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侧弯特定运动疗法结合支具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 任峻
摘要:目的 分析脊柱侧弯特定运动疗法结合支具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传统组56例和新式组52例。传统组接受单纯支具治疗,新式组接受脊柱侧弯特定运动干预联合支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干预前,两组椎旋转度、顶椎偏离距离、躯干偏移距离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新式组椎旋转度、躯干偏移距离比治疗前低,P<0.05;两组患者的Cobb对比无明显差别,P>0.05;最终随访时,两组患者的Cobb角比治疗前更低,并且新式组比传统组低,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受试者Cobb角、TS、AVT以及AVR矫正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脊柱侧弯特定运动疗法结合支具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可取得满意成效,且安全性高,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脊柱侧弯特定运动疗法;支具;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临床效果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指青少年在生长发育期间内所表现出的脊柱病理改变,临床症状包含运动失衡、胸廓椎体变形等。近几年,该病的发生率表现出上升趋势[1]。若没有在第一时间对患者开展行之有效的治疗,极有可能影响胸廓生长发育和肺部功能。临床一般应用手术或保守疗法开展治疗。但手术有一定的创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针对早期患者,临床往往建议采用保守疗法。支具治疗历史悠久已经被国内外临床研究机构认可为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有效方法。除支具之外,最近几年运动训练也备受重视。各类和脊柱侧弯有关的运动训练被统一称作为脊柱侧弯特定运动。有学者指出,将脊柱侧弯特定运动应用到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治疗中,能够有效延缓脊柱侧弯进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患者形体美观程度[2]。本研将进一步探讨脊柱侧弯特定运动疗法结合支具治疗的临床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传统组56例和新式组52例。受试者自愿参加实验调查同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新式组男10例,女42 例;年龄10~14岁,平均(12.52±1.25)岁;Risser征:0~I度30例,II度14例,III度以上8例;胸腰弯/腰弯10例、胸弯42例。传统组男12例,女44例;年龄10~15岁,平均(12.51±1.63)岁;Risser征:0~I度36例,II度14例,III度以上6例;胸腰弯/腰弯8例,胸弯4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纳入标准:家属自愿参加实验调查;Risser征0~IV度;明确诊断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Cobb角20°~45°;临床资料完整者;在此之前没有接受过支具或手术治疗。排除标准:治疗时间不足1年;胸廓、肋骨畸形无法配合支具;未按照要求完成支具佩戴或运动;凝血功能障碍;合并法定传染病;伴有精神疾患。
1.2 方法
1.2.1 支具治疗
患者接受支具治疗:应用色努支具,详细类型是硬性胸腰骶支具,支具师需结合医生诊断以及患者侧弯类型制作好支具,患者佩戴支具之后马上复查,脊柱X线片矫正率需达到30%以上。患者每天佩戴支具时间为22 h,每3个月复查1次,同时结合CT改变和侧弯矫正情况更换支具。
1.2.2 脊柱侧弯特定运动疗法
脊柱侧弯特定运动疗法以Schroth方法为基准。康复师指导患者集中学习1周,每天练习时间为2 h,保证每位患者按照要求完成相关动作。此后每周来院1次,接受2 h的运动训练及评估,进行动作纠正和指导。剩余天数患者每日需在家练习半小时。患者在接受脊柱侧弯特定运动疗法治疗期间内,需去掉支具。
(1)全身运动:患者每周需要练习中等强度运动,时间为1 h,如游泳、跳广播体操、跑步等。
(2)全身核心力量训练:患者徒手或使用器械训练,加强腰腹部和脊柱双侧核心肌群耐力与强度,有效维持肌肉的弹性与力量。
(3)脊柱侧弯矫正训练:工作人员需结合患者脊柱侧弯类型和位置开展与之对应的脊柱侧弯矫正强化训练,最终形成姿势记忆,有效改善脊柱畸形。
(4)拉伸练习:患者每次运动完毕后接受脊柱区域拉伸,有效维持关节活动度和脊柱的柔韧程度。治疗期间随访X线片。
1.3 观察指标
比两组椎旋转度、顶椎偏离距离、躯干偏移距离、Cobb角。相关指标都是在没有佩戴支具的情况下获取的,求出相关参数矫正率情况。治疗效果评价:Cobb角降低幅度大于5°,视为有效;Cobb角降低小于5°,视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椎旋转度、顶椎偏离距离、躯干偏移距离矫正情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椎旋转度、顶椎偏离距离、躯干偏移距离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新式组椎旋转度、躯干偏移距离比治疗前低,P<0.05。见表1。
