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时刻救命的技能
作者: 顾雪莲 余凯玲所谓心肺复苏,指的是患者出现呼吸心跳停止,应用医学技术对其进行抢救,以恢复心跳、呼吸功能,维持基本的生命体征。
在对患者开展心肺复苏前,先要判断周围环境是否符合抢救条件。当确认患者心跳以及呼吸停止后,需要充分利用当前现有条件,从初级的生命支持过渡到高级的生命支持。其中,初级生命支持,主要指的是人工徒手心肺复苏;高级生命支持则是通过药物、仪器,针对心搏骤停患者开展行之有效的生命支持,包括继续治疗以及监护等。
患者在心跳停止后需要在4 min内进行初期复苏,在8 min内进行后期复苏。掌握合理的心肺复苏时间窗,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提升患者生存率。值得注意的是,抢救者必须重视心搏骤停患者的“黄金4 min”。一般而言,在4 min内对患者开展心肺复苏,那么有较大概率能够救活。如果在4 min后进行心肺复苏,那么患者只有17%的概率被救活。接下来,笔者将详细介绍心肺复苏的相关知识。
心脏骤停的典型症状和临床诊断标准
典型症状
(1)突发的眩晕、心悸与黑朦;(2)突然意识丧失,颈和股动脉的搏动、心音同时消失,伴有局部或全身性的抽搐;(3)开始出现叹息,采用下颌式的呼吸方式,甚至在意识丧失前表现出严重的呼吸困难;(4)皮肤颜色发生一定改变,逐渐转为苍白色;(5)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严重时大小便失禁。
临床诊断标准
(1)患者意识丧失;(2)呼吸停止或采用下颌式呼吸;(3)无法触及大动脉搏动;(4)出现典型的心电图特征,如室颤、室扑、心室停博和电-机械分离。
如何进行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的目的在于全面恢复患者的自主循环以及呼吸功能,详细操作流程为。
(1)确认患者安全,做好防护工作。如在路上突然发现有人倒地,需马上观察四周环境,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隐匿性风险。同时,采取保证自身和患者安全的举措。
(2)评估患者情况。使用双手轻轻拍打患者的双肩,并附在耳边呼唤:“到底怎么了?快醒一醒。”如果患者无任何反应,可判断为无意识,此时需马上查看其呼吸是否正常。如果患者脸部朝下,需要把身体转变为仰卧位,翻身的操作方法为施救者位于患者一侧,将其双上肢向上伸直(一手保护肩部,另一手握住腕部);将远离施救者的小腿搭在近侧腿上;一只手保护患者头颈部,另一只手插入对侧腋下至前胸,用前臂夹住患者的躯干,将其身体向施救者方向翻转,使患者呈仰卧位;再将患者双上肢置于身体两侧。做好上述工作之后,施救者需要检查患者呼吸情况。可应用感觉、观察、倾听的方法进行检查,时间为10 s。其中,倾听指将耳朵临近患者的口部以及鼻部,认真听是否有呼吸音;观察指查看患者的腹部以及胸部是否为起伏样;感觉,指需要利用面颊感受患者的呼吸气流情况。
(3)如果发现患者无呼吸、无意识时,需要马上高声呼叫他人,并拨打“120”急救电话,并嘱对方携带AED(自动体外除颤器)。
(4)心肺复苏。心肺复苏环节包含胸外按压(C)、开放气道(A)、人工呼吸(B),顺序为A-B-C或者C-A-B。如果患者为成年人,那心肺复苏的顺序为C-A-B;小儿以及婴幼儿、溺水者实施的心肺复苏步骤为A-B-C。
胸外按压(C)
施救者一手掌根紧贴在患者胸壁,双手十指相扣,掌根重叠,双上肢伸直,上半身前倾,以髋关节为轴,用上半身的力量垂直向下按压,确保每次按压的方向与胸骨垂直,放松和按压的比例为1:1。按压频率设定为100~120次/min,按压的深度为5.0~6.0 cm。确保每次按压完毕后,患者的胸廓都能恢复到原来状态,要尽量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
开放气道(A)
当确定心脏骤停患者不存在脊柱损伤情况时,可应用仰头举颏法开放气道。操作方式为施救者跪在患者一侧,将一只手放在其前额,用手掌小鱼际(小手指侧掌缘)用力向下压额头使头部后仰,另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并拢放在下颏处,使下颌骨向上抬起。在开放气道过程中,施救者不要按压患者的颈部或者下颌下方比较柔软的部分,以免阻塞气道。
人工呼吸(B)
对患者胸外进行约30次按压时候,开放气道。倘若此刻患者仍旧无有效呼吸,则要实施2次人工呼吸。所谓人工呼吸,指施救人员向患者口(鼻)中吹气,使其获得氧气,以维持生命。具体操作方法:在开放气道的同时,施救者用放在前额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患者鼻翼,正常吸一口气(无须深吸气),张大嘴把患者的口唇完全罩住,呈密封状,缓慢吹气,持续时间约1 s,抬头换气松鼻翼,再用同样的方法吹第2次,连续吹气2次。在吹气的同时,施救者要使用眼睛的余光观察患者胸廓是否属于隆起状态。
需注意,因吹气造成的按压胸部断开时间不能超过10 s。倘若施救人员没有在10 s内给予2次有效人工呼吸,需要再次开启胸外按压程序。当完成30次按压后,再次尝试对患者开展人工呼吸。在进行此项操作时,施救者需要以30:2的循环对患者实施胸外按压以及人工呼吸。每做5组,需要评估患者的脉搏以及呼吸1次。评估方法为仍用患者头侧的手按压其额部保持气道开放,另一手触摸患者颈动脉搏动,同时观察其面部、口唇等颜色变化,检查患者呼吸,用时约10s。复发有效指征:(1)患者面部、口唇和甲床等颜色由苍白或青紫转为红润;(2)患者恢复心搏;(3)患者恢复自主呼吸;(4)患者出现反应,如瞳孔由大变小、眼球活动、手脚活动等。
尽可能在短时间内对患者使用AED
诸多文献表明,经由旁观人员对患者实施心肺复苏,同时快速应用AED除颤时,心搏骤停患者存活率会明显增加。所以,患者是否能够及时获得AED为抢救成功的关键所在。AED使用方法为:(1)开启AED。打开包装拿出AED,放到患者身旁,开启电源,依照语音提示进行操作。(2)正确放置AED。建议把AED放在患者的头顶附近。(3)放置好电极片。施救者需要撕去电极片的贴膜,依照提示把电极片紧紧贴在患者裸露皮肤上。(4)确保电极片放置科学。两个电极片分别需要贴在患者胸部右上方以及左侧的乳头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