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看待“更年期”
作者: 蔡美玲“更年期”也称为围绝经期,是女性生命进程的必经之路。但受多种因素影响,多数女性对更年期伴随的一系列症状往往选择默默承受,或过度医疗化。因此,有必要对更年期的相关知识进行科普。
怎么判断已进入“围绝经期”
“围绝经期”是指女性在40岁以后,卵巢功能开始下降,逐步由生殖期转化到无生殖能力的时期。广义上讲,从正常月经到绝经的一段时间,即卵巢功能开始衰退,出现临床症状,内分泌和生物学发生改变,一直到最后一次月经的时期;狭义上讲,40岁以后出现10个月内≥2次邻近月经周期长度变异7 d以上(围绝经期开始),至末次月经后的一年时间。 这时候,雌激素、孕激素分泌开始出现较大波动,直至分泌减少,同时身心可能出现一系列不适感。判断标准为:
(1)月经紊乱现象,如月经间隔时间长、月经不规则、突然停经。
(2)围绝经期症状,如潮热、出汗、烦躁、焦虑、头痛、失眠、多梦等。
为什么要重视“围绝经期”
绝大多数中国女性对“围绝经期”的态度似乎偏向于顺其自然 。《黄帝内经》认为:女性在中年之后开始衰老,相继出现“阳明衰微”“肾气衰微”“五脏皆衰”等变化。而五脏气衰,正不克邪,易导致老年病。英国牛津大学2000版《老年医学》对更年期衰老的定义是:生物体进入成熟期后,随着年龄的递增,机体器官逐渐丧失适应能力。诸多研究发现,女性在绝经后骨质疏松、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高发。许多慢性疾病在围绝经期开始时出现,此时如能进行干预,可减少疾病的发生或进展。
如何应对“围绝经期”
医学界已证实,绝经期激素治疗(MHT)可提高围绝经期女性的生活质量,有效改善关节肌肉疼痛、不良情绪、失眠和性功能下降等更年期症状。在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在治疗窗口期启动,并按照规范合理使用,能极大改善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的健康,提高生命质量。此外,更年期女性还要调整生活方式,避免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什么是绝经期激素治疗(MHT)
绝经的本质是卵巢中卵泡耗竭或接近耗竭,由此引发激素水平下降。为解决绝经相关的近期症状及远期退化性疾病问题,临床可采用外源性性激素补充因卵巢衰竭导致的内源性性激素缺乏。具体方案因人而异,有雌激素治疗、孕激素治疗、雌孕激素联合治疗。但出于对激素的各种误解,MHT在国内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很多女性听到激素,显得顾虑重重。因此有必要对这些认知误区进行解释。
哪些人需要MHT(适应证)
(1)绝经相关症状,如月经紊乱、抑郁焦虑、潮热出汗等。(2)泌尿生殖道萎缩相关症状,如阴道干涩、疼痛、排尿困难、性交痛、反复发作的阴道炎、反复泌尿系感染、夜尿、尿频和尿急。(3)有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以及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哪些人不能进行MHT(禁忌证)
(1)已知或怀疑妊娠。
(2)原因不明的阴道流血。
(3)已知或怀疑患有乳腺癌。
(4)已知或怀疑患有性激素依赖性恶性肿瘤。
(5)患有活动性静脉或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最近6个月内)。
(6)严重肝肾功能障碍。
(7)血卟啉症、耳硬化症。
(8)脑膜瘤(禁用孕激素)。
MHT的价值
(1)MHT是缓解绝经相关症状有效的治疗方法,包括内分泌紊乱症状,如月经失调;血管舒缩功能失调,如潮热盗汗、心悸、血压变化;精神神经症状,如情绪紊乱、睡眠障碍;生殖器及泌尿系统症状,如阴道干涩、性交疼痛、尿急;水盐代谢紊乱,如浮肿等;骨及骨关节改变等。
(2)MHT可有效降低或延缓绝经相关疾病的风险,如绝经后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认知功能等。
MHT的安全性
女性更年期激素治疗推荐使用天然雌激素,以及天然或近天然的孕激素,而不是曾一度被滥用的“甲强龙”“强的松”等糖皮质激素。MHT治疗选择的激素除了需要天然,还要保持最低的有效剂量,即远低于卵巢分泌的量,这样才能保证安全。
MHT治疗时间的选择
《绝经激素治疗的全球共识声明》认为,绝经激素治疗并非全年龄都可以开展,首次启动的时间一般应该在绝经10年之内或60岁以前。超过这个时间段,意味着患者缺乏雌激素保护的时间过长,可能已经出现了血管粥样硬化、血管壁斑块形成等情况,此时使用雌激素可能会软化血管,造成血栓脱落形成脑栓塞、肺栓塞等严重疾病。此外,绝经激素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更年期各种不适症状,对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但不能治疗上述疾病。所以,绝经激素治疗应尽量在“窗口期”内尽早开始,即在骨骼和心血管状态较好时开始治疗。
遵医嘱规律用药不可少
绝经激素治疗是长期规律用药的过程,只要没有禁忌证,就可以在医师指导使用,同时定期复查。一旦开始治疗,切忌自行停药或更改服用剂量和频率,否则不但起不到保护作用,还可能会引起阴道流血等问题。
“围绝经期”的生活方式调整
控制体重,减腰围
进入围绝经期后,许多女性发现体型开始变化,腰腹部有赘肉,即便是维持相同的饮食和运动,还是会不断发胖。改变的原因是雌激素缺乏,导致脂肪重新分布,由皮下向内脏转移,可增加罹患糖尿病、高血脂、心血管疾病等风险。一般来说,绝经期妇女的理想体重是体质指数BMI 20.0~23.9kg/m²、腰围小于80 cm。
适当运动
建议每周至少坚持150 min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即每周运动3~5次,每次30~40 min。可根据个人爱好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慢跑、散步、瑜伽、羽毛球、广场舞、游泳等,做到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均衡饮食,每餐不过饱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已成为导致绝经后女性死亡的首要病因。饮食调养和改善生活方式是防治血脂异常的基础。饮食以清淡为宜,做到低脂、低糖、低盐,增加水果蔬菜的摄入,限制饮酒,提倡蒸、煮等健康的烹调方法,尽量避免煎、炸。
日晒、补钙维护骨骼健康
围绝经期是骨丢失的主要时期,期间除了需要补充激素,还要注意补充钙质。中国营养协会推荐成人钙的摄入量应该达到800 mg/d为宜,50岁后更应该达到1000~1200 mg/d。按照中国人的膳食习惯,食物中钙的摄入量大约400~600 mg/d,绝经期女性还需额外补充钙600 mg/d。此外,维生素D能促进机体对钙的吸收,而晒太阳可以增加人体自身维生素D的合成,所以建议每日晒太阳半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