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联合喉罩全身麻醉在小儿股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 王伟
摘要:目的 探究小儿股骨骨折手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联合喉罩全身麻醉的效果。方法 以2021年1月~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接受股骨骨折手术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行喉罩全身麻醉,观察组应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联合喉罩全身麻醉。比较两组血压指标、术后恢复状况、睡眠质量、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喉罩置入后5 min、切皮时、手术开始后30 min和术毕的血压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睡眠质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术后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照组低(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联合喉罩全身麻醉在小儿股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更为显著,患儿术后恢复情况更好,睡眠质量更佳,疼痛程度更轻,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关键词:股骨骨折手术;小儿;超声引导;髂筋膜阻滞联合喉罩全身麻醉
股骨是人体最长的管状骨。当患儿发生股骨骨折时,会产生严重的疼痛,并伴随肢体功能障碍等情况[1]。股骨骨折常由严重的暴力引起,且伴随着血肿和皮肤损害,骨折位置会出现开放性伤口、出血等[2]。小儿股骨骨折常会造成大腿部位疼痛、肿胀、畸形、活动受限等[3]。小儿股骨骨折通常采用手术治疗,效果较为显著。有研究表明,为了提升患儿股骨骨折的临床疗效,降低患儿治疗期间的痛苦,可以在手术中采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联合喉罩全身麻醉。本研究旨在探究小儿股骨骨折手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联合喉罩全身麻醉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21年1月~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接受股骨骨折手术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2~11岁,平均(6.53±1.14)岁。观察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2.5~11岁,平均(6.19±1.3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股骨骨折临床诊断标准;经相关检查确诊为股骨骨折;均为单侧股骨骨折;具备手术指征;患儿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存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喉罩全麻禁忌;肝肾或心功能严重不足;外周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凝血功能障碍;穿刺部位感染或存在解剖变异;对本研究中所用药物过敏。
1.2 方法
对照组行喉罩全身麻醉。患儿取仰卧位,静脉输注丙泊酚2~3 mg/kg、舒芬太尼0.2~0.4 μg/kg、阿托品10~15 ug/kg,必要时静脉输注罗库溴铵0.6~1 mg/kg进行麻醉诱导,然后插入喉罩并予机械通气,持续泵注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设置呼吸频率为12~18次/min,潮气量为8~10 mL/kg,吸氧浓度为100%。
观察组应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联合喉罩全身麻醉。患儿取仰卧位,麻醉诱导过程同对照组。插入喉罩后,在超声引导下行髂筋膜阻滞。髂筋膜在骨盆髂肌表面,起自髂嵴的上外侧,向内与腰大肌筋膜结合。股神经与股外侧皮神经在骨盆节段都位于髂筋膜的下方。将超声探头放置在可以显示股动脉、髂腰肌及髂筋膜的位置,探头向外侧移动直到看见缝匠肌。超声引导下,将针尖放置在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连线外3/4处的髂筋膜与髂腰肌之间,注入0.2%~0.3%罗哌卡因0.5 mL/kg。
两组患儿在手术过程中均全程监测各项生命指标,观察患儿面色及呼吸状况,确保手术期间的安全性。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血压指标:麻醉前、喉罩置入后5 min、切皮时、手术开始后30 min和术毕的收缩压及舒张压。
(2)比较两组术后恢复状况: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3)比较两组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进行评估,分值为0~21分,分数越高患儿睡眠质量越差。
(4)比较两组疼痛程度:分别于出麻醉恢复室即刻、术后2 h、术后4 h和术后12 h评估患儿疼痛程度,使用儿童疼痛行为评估FLACC量表,分值为0~10分,得分越低表示患儿疼痛越轻。
(5)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血压指标比较
两组麻醉前的血压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喉罩置入后5 min、切皮时、手术开始后30 min和术毕的血压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睡眠质量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睡眠质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两组疼痛程度比较
观察组出麻醉恢复室即刻、术后2 h、术后4 h和术后12 h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2.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讨论
儿童时期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骨骼发育的重要阶段。儿童的骨骼发育主要依靠软骨的骨化增长,一旦发生骨折,容易出现骨骼生长缓慢、畸形等情况[4~5]。股骨骨折患儿由于疾病原因无法正常活动,需长期卧床,容易限制肺部膨胀,阻碍痰液顺畅排出,最终可能导致坠积性肺炎[6~7]。
为了降低患儿痛苦、提高其手术依从性,临床上通常会在术中通过药物对患儿进行全身麻醉,抑制机体周围神经系统或中枢神经的可逆性功能,使患儿在无痛状态下接受手术治疗,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8~9]。髂筋膜阻滞的机制是由于股外侧皮神经和股神经均处于髂筋膜的下方,故在髂筋膜下给予适量的局部麻醉药,经过充分扩散,即能完成股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的阻滞[10~11]。髂筋膜阻滞主要用于缓解术后疼痛,有助患儿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喉罩全麻是指全麻诱导后把喉罩放置在患者的喉咽腔,封闭喉咽腔和食管使用的气囊,经喉腔进行通气。喉罩的置入不需要颈部运动,无需使用肌松药和喉镜,对患者刺激小,插管反应轻。相较于气管插管,喉罩全麻一般不会损伤喉腔,还能避免分泌物进入喉腔[12],减少环杓关节脱位和气管黏膜损伤,适用于上呼吸道手术外的全身麻醉手术[13~1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喉罩置入后5 min、切皮时、手术开始后30 min和术毕的血压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睡眠质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术后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照组低(P<0.05)。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联合喉罩全身麻醉在小儿股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更为显著,患儿术后恢复情况更好,睡眠质量更佳,疼痛程度更轻,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参考文献
[1] 李彦鹏.分析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小儿股骨骨折的效果[J].健康必读,2021(4):21.
[2] 陈侃,付微平,王桢.弹性髓内钉固定在小儿股骨骨折治疗中的临床价值[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27):15-16.
[3] 谢中宝.弹性髓内钉固定在小儿股骨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愈合时间的观察[J].康颐,2023(4):119-121.
[4] 何杨,刘俊锋.分析弹性髓内钉固定在小儿股骨骨折治疗中的临床价值[J].家有孕宝,2020,2(16):13.
[5] 刘玉昌,王宣,苏云山,等.股骨骨折复位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术在儿童股骨转子下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2020,25(6):673-677.
[6] 乔为.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小儿股骨骨折的效果及安全性[J].中外医学研究,2021,19(20):136-138.
[7] 吴绪才,董补怀,肖莉.基础麻醉下股神经阻滞用于小儿股骨骨折手术30例[J].陕西医学杂志,2011,40(2):230.
[8] 管小红,徐凌.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小儿股骨干骨折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4):59-61.
[9] 张明明.小儿股骨干骨折手术中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的效果[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25(24):52-53.
[10] 王静.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小儿股骨干骨折手术中的临床疗效[J].养生保健指南,2018,(30):299.
[11] 章根华,任定远,翁春兰.改良髂筋膜间隙阻滞在股骨骨折术中的效果[J].浙江创伤外科,2021,26(5):978-979.
[12] 宋峰,于瑞萍,高磊,等.改良式髂筋膜间隙联合骶丛神经阻滞在股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21,25(3):403-405.
[13] 柏青,莫涛,张奉超.超声引导股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小儿股骨干骨折手术中的应用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20):2469-2471.
[14] 毕宏,皋沛,杨胜荣.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联合椎管内麻醉在股骨骨折复位手术中的优势[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2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