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烫熨联合神灯照射治疗虚寒型原发性痛经23例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 雷雪

中药烫熨联合神灯照射治疗虚寒型原发性痛经23例临床疗效观察0

摘要:目的 探讨中药烫熨联合神灯照射治疗虚寒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就诊于贵州省黔西南州中医院妇产科的虚寒型原发性痛经患者23例,于经期予中药烫熨联合神灯照射下腹部至月经结束。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痛经程度、疼痛持续时间及其他伴随症状的评分。结果 23例患者治疗后的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烫熨联合神灯照射治疗虚寒型原发性痛经的中医综合治疗措施效果显著,操作简单易行,患者在家亦可进行治疗,易于接受,无不良反应,且治疗成本相对较低。

关键词:原发性痛经;虚寒型;中药烫熨;神灯

痛经虽然不是危急重症,但对女性的生活和工作会产生很大影响。根据是否有器质性病变,痛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其中,原发性痛经占痛经的90%以上[1]。导致原发性痛经的原因很多,如机械因素、内分泌因素、精神神经因素、遗传因素、个体对疼痛的耐受度等。西医并无治疗特效药,主要是针对病因的治疗[1],但停药后复发率高,且长期服用止痛药会产生耐药性,口服给药的方式也会对患者的胃肠道有一定刺激,可能出现各种副反应,如恶心呕吐、头晕乏力等,从而让患者产生抗拒心理。中医药在治疗痛经方面有很大的优势,且治疗手段多样,包括中药口服、中药热敷、中药灌肠、艾灸、耳穴压豆、穴位贴敷、针刺、烫熨等。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药烫熨联合神灯照射治疗虚寒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就诊于贵州省黔西南州中医院妇产科的虚寒型原发性痛经患者23例。其中,年龄18~45 岁,平均(27.22±8.74岁)岁;病程 3个月~10年,平均(3.10±3.23)年。

1.2 相关标准

诊断标准:西医参照《妇产科学》[1]原发性痛经诊断标准:月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适,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而无盆腔器质性病变。中医按照《中医妇科学》[2]中虚寒型痛经诊断标准:主症为经期或经后下腹冷痛、喜揉喜按、得热则舒;次症为腰酸腿软、恶心呕吐、烦躁不安、乳房胀痛、手脚冰冷、面色苍白、出冷汗,甚至晕厥;舌淡胖,苔白润;脉沉。

纳入标准:符合西医痛经的临床诊断标准;符合中医诊断标准且临床辨证为虚寒型;年龄13~45岁;自愿接受中医治疗;能坚持完成疗程。

排除标准:不符合痛经的西医诊断标及中医辨证标准;年龄不符合;智力、精神障碍或有严重其他并发症者;继发性痛经;对中药过敏;中途加用其他治疗措施影响疗效;因自身皮肤原因无法进行烫熨疗法。

1.3 治疗方法

于经期予中药烫熨联合神灯照射下腹部至月经结束,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烫熨包中药组成:细辛10 g、川芎10 g、三棱10 g、大血藤10 g、苍术10 g、桂枝10 g、白芷10 g、艾叶10 g、小茴香10 g、干姜10 g、没药10 g。将上述药材打粉,过滤去渣,装入15 cm×25 cm棉布包,制成烫熨包,经期开始使用,每晚1次,至月经结束。治疗前先排空膀胱,利于病位对药物的吸收。使用时将烫熨包中的药粉铺平,洒热水浸湿,滤去多余水分,平铺于下腹部;后将神灯置于烫熨包上30 cm左右,以患者能接受的温度为宜,每次30 min。通过神灯的远红外线作用,使烫熨包的热蒸气、中药内离子更好地渗透穴位,直达病所,起到暖宫驱寒、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作用[3]。一个药包可用2次,第2次热敷完后可用药粉泡脚。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

中医证候评分及临床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的相关内容,并结合临床研究的实际情况制订。主症为经期或经后下腹冷痛,根据疼痛程度不同分别计1、2、3、4分,并依据疼痛持续时间给分:1分为疼痛持续时间<3 h,2分为疼痛持续时间3~7 h,3分为疼痛持续时间7~24 h,4分为疼痛持续时间>24 h;次症有则给分,无则0分:烦躁不安1分,晕厥2分,面色苍白0.5分,出冷汗1分,手脚冰冷1分,乳房胀痛1分,需卧床休息 1 分,影响生活学习工作1分,用一般止痛措施不缓解1分,用一般止痛措施可暂时缓解0.5分,肛门坠胀0.5分,恶心呕吐0.5分。

