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性
作者: 刘玉强 陈露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糖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群,因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缺陷引起的糖、脂肪、蛋白质、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糖尿病在老年群体中较常见,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但通过多种治疗手段可以控制病情,主要包括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自我监测血糖和糖尿病健康教育。其中,糖尿病健康教育是现代综合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减少医疗花费、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糖尿病、积极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发生发展等均有重要的意义。
饮食健康教育
通过饮食合理搭配,在科学控制能量、糖类、蛋白质、脂肪摄入的基础上,注重营养素的平衡,以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担,减少药物用量,尽量使患者的尿糖、血糖及血脂达到或接近正常值,改善或稳定病情,防止和延缓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发展。饮食治疗是老年糖尿病的基础治疗,不论糖尿病的类型、病情轻重、有无并发症、是否应用药物治疗,都应长期坚持。饮食治疗的方案应根据病情、有无并发症、血糖情况、身高、体重来制定,做到个体化。
掌握饮食治疗的原则
合理控制能量摄入,三餐营养均匀搭配,做到菜谱多样化。限制总能量、动物脂肪,尤其各类甜食的摄入量,增加粗粮、杂粮、蔬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合理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
明确饮食计算与餐次
根据老年患者的身高、体重、年龄、运动量计算能量供给量。标准体重:身高(cm)-105=标准体重(kg),总热量=理想体重×按需热卡数。按需热量数:轻体力劳动105~126J/(d·kg),中度体力劳动126~147J/(d·kg),重体力劳动168J/(d·kg),休息时84~105J/(d·kg)。脂肪为总热量的20%~25%、糖类为总热量的55%~65%、蛋白质为总热量的10%~15%。上述值仅为参考,实际操作中以维持或略低于理想体重为宜,消瘦者摄入量适当提高,肥胖者摄入量相应减少。老年患者每天主食量在300~400 g,按一日三餐或四餐分配。对于病情稳定的老年患者,每天三餐定时定量,比例分配为:早餐1/5、午餐2/5、晚餐2/5,或者根据饮食习惯及身体情况,少食多餐。对于用胰岛素治疗和易发生低血糖的老年患者,可根据情况在三餐间或晚上临睡前加餐1次,但需要减少三餐的量,用几块低糖饼干、薯类、南瓜、山药等来交换,防止低血糖发生。将一天的饮食分为主食类、蔬菜类、豆制品、水果类、奶及奶制品、肉类、禽蛋类、坚果类、油脂类等九类,根据个人饮食习惯,每天主食不少于所有食物的一半,保证充足的蛋白质供应,并把食物分配到各餐中,根据每天的需要分配食物份数,进餐做到定时、定量,食物新鲜、洁净。
适合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烹饪方式
老年人由于消化功能减弱,咀嚼能力变差,习惯吃较软烂的食物,所以烹饪方式以蒸、煮、烩、炖、煨等为主,减少油炸、煎、炒等。食物的加工应细、软、松。但需提醒,食物烹煮时间越长,越容易被人体吸收,血糖升高就越快。为避免此类问题,尽量减少烹煮时间,食物不要切得过于细小;精米、精面搭配粗粮、杂粮一起烹煮;干稀搭配,粥品和粗粮、主食、蔬菜搭配食用。
老年糖尿病患者饮食护理教育
通过多种方式指导患者坚持清淡饮食,以低盐、低脂、低糖,以及适量蛋白质、纤维素为饮食原则,教会其计算总热量;严格区分糖尿病患者的安全与不安全主食、蔬菜与饮品;饮食要有规律,切忌暴饮暴食;戒烟限酒,从而逐渐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运动健康教育
运动对糖尿病患者的作用与意义
运动能改善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增强体力,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可提高机体最大耗氧量,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心脏和骨骼肌生理功能;有利于维护患者心理平衡,消除对疾病的焦虑,增加康复 信心;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糖耐量,使血中胰岛素水平下降,有利于控制血糖和改善代谢。病情轻者在饮食控制基础上进行体育锻炼,可以使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老年糖尿病患者以超重、肥胖者居多,血液长期处于高凝状态。而坚持运动能改善高凝状态,减轻引起动脉硬化的其他危险因素影响。此外,长期坚持运动能减少体内脂肪,增加肌肉量,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老年糖尿病患者身体情况评估
根据年龄、性别、体型、饮食、平时活动量、血糖水平、有无慢性并发症、是否接受药物治疗及剂量等进行综合评估,再确定运动项目、运动次数、运动强度和运动量。
老年糖尿病患者运动方式的健康教育
对于控制在正常范围、无并发症的老年患者,可进行快步走、跳广场舞、骑自行车、打乒乓球、门球等中等强度的运动。对于血糖控制良好,原则上以有氧运动为主,由于步行不受场地支配,容易坚持,可作为首选。对于合并高血压、心脏病及糖尿病并发症的老年患者,建议进行低强度的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力所能及的家务。单纯饮食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每周至少运动4次;用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物者每天定时运动,控制血糖和调整药物用量;体重超标的患者,运动的同时要减少热量摄入,增加运动次数至每天1~2次。
老年糖尿病患者运动护理
运动的原则是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持之以恒、定时定量,以运动后不疲劳为准。由于整个运动过程讲究对耐力的训练,不建议做非常剧烈的运动。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身体相对比较虚弱,运动不当可能造成意外损伤,所以建议在运动时有家人的陪伴,并随身携带一些方糖或甜果汁等。此外,运动时间尽量选择在饭后1~2 h,避免在夜间和黄昏时进行激烈的活动,以免发生低血糖。若运动过程中发生呼吸短促、眩晕、恶心、视物模糊等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需提醒,不宜空腹运动,宜在餐后30 min进行,以防低血糖。
心理健康教育
老年糖尿病患者会出现多种心理问题,如悲观、失望、紧张、恐惧、焦虑、急躁、抑郁、担忧等,这与年龄大、病程较长、难治愈、医疗费用高、预后差等因素有关,因此需要做好相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如向患者讲解糖尿病及其合并疾病的相关医学知识,告知只要遵医嘱服用药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病情是可以得到控制的;平素可多听一些舒缓、柔和的音乐,观看一些娱乐节目,保持心态平和;多与病情控制良好的患者进行交流沟通,这对减轻心理压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具有重要的作用。及时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并实施针对性干预,以及时消除其负性情绪。鼓励家属做好心理支持工作,可使患者感受到源自亲人的关心爱护,获得精神与情感的支持,从而以更加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小结
科学有效的健康教育模式能够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激发其内在主动性和潜能,进而采取积极健康的日常行为,从而有效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同时,医护人员应充分认识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寻求先进、实用、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满足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