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知多少
作者: 张如霖血常规是临床检验的基础项目,通过观察血细胞的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从而判断血液状况及疾病的检查。此外,血常规还是观察治疗效果、用药或停药、继续或停止治疗、疾病复发或痊愈的常用指标。
血细胞的组成
血液成分主要包括血浆和血细胞。其中,血细胞又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它们发挥着不同的功能。
红细胞
血液中数量最多的是红细胞,为白细胞的近千倍、血小板的30~50倍,因而血液呈现红色。红细胞含有血红蛋白,主要作用是携带氧气,并通过血流输送到全身各个脏器(红细胞功能如图所示)。 其中,静脉血含氧量低,呈暗红色;动脉血含氧量高,呈鲜红色。
正常成人每天合成6 g的血红蛋白。而正常人成熟红细胞的平均寿命在120 d左右。如果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都降低,表明机体可能存在贫血。根据血红蛋白的浓度,可将贫血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在海平面地区,成年男性血红蛋白<120 g/L、成年女性血红蛋白<110 g/L、孕妇血红蛋白<110 g/L考虑贫血。轻度:血红蛋白浓度>90 g/L,但小于正常值。中度:血红蛋白浓度60~89 g/L。重度:血红蛋白浓度30~59 g/L。极重度:血红蛋白浓度<30 g/L。
造成贫血的原因也有很多,主要包括:
(1)如果红细胞的平均体积变大,提示可能是巨幼细胞贫血,多半是由于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所致。(2)如果红细胞平均体积变小,提示可能是缺铁性贫血,是由于机体对铁的需求与供给失衡,导致红细胞合成原料铁缺乏,最终引起缺铁性贫血。
也会有一些人在没有任何症状的情况下,血红蛋白水平比较高,以慢性缺氧患者或在高原生活的人常见,属于人体的一种代偿性反应。
白细胞
白细胞分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在血常规的化验单中都能看得到。其中占有比例最高的是中性粒细胞。
(1)细菌感染:如果机体被细菌感染,或中性粒细胞数目会增加,以对抗细菌。(2)病毒感染:如果机体被病毒感染,淋巴细胞数目会增加,以对抗病毒。(3)寄生虫感染:如果是寄生虫感染,或处于过敏状态下,嗜酸性粒细胞数目会增加。
如果感冒后,做血常规后发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数目不高,而淋巴细胞百分比和数目高,说明是病毒感染。此时,要进行抗病毒治疗,而不是服用头孢、阿莫西林等抗生素。
血小板
血小板在止血、凝血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血小板数目比较低,就要提防出血风险。
影响血常规的因素
生理因素
包括年龄、性别、精神状态、活动状况、采集血液的时间、服药时间、季节等。正常人群一天内各种血液细胞会出现一定的变化;孕期超过5个月,白细胞的总数会显著增加;在极端气候条件下,如酷热、严寒等,会导致白细胞一过性增加。以上情况都可能会影响血常规的检查结果。在采血前,要尽量避免剧烈活动;在冬天,先将身体温暖起来再抽血;抽血时,要询问患者是否曾使用可能影响检测操作或结果的药品。
检验试剂因素
检测前需进行抗凝处理,以EDTA盐类比较常见,且对检测影响不大。血液与抗凝剂的比例关系到血液的常规检查效果。如果血液的比例太高,抗凝剂的浓度比较低,那么,在血浆中就容易产生血块,影响到检测效果;如果血液的比例太低,抗凝剂的浓度比较高,血小板肿胀崩解裂,形成正常血小板大小的碎片,无法获得准确的结果。
检验仪器因素
血细胞分析仪是当前血液常规检查最常用的仪器,极大提高了检测工作的效率,同时降低了人工样本分析中出现失误的概率。然而,血液分析仪的校准需要相应的标尺,有些不合格的血球分析仪没有相应的标记物,会影响检测效果。在临床上,为了确保仪器的测试精度,必须定期进行标定。
人为因素
包括在同次多管采血过程中,由于抽血速度过慢或注射顺序不当,造成了空针内的血液凝结;静脉血注入后不及时轻摇,使得血样本与抗凝剂混合不充分;采集到的血液样本不能及时进行检测;采血针尖过细,容易溶血,造成测量误差等。
血常规检查注意事项
合理饮食
如果计划明天进行血常规检验,那么,在检验前一天要食用一些脂肪含量较低的食物,避免大量饮酒,否则会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此外,倘若只是进行血常规检验,无须特殊禁食;倘若需要同时抽血做生化检查,那么,需要在检验前一天的晚上8点钟之后不再食用任何食物,确保禁食大于12 h,以免对生化结果产生影响。
激烈运动后不要马上化验血常规
在进行剧烈运动的过程中,血液流动速度非常快,会导致白细胞极易脱落到血液循环当中,使得外周血中白细胞数量持续上升,导致检查结果不准确。
避免大量饮水
在进行血常规检验的前期阶段,一定要避免频繁饮水,否则会稀释血液,致使红细胞、血红蛋白的浓度持续降低,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
禁止在饱餐后或沐浴后进行血常规检验
无论是饱餐还是沐浴,均会使得白细胞的数量呈现出逐渐上升的状态,如果此时马上进行血常规检验,必然会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与真实性。
注意休息
在进行血常规检验的前期阶段,一定要注意休息,确保充足的睡眠,不要熬夜以及过度劳累,同时要预防感冒。
放松心情
在抽血的过程中切不可太过紧张,一定要放松心情,要不然就会使血管收缩,提高采血的难度。
按压时间应充分
每个人的凝血时间有所不同,有的人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才能够凝血。不要看到皮肤表层不出血就停止压迫,否则极易发生淤青的情况。建议做完血常规检验后,要进行充分按压。倘若自身就存在出血倾向,更需要延长按压时间。当抽血后发生头晕、眼花、乏力等,第一时间平卧,饮少量糖水或者吃一块糖,直到症状有所减轻后方可再进行其他体检。如果局部存在淤血,需要等一天后用热毛巾热敷,以促进吸收。
结束语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都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如果血常规中这几项指标数量或形态有明显的异常,应及时去血液科就诊。如果化验单上指标只是轻微变化,自身没有什么不适感,也无须过分紧张,经专业医生的指导进行适当处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