿病,所以需要使用利培酮联合降糖药物,改善患者精神症状和血糖水平[5]。糖尿病发病诱因有以下几点:(1)家族史。如果家族成员里有糖尿病史,其他家族成员就容易罹患糖尿病。(2)肥胖。肥胖会导致皮下脂肪增多,胃肠道的脂肪因此增多,容易引起胰岛素抵抗。(3)长期进行高糖饮食。如饮用大量碳酸饮料,长此以往胰岛素功能会下降,促使胰岛细胞遭到破坏,从而引起糖尿病。(4)严重的感染。例如,胰腺炎导致胰岛细胞遭到破坏,此时需要外源性的用胰岛素来控制血糖。糖尿病的典型临床症状是出现口干咽燥、形体消瘦、多饮、多尿、多食等。糖尿病患者必须严密监测血糖和改善饮食方式,合理控制血糖,以免诱发并发症。

阿卡波糖可用于降低餐后血糖,对肝肾的副作用少,体重影响不明显,不会引起低血糖,但是可能会引起肠胃不适,患者容易出现肛门排气增加、腹胀等不良反应。阿卡波糖主要是通过抑制碳水化合物的吸收而减少糖分的吸收,整个过程在肠道里实现,对身体影响较小,相对而言较为安全,但由于肠道糖的浓度显著增高,细菌分解这些糖分会产生大量气体,所以患者在服用该药物后,会发生排气、腹胀等现象[6]。

二甲双胍也可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糖,是糖尿病的主力用药[7]。世界各大指南都把二甲双胍作为治疗糖尿病的基石,但肾功能差的患者不适宜服用二甲双胍。由于服用二甲双胍容易出现腹痛、腹泻等胃肠道不良反应,所以临床上一般指导患者随餐服药,可以减少胃肠道反应。如果患者血糖控制的比较稳定,可以改为服用二甲双胍缓释片,胃肠道反应更轻[8]。

本研究中,研究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症状、情绪状态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BPRS、IPRO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相较于利培酮联用阿卡波糖,使用利培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伴精神分裂疗效更好。

综上所述,利培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合并精神分裂症疗效明显,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康复效果好。

参考文献

[1] 袁庆华.利培酮联用二甲双胍对糖尿病合并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22,25(17):75-78.

[2] 吴海龙.利培酮联合二甲双胍对精神分裂症伴2型糖尿病患者脂糖代谢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糖尿病新世界,2021,24(16):93-96.

[3] 赖根祥,周秀娟,金国林.利培酮联合二甲双胍对精神分裂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骨代谢胰岛素及肾功能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9,40(17):2507-2510.

[4] 张雅萱,吴忠印,白有竹.利培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精神分裂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1,32(19):3087-3089.

[5] 魏嘉欣.利培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精神分裂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观察[J].实用糖尿病杂志,2021,17(1):158-159.

[6] 康工程.二甲双胍治疗精神分裂症合并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分析[J].北方药学,2021,18(9):95,182.

[7] 薛世琦.探讨二甲双胍联合利培酮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体质量及糖代谢的影响[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21):25-26.

[8] 张政,周碧云,王水云.恩格列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研究[J].云南医药,2023,44(1):80-82.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