2.2 两组Cobb角及TS. AVT、AVR矫正率比较
末次随访时,两组受试者Cobb角、TS、AVT以及AVR矫正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3。
2.3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传统组内,有效34例、无效22例,治疗有效率为60.71%。新式组内,有效40例、无效12例,治疗有效率为 64.52%。两组受试者疾病治疗有效率无明显差别,P>0.05。
3讨论
脊柱侧弯疾病也称为脊柱侧凸,主要指于三维空间内出现的脊柱不正常弯曲、旋转疾病,又以冠状面不正常弯曲出现率最高。矢状面不正常弯曲指的是患者腰椎、胸椎的曲度出现不正常的情况。一个人站立正位行全脊柱X线片展现的Cobb角(即上端椎-上缘的垂线和下端帷下缘垂线交角),如果角度在10°以上,那么就达到了确诊疾病的标准[3]。轻度脊柱侧弯指的是侧弯角度在10°~20°;中度脊柱侧弯角度在20°~40°;重度脊柱侧弯角度在40°以上。选择有效的方式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临床意义重大。
现阶段,支具依旧为临床中用于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常见非手术方案。有研究表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接受支具治疗能够有效延缓脊柱侧弯进展。但也有学者指出[4],单纯对患者开展支具治疗所取得的效果存在局限性。最近几年,临床针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开展运动训练备受重视,能够治疗轻度到轻中度脊柱侧弯,可保留脊柱活动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同时配合支具,能够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脊柱侧弯特定运动疗法包含脊柱侧弯功能性个体化治疗、脊柱侧弯科学训练、DoboMed疗法、Schroth疗法等。不同的疾病,治疗方式存在较大差异[5]。Schroth疗法主要给予支持矫正动作,用以抵抗脊柱不稳定旋转以及侧弯等。各类脊柱侧弯特定运动疗法共同之处在于:要求患者三维层面自我矫正,结合计划坚持进行相关锻炼。本研究将Schroth疗法视为基准,包含患者脊柱自我矫正,同时联合拉伸训练以及全身运动[6]。
有研究表明[7],佩戴支具患者经过运动训练之后,躯体旋转角度变小,腰部不对称得以显著改善,驼背程度减缓。和以往相比,患者的身体柔韧性以及胸廓扩张程度明显提高。
脊柱侧弯特定运动疗法联合支具干预的目的在于改善患者躯干柔韧程度,降低支具佩戴过程中发生僵硬、平背以及肌无力等不良作用,以取得相对满意的治疗成效。本研究结果表明,新式组末次随访时cobb角矫正率比传统组高,P<0.05。说明新式组干预方法能够取得更为满意的矫正效果。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疾病治疗有效率无明显差别。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可能和样本量过少与判定标准存在相关性。另外,本组实验最终随访时,新式组躯干偏移距离、顶椎偏离距离、椎旋转度矫正率和传统组相比无明显差别,P>0.05。有研究表明,对患者开展运动训练联合支具治疗,除了能够达到矫正脊柱侧弯目的之外,还能够有效矫正躯干不对称以及弯曲[8]。
综上所述,脊柱侧弯特定运动疗法结合支具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可取得满意成效,且安全性高,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李凯洋,郭建军,荣湘江,等.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可控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23,24(1):73-76.
[2] 辛晓明,高明暄,张帆,等.骨科机器人辅助置钉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矫形中的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3,27(36):5790-5794.
[3] 彭超,綦湘,付娉婷,等.支具治疗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病人生活质量影响的Meta分析[J].循证护理,2022,8(23):3131-3137.
[4] 陈元奎.Q版八段锦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短期临床疗效观察[D].福州:福建中医药大学,2022.
[5] 邓倩.基于ICF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评估量表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21.
[6] 冯其金,陈文辉,赵玲娟,等.中西医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医药杂志,2021,33(9):110-112.
[7] 陈俊泽,廖八根,韩晓峰,等.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应用特定运动疗法的临床效果分析[J].华夏医学,2020,33(5):105-108.
[8] 朱安琪.五禽戏结合旋转式呼吸训练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疗效观察[D].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