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真菌性外耳道炎药物载体应用于真菌性外耳道炎的临床效果

作者: 杨继国

抗真菌性外耳道炎药物载体应用于真菌性外耳道炎的临床效果0

摘要:目的 分析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运用抗真菌性外耳道炎药物载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筛选医院耳鼻喉科2021年2月~2022年2月接收的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真菌软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抗真菌性外耳道炎药物载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期间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6个月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抗真菌性外耳道炎药物载体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患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均较高,可有效清除外耳道内细菌,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复发率低。

关键词:真菌性外耳道炎;抗真菌性外耳道炎药物载体;效果

真菌性外耳道炎在临床耳鼻喉科中的发病率较高,该病主要是由于真菌感染所致,发病早期会出现耳内发痒或闷胀感,且有少量的分泌物。随着病情发展患者会逐渐出现听力减退、耳鸣、外耳道肿胀、疼痛及流脓等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外耳道皮肤充血肿胀、表面轻度糜烂,严重影响患者的听力,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降低生活质量。所以需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通过合理性的治疗尽早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疾病危害性[1~2]。本研究以医我院耳鼻喉科2021年2月~2022年2月接收的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探讨抗真菌性外耳道炎药物载体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筛选医院耳鼻喉科2021年2月~2022年2月接收的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20~79岁,平均(49.50±2.60)岁;病程2~8个月,平均(5.00±0.40)个月。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20~78岁,