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乳腺癌
作者: 魏敏据国际癌症研究中心2020年数据显示,全球乳腺癌每年新发病例226万,已取代肺癌成为第一大癌症。在我国,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位列女性恶性肿瘤的第1和第4位。为帮助各地开展乳腺癌预防工作,以降低我国女性乳腺癌的患病率及病死率,《中国女性乳腺癌预防专家共识》将乳腺癌的相关危险因素分为3类:不可改变危险因素(遗传和非遗传因素)、潜在可改变危险因素(雌激素暴露、生育等)和可改变危险因素(肥胖、饮酒等)。对于存在乳腺癌危险因素的人群,应接受医疗咨询,通过科学、及时的干预措施,减少乳腺癌的发生。
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需加强乳腺健康随访
乳腺癌相关的遗传因素包括家族史和基因突变。(1)家族史:对于有乳腺癌家族史的高危女性,乳腺癌开始筛查年龄应比家庭中确诊为乳腺癌时年龄最小者小10岁。(2)基因突变:5%~10%的乳腺癌发生是由于遗传基因突变。其中,BRCA1/2突变占20%~25%。有以下情况的人群应进行BRCA1/2致病突变基因检测,包括家族中有已知的BRCA突变、1例以上直系亲属50岁前或2例以上旁系亲属患有乳腺癌或卵巢癌;发病年龄<45 岁、46~50岁患病且有第二原发乳腺癌或直系亲属乳腺癌;60岁以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
适龄婚育
月经初潮年龄、绝经年龄、初产年龄、产次、母乳喂养时间及激素治疗情况均已证实与乳腺癌发生相关。初潮早、绝经晚的女性雌激素暴露时间长,乳腺癌风险增加。在生育方面,无生育史女性的乳腺癌风险是有生育史女性的1.32倍。足月妊娠或孕期至少34周以上,能够降低乳腺癌风险。相关研究显示,生育年龄>35岁的乳腺癌患病率明显高于生育年龄21~25岁女性;产次≥2次的乳腺癌风险更低。此外,母乳喂养也能降低乳腺癌患病率。由此可见,适龄婚育和母乳喂养不仅利于优生优育,对女性健康也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加强慢性病管理
研究证实,糖尿病患者乳腺癌的患病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在生活方式方面,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肥胖、运动少、饮食不健康等情况,这与乳腺癌发病息息相关。糖尿病患者可通过适当的运动锻炼、饮食控制降低风险,必要时使用降糖药控制血糖。此外,激素替代治疗近年来颇受关注,是指对绝经后的女性补充雌激素和孕激素以缓解绝经期症状。研究显示,更年期激素替代治疗会增加乳腺癌风险,并与用药方案和时间有关,如雌激素、孕激素联合应用比单用雌激素患癌风险更高。即使停用激素替代治疗,这样的影响也会持续10年以上,且与停药前使用时间相关。除非是严重的更年期症状,一般不建议围绝经期女性使用激素替代治疗。即使要用,也应尽量减少应用时间,并定期检查乳腺、子宫等,预防激素相关的恶性肿瘤。育龄期女性可以通过避免晚婚晚育、适量增加产次、延长产后母乳喂养时间等办法减少雌激素暴露,并降低对雌激素的敏感性。此外,尽量减少长期使用避孕药物,以免增加乳腺癌风险。
健康饮食
研究发现,许多天然食物对乳腺癌有特殊的预防功效。如甘蓝类蔬菜、卷心菜和花椰菜等,有抑制癌症的作用。其中,甘蓝类蔬菜中含有一种吲哚酶类化合物,可抑制癌细胞生长,不仅能预防乳癌及前期胃癌,还可增加各种主要解毒酶类的活性;白菜预防乳腺癌的机理在于可使体内过多的雌激素转化为无活性物质;大蒜含有微量元素硒、大蒜新素和羟基化合物等多种抗癌成分,对多种癌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黄豆、菜豆含有硒元素、红细胞凝集素等成分,能防止致癌物质与正常细胞脱氧核糖核酸结合,从而起到预防癌症的作用,尤其对延缓乳腺癌发病有明显功效。国外一项长达8年的调查表明,维生素A摄取不足,患乳腺癌风险增加20%。所以,女性可经常食用如胡萝卜、土豆和扁豆等含有维生素A的食物,对预防乳腺癌的发生有益。流行病学研究证实,酒精摄入、吸烟和高脂肪高热量饮食为乳腺癌的危险因素。
积极运动
锻炼除了能直接预防乳腺癌外,也能保持健康的形体,减少因为肥胖引起的乳腺癌风险,尤其对乳腺癌高危人群意义更大。中等强度的运动包括步行、骑自行车(慢速)、家务活、园艺、游泳(慢速)、跳舞等;剧烈运动包括跑步、自行车(快速)、游泳(快速)、健美操、团队运动等。建议中等强度运动150~300 min/周,或剧烈运动75~150 min/周。建议积极、尽早、坚持体育锻炼,尤其是在上午8:00~10:00时进行中等及以上强度的运动锻炼,并保证每周的锻炼时长。
积极参与乳腺健康教育科普
乳腺癌预防保健知识和行为受年龄、学历、工作情况、工作类型及是否生育的影响,如年龄越大,接受乳腺筛查的比例越低;学历越高,接受乳腺筛查的比例越高。不同年龄段、学历程度的女性群体所处的社会环境及成长经历存在差异,其了解乳腺癌防治知识的主动性、获取知识途径、应用相关知识的能力有所不同。建议女性多了解乳腺保健的相关知识,掌握自检方法,可参与线上线下健康教育活动来提升健康认知。
科学用药预防乳腺癌
临床应用的药物主要有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及芳香化酶抑制剂。目前,只有他莫昔芬和雷洛昔芬获得美国 FDA批准用于乳腺癌的预防。但由于严重的不良反应,使其在实际应用中受到限制。因此,寻找一种不良反应小、适用范围广,且具有明显疗效的乳腺癌预防药物成为各国学者探寻的目标。已经有初步数据证实,阿司匹林、维生素 D、益生菌和大豆异黄酮等有预防乳腺癌的作用。
结束语
为女性制定个体化预防策略,对降低乳腺癌发病率具有重大意义。建议有乳腺癌危险因素的女性多与医生沟通,提高乳腺癌高危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做好筛查、健康管理、药物预防等方面的工作。当然,一旦患上乳腺癌也不要过于担心,随着诊疗技术的发展和创新药物的临床应用,近年来我国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已提升至83.2%,成为预后较好的恶性肿瘤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