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的急救处理
作者: 曾锦威创伤是常见的急症,主要由交通事故、高空坠落以及运动过度造成的冲撞所引发,如果没有在第一时间采取措施进行抢救,会影响伤口愈合效果,甚至会危及伤者生命。为了减少创伤造成的危害,相关人员要做好应急处理工作。
什么是创伤
创伤是指在各种致伤因子作用下,机体组织连续性遭受破坏,生理功能出现障碍。在评分标准系统中,ISS评分超过16分,单项AIS评分超过3分被界定为严重创伤。不同的创伤具有不同的特点,常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种类型。
物理创伤
包括交通伤、机械伤、坠落伤、复合伤等,是机械外作用力在人体组织、骨骼、内脏器官等所带来的伤害,伴随出血、皮肤破坏和骨折等,往往病情比较严重。
化学创伤
常见的有硫酸、氢氧化钠等化学物品腐蚀,使下皮肤组织出现一系列的生物组织损伤,损伤范围较为广泛,治疗难度较大。
生物损伤
一般指肉眼看不到情况下所出现的一系列人体组织损伤,比如细菌、真菌和病毒引起的感染。
创伤的原因
包括交通伤、坠落伤、运动损伤、锐器伤、机械伤、跌伤等,都会对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需要及时就医。
(1)交通伤:根据调查,交通伤占据创伤的首要位置,病情常常比较严重,如多发性骨折、脊柱脊髓损伤、脏器损伤、开放伤等。(2)坠落伤:随着经济的发展,高层建筑日益增多,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坠落伤的比重加大。(3)机械伤:以绞伤、挤压伤为主,常常导致单肢体的开放性损伤、肌腱损伤和骨折。(4)锐器伤:具有伤口深、不容易愈合的特点,且在伤口位置还经常性出现深部组织损伤。如果锐器伤到胸腹部,会诱发内脏或者血管大出血。(5)跌伤:多出现在年纪较大的人身上,会造成前臂、骨盆、脊柱压缩性骨折和髋部骨折。(6)火器损伤:所造成的伤口比较小,但会威胁到人体深部组织以及器官。
创伤的基本分类
闭合性的损伤
具体表现为患者受伤处发生肿胀、青紫,可伴有骨折及内脏损伤等。需注意的是,内脏损伤和骨折出血往往会导致休克。结合导致损伤的因素和损伤的基本作用机理、受伤的部位,可以将闭合性损伤划分为挫伤、扭伤、挤压伤和爆震伤等。
开放性损伤
具体表现为皮肤存在损伤,局部疼痛并出现淤血,可合并韧带、神经等损伤,严重时出现骨折,且在骨折部位有突出的伤口。
常见损伤的急救处理
(1)对皮肤少量出血的损伤部位,可使用消毒纱布绑扎。如果没有消毒纱布,可就地取材,使用毛巾和布带等柔韧的纱布包扎处理。如果出现喷射状出血,需及时使用专业的设备进行止血处理。如果四肢出血,要及时使用止血带和毛巾进行绑扎处理,每绑扎1 h放松10~15 min。如果患者出现了休克,需要在现场完成输血再进行转送。
(2)对于颅脑伤急救患者,先要清除口腔内的呕吐物,并将患者头部偏向一边,牵拉伸出舌头,防止舌头后坠时呕吐物重新流入到气管而诱发窒息。如果血液沿着鼻腔或者耳朵流出,不能使用棉布堵塞。
(3)对于颈部骨髓损伤,要在第一时间使用颈托处理。如果没有颈脱,可使用临时的敷料、塑料硬纸板、塑料板等制作成颈圈,用以固定颈部。
(4)发生脊椎骨折时,搬运不恰当会诱发脊椎管内损伤,导致患者受损部位的下肢体出现瘫痪。对待这类外伤,可安排3~4人进行托运。如果现场有一个急救者,需跑到伤者后面,两手穿过其腋下,扶着上半身,并将头枕部位靠近急救者的肩膀上。
(5)胸部伤胸部遭受挤压、碰撞时,很容易出现骨折。这时不能过多挪动胸部,也不能用手触摸。如肋骨损伤,可使用无菌敷料包裹患者伤口,并用绷带裹住胸部,目的是限制肋骨活动。如果肋骨骨折形成了开放性腹胸,可在胸部损伤的位置进行密闭包扎处理,防止空气进入到胸腔内部压缩肺脏。
(6)如果是锐器刺入身体,正确的处理方法是将两块海绵垫安装在锐器两边,期间不能出现松动,可使用绷带缠绕肢体将棉垫包扎在固定的位置上。不要将锐器拔出,否则容易刺破局部血管、神经和肌肉,甚至出现无法及时止血而休克的问题。并且细菌也会趁机进入创口内部,诱发感染。
(7)对严重遭受挤压者,切记不能在其患病位置上按摩、热敷或结扎,以避免肌红蛋白或者毒素渗透到血液中,引起肾脏功能衰竭。正确做法是在患者患病的位置使用冰块行湿敷处理,而后取出伤者身上的金属物质。对于昏迷的伤者,注意采取恰当的措施开放其气道,让伤者头部微微向一侧倾斜,目的是让口鼻腔内部的分泌物、血液和黏液等顺利排泄出来。
因某一致伤因素同时或相继造成一个以上部位的严重多发伤,伤及多个组织、脏器,死亡率较高。因此,进行现场救护时要特别注意呼吸、脉搏及脏器损伤的判断。在进行创伤应急处理时,着重做好止血工作。常见的止血方法包括包扎和加压包扎。在处理完伤口后,要及时使用绑带或者三角巾对伤者伤口进行包扎。还有一种常用的止血方式为指压止血法,是用手指压迫近心端,目的是阻断血液来路,压迫10~15 min基本能够达到止血的目的。
(8)烧烫伤处理。在日常生活中,因接触沸水、热油、蒸气等导致的皮肤烧烫伤较为常见,若不及时处理,可导致严重感染。出现该类意外伤害后,要第一时间降温处理,用流动的凉水冲洗创面,迅速降低皮温,减少残余热量对皮肤的损伤,可有效减少后续肿胀、起泡、疼痛等症状。如果损伤位置表面有衣物,可连同衣物一起冷水冲淋,并用冷水浸泡,避免直接脱衣导致皮肤撕扯脱落,加重损伤。若烧烫伤仅为小面积损伤,且皮肤发红、肿胀、疼痛较轻,无水泡出现,在冷却处理后,涂抹烧伤药物治疗即可,一般无须入院治疗。但是,出现水泡、大面积损伤或深层次损伤的患者,应在冷却处理后,尽快入院治疗。
结束语
创伤是生活中的常见意外事件。较轻的创伤可损伤人体体表,引起疼痛或出血,较重的创伤则会导致人体相关功能障碍,甚至引起致残、死亡。为了能够更好地防范和治疗创伤,需要相关人员在思想层面强化对创伤的认识,结合创伤的基本表现和基本类型采取对应的解决措施,促进伤口尽快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