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护理程序在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 陈海艳 叶阳梅

标准化护理程序在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0

摘要:目的 探究标准化护理程序在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重症监护室2019年5月~2022年11月收治的40例心力衰竭患者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分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19)与观察组(n=21)。分别实施常规临床护理与标准化护理方案,比较不同护理方案下两组患者血压水平、院内反应时间、急救反应时间、致残率、病亡率及护理干预前后心功能水平。结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LVEF、CO及E/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72 h后,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前,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院内反应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致残率、病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患者护理管理中实施标准化护理程序效果显著,可极大地保障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各项指标的改善。

关键词:心力衰竭;标准化护理程序;重症监护室;效果

心力衰竭是重症监护室最常见病症之一,主要是因患者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下降,同时伴有乏力、心悸、气促、下肢水肿等症状,需及时采取机械通气、强心利尿及吸氧等治疗,改善患者心功能,挽救患者生命。心力衰竭发病急骤、病情变化快,患者出现心衰症状时,往往需要接受重症监护。在重症监护室抢救治疗过程中,应给予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以切实提升抢救效果。而标准化护理程序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在该护理模式下,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发展实施规范化抢救护理、用药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可使患者生命安全得到极大地保障[1]。本研究旨在探讨标准化护理程序在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重症监护室2019年5月~2022年11月收治的40例心力衰竭患者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分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19)与观察组(n=21)。对照组:男10例,女9例;平均年龄(65.5±1.6)岁;平均病程(4.9±1.5)年;冠心病5例、高血压心脏病4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6例,其他心脏疾病4例。观察组:男11例,女10例;平均年龄(63.4±1.4)岁;平均病程(5.1±1.2)年;冠心病7例,高血压心脏病6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4例,其他心脏疾病4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已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

纳入标准:符合《内科学》[2]中心力衰竭疾病临床诊断标准;患者年龄64~79岁;患者资料完整,且对本研究知情,均自愿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肝、肾功能不全者;恶性肿瘤者;中途转院未配合完成本次研究者;临床资料不完整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模式

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情况,严格按照医嘱开展各项治疗工作,一旦出现异常,立即采取急救措施;控制好重症监护室温湿度,保持重症监护室环境舒适、安静,降低环境刺激对患者的影响;定期开展病房消毒工作,满足重症监护室无菌操作要求。

1.2.2 观察组采取标准化护理程序护理

(1)制定标准化护理程序:选择护理经验、抢救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制定标准化护理程序。制定前详细收集心力衰竭救治的资料,结合实践经验,合理设定心力衰竭患者标准护理相关岗位、标准要求及措施内容,并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此程序贯彻落实。

(2)落实急救护理措施:严格监测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包含血压、心率、脉搏、体温、精神意识等变化情况。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告知主任医师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抢救处理;建立静脉通道,及时对患者进行补液干预,需要注意的是此过程中严格控制静脉输液剂量和速度,避免出现患者因心脏负荷加重引起病情恶化[3]。加强患者体位护理,当患者出现呼吸不畅时,协助患者保持端坐位,促进其横膈下移,提高肺活量,从而极大地改善其心功能水平。注重氧疗护理,观察患者SpO2水平变化情况,当患者出现低氧血症时,立即采取吸氧干预措施改善其缺氧状态;氧流量设定为3~4 L/min,当患者吸氧过程是SpO2水平在94%以下时,立即告知医生就行急救治疗。

(3)用药护理:基于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用药特殊性考虑,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医嘱进行用药管理,规范用药剂量、方式及用药期间常见不良反应的救治。

(4)心理护理:重症监护室的救治环境较为封闭,身边无家属陪伴,再加之自身对疾病及相关医疗设备了解甚少,易出现焦虑、紧张、烦躁等负面情绪。为此,护理人员需重点关注患者心理变化情况,给予其必要的心理干预,通过列举成功治愈案例介绍大小患者疑虑,从而有效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

(5)健康教育: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心力衰竭疾病及治疗相关知识,确保其在出现突发状况时能第一时间做出反应,争取抢救时间[4]。

1.3 观察指标

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LVEF、CO及E/A等心功能水平。观察两组患者血压水平情况;观察两组患者院内反应时间(入院后进一步救治时间)、急救反应时间(从发病到接受专科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致残率及病亡率。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LVEF、CO及E/A等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72 h后,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血压水平比较

干预前,两组血压比较无明显差异;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院内反应时间、急救时间比较

观察组院内反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两组致残率与病亡率比较

对比不同护理方案下的两组患者致残率及病亡率情况,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心力衰竭是因患者心脏发生病变后,其心排量在短时间内出现急剧下降,导致其器官及机体组织出现淤血和灌注不足等问题[5~6]。标准化护理程序强调的是为患者提供规范科学的护理管理。在标准化护理管理中,预先制定标准护理程序,包含健康教育、病情监测患、建立静脉通道、体位护理、氧疗护理、用药护理、心理护理等[7~8]。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此程序开展护理工作,确保各项护理工作得以环环相扣、有条不紊地进行。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LVEF、CO及E/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72 h后,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前,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院内反应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致残率、病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患者护理管理中实施标准化护理程序效果显著,可极大地保障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各项指标的改善。

参考文献

[1] 祝巾玉.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患者中标准化护理程序的运用效果[J].中国标准化,2022(16):249-251.

[2] 李颖霞,王艳哲.标准化护理程序在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效果[J].西藏医药,2022,43(2):94-96.

[3] 江水凤.标准化护理程序用于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05):124-125.

[4] 杨淑珍.标准化护理程序对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患者的干预效果探讨[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0,10(36):55-57.

[5] 徐文芳.心血管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标准化护理程序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35):111,140.

[6] 李若杏,伍雪华,孔德斌.标准化护理程序对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观察[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6):135-136.

[7] 陈翠芹.心内科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患者病情观察中标准化护理程序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9,40(10):2394-2395.

[8] 张玲萍.标准化护理程序应用于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34):150,180.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