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腹泻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 杨晓蓉

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腹泻中的应用效果分析0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腹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2年11月我院收治的90例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与研究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疗效、症状积分、不良事件发生率和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5 d后,研究组主症积分、次症积分及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家属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可有效促进腹泻患儿症状缓解,提高疗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家属护理满意度高。

关键词:小儿腹泻;常规护理;临床护理路径;症状

小儿腹泻属于儿科高发性消化系统疾病,是造成患儿营养不良的主要因素,免疫力低下、病毒感染及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等因素均可能诱发此病。发病后,患儿会出现排便性质及次数异常,需及时予以针对性治疗措施改善病情,促使患儿正常生长发育[1]。常规护理侧重于小儿腹泻疾病护理,虽然可达到一定的护理效果,但是护理工作主动性不强,容易诱发不良事件,加之护理流程及内容不够全面,不能快速促使患儿病情康复[2]。临床护理路径具有计划性、规范性及流程性护理特点,细化护理内容,能更好地管理病情,促进患儿康复[3]。就此,本研究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腹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4月~2022年11月我院收治的90例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与研究组45例。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1.56±0.33)岁;平均病程(3.65±1.58)个月;研究组男23例,女22例;平均年龄(1.70±0.35)岁;平均病程(3.70±1.60)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纳入标准:符合小儿腹泻诊断标准;监护人同意参考与本研究。排除标准:因伤寒或阿米巴痢疾等疾病因素引起的腹泻;合并其他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力低下;入院后出现严重并发症[4];入院后出现营养不良或贫血症状[5];过敏体质。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遵医嘱予以患儿补充电解质、抗病毒等治疗,对家属进行疾病宣教,密切观察患儿体征及排便情况等。

1.2.2 研究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措施

(1)入院当日:加强对家属的健康宣教,指导其从微信公众号处获取有关健康知识,提高对小儿腹泻相关知识的认知度,耐心解答家属提出的疑问。加强对患儿的补液护理,遵医嘱给予补液,尽可能使用静脉留置针。若患儿肥胖、血管不明显或四肢末梢循差,可通过负压完成静脉穿刺操作,保障一次性穿刺成功。补液治疗期间需密切观察患儿皮肤弹性、尿量等情况,并要求家属在输液时监督患儿不得碰触针头,注意保护穿刺点。加强对患儿的退热护理干预,低热、中热、高热的体温监测频率为每2 h监测1次、每30 min监测1次、每15 min监测1次;指导家属以头枕冰袋、温水擦浴等方式进行物理降温处理。

(2)入院第2~5天:告知家属正确做好患儿臀部护理工作方法。患儿腹泻后,家属需用温水轻柔地清洗患儿肛周及会阴部位,擦干净水分,涂抹护臀膏。若患儿年龄较小,可予以安抚奶嘴,提高治疗配合度,并指导家属通过拥抱患儿等方式提高其安全感;若患儿年龄较大,可给予其观看动画片、听儿歌等,转移治疗注意力,并多进行鼓励及表扬。指导家属予以患儿清淡饮食,强调饮食禁忌,注意少食多餐,补充水分。

(3)出院指导:告知家属注意饮食卫生,如监督或帮助患儿进食前必须洗手,勤修剪指甲,不吃生冷刺激类食物,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疗效:干预5 d后,患儿症状积分减少>70%,为显效;干预5 d后,患儿症状积分减少30%~70%,为有效;无法达到以上标准,为无效[6]。总有效=显效+有效。

(2)比较两组症状积分:主症有大便性状、腹泻情况、少食纳呆及大便次数;次症有神疲懒言、面色少华、倦怠乏力、腹痛腹胀等。每个症状0~3分,分值高表示症状表现明显[7]。

(3)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

(4)比较两组家属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估,包括护理主动性、护理计划性、护理细致性、护理效率性等内容,每项25分,共100分,分值高表示家属护理满意度高。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3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2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症状积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5 d后,研究组主症积分、次症积分及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2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家属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研究组在护理主动性、护理计划性、护理细致性、护理效率性方面的家属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讨论

腹泻患儿胃肠功能发育不完善,且治疗配合度较差,需在予以有效治疗的同时辅以有效护理。常规护理模式多为简单遵医嘱,机械化采取疾病相关护理措施,并不能满足患儿、家属对护理需求,不能达到促进病情康复的效果,因此有必要探索一种新型护理模式[8]。

临床护理路径依据病患治疗时间为横轴,采取标准化、程序化护理措施,有一定的预见性及目的性,可在保障临床护理效果的同时,提高护理效率,节省医疗成本。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22%,P<0.05。干预5 d后,研究组主症积分、次症积分及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时腹泻患儿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措施利于提高疗效,促使症状改善。临床护理路径,将依据患儿治疗时间段,采取家属宣教、输液指导、饮食指导、发热指导等全面化护理措施,取得预期效果;同时注重对患儿进行情绪疏导,提高其治疗积极性及配合度,保障治疗顺利进行,加快不良症状的改善[9]。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2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说明对小儿腹泻患儿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措施利于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临床护理路径措施会结合小儿腹泻患儿治疗期间各阶段护理需求,采取针对性、预见性措施;且会依据各阶段病情表现加强病情监测水平,及时指导和提醒家属了解患儿照护注意事项,进而有效防范高热惊厥、红臀等不良事件,提高治疗安全性[10~11]。研究组家属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对小儿腹泻患儿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措施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临床护理路径措施将依据患儿治疗流程差异性,采取针对性健康指导措施,帮助家属有效了解治疗各阶段正确照护患儿的方法,提高其认知度,减轻焦虑及担忧等负面情绪,减少护患矛盾;同时,临床护理路径措施还注意营造良好的护患关系,这对提升家属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认可度有积极帮助。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可有效促进腹泻患儿症状缓解,提高疗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家属护理满意度高。

参考文献

[1] 朱孟然.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腹泻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15):157-159.

[2] 杨凤兰.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腹泻护理中的应用及满意度分析[J].黑龙江中医药,2022,51(4):289-291.

[3] 张爽.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腹泻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1,33(5):146-148.

[4] 田俊荣.中西医结合护理在小儿腹泻中的应用效果[J].光明中医,2020,35(24):3994-3996.

[5] 李雪丽.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腹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24):147-148.

[6] 焦瑞.小儿腹泻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评价[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0,31(7):872-873.

[7] 尼晓丽,苟丽.临床护理路径表在小儿腹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9,30(12):1556-1557.

[8] 韩婥.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腹泻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7):387-388.

[9] 王景荣.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腹泻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6):233.

[10] 程冬兰,梁国强,邓翠碧,等.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腹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22):155-156.

[11] 李雪娟.小儿腹泻护理中临床路径的建立及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17):81-82.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