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治愈:腹痛及其他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疗效指数≥90%;显效:腹痛明显好转,其他症状消失或缓解,疗效指数为 70%~90%;有效:腹痛减轻,疗效指数为 30%~70%;无效:腹痛无改善,疗效指数<30%。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析

23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00%。见表1。

2.2 患者治疗前后痛经程度和疼痛持续时间比较

治疗后,患者痛经程度及疼痛持续时间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见表2。

2.3 患者治疗前后各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后,患者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见表3。

3讨论

在很多中医古籍中都有痛经的记载,说明痛经在古代女性中并不少见。且从大量古籍对痛经的描述中不难发现,古人对痛经的病因病机有很透彻的认识,并开辟了很多治法。女子体阴,本身阳气就缺乏,加之贵州“地无三里平,日无三里晴”的多山地形和多雨天气,使得贵州境内虚寒型痛经的女性更多。

烫熨法至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古人用各种各样的介质加热后放在身体疼痛部位进行按摩,从而缓解疼痛或达到保健的目的。本研究使用的中药烫熨包有大量的辛温药。方中细辛味辛性温,入肾经,芳香透达,通彻表里上下,可散寒通经止痛;白芷辛、温,辛能行散,温可祛寒,性燥除湿,可治腹痛寒痛;艾叶性温,专入三阴经而直走下焦,能温经脉、暖胞宫、定腹痛,为治妇科下焦虚寒证之要药;小茴香辛散温通,入肝肾经,能温肾暖肝,散寒止痛,又入脾胃经,善理脾胃之气而开胃、止呕;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可治脾胃寒证之呕吐泄泻,又可回阳;桂枝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可治疗虚寒之脘腹冷痛;大队温热之品合用以驱寒暖宫,行气止痛。三棱破血行气,可治血瘀气滞之腹痛,与上述温经助阳药配伍,使瘀血得化,经络乃通,阳气得复,气盛脉通则不痛;阳虚之人易感受寒邪,寒邪最易夹湿,而阳虚体内水液运化失常,积聚而成内湿,内外湿合而为患,则更加重病情,故用苍术燥湿健脾,脾气健运,则水液不能内停,又可散寒,内湿外寒皆可治;在大队辛温药中,少佐一味清热的大血藤,既防燥热之性太过,又可活血祛瘀、通络止痛。全方寒温并用,辛散苦燥,使气行瘀化,阳复脉通,正治阳虚内寒型痛经。治疗前将膀胱排空,更有利于病位对药物的吸收及渗透。使用时将药包敷于下腹部,借助药理和热力的作用,使局部气血流畅,以达到活血化瘀、温经通络的目的。

神灯即红外线烤灯(TDP),作用原理是通过远红外线照射,使治疗部位皮肤、神经、血管、肌肉产生热能,它具有温经散寒、止痛、活血化瘀,加强新陈代谢,促进上皮生长,调整生理机能的作用[5]。目前在妇科领域主要用于寒邪内阻型和虚寒型腹痛。《素问·调经论》有言:“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气能行血,血得温则行,气虚则无力推动血液运行,加之寒滞脉中,易致血瘀,更使血运不畅,导致疼痛。痛经的病位在冲任胞宫,变化在气血,治疗以调理冲任、胞宫气血为主。神灯作为一种外治法,发出来的远红外线通过让分子之间发生共振摩擦,从而产生内生热,使局部温度升高,祛除机体深部甚至筋骨的寒邪,扩张治疗部位的血管,加快血液流速,改善微循环,增加自身免疫力。《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奏,其气必虚。”如自身正气盛,外邪自不会犯,即使外邪来袭,病情亦较轻,预后好。如体内正气不足,即使外邪不犯,亦会百病丛生。治疗的关键在于使自身气血充盛,脏腑功能调和,阴阳平衡。远红外线通过其强大的温控效应和共振效应,可使人体机能更加活跃,从而增加自身免疫力。“有诸内,必形诸外”,人体表现出来的各种症状,如经期腹部冷痛、手脚冰冷、面色发白、恶心呕吐等,均是体内阳气亏虚的外在表现。本研究通过外治法治疗内在病,体现了“内病外治”的中医独特诊疗思路,也是中医整体观念的具体体现。

综上所述,中药烫熨联合神灯照射下腹部治疗痛经效果显著操作简便,无不良反应,且治疗费用不高,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敏如,谭万信.中医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41.

[2] 罗颂平,谈勇.中医妇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97.

[3] 祝玲,温贤秀,谭君梅,等.改良中药热奄包法在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6,8(10):52-55.

[4]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43.

[5] 陆小兰.艾条灸配合神灯照射治疗痛经[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2,26(9): 67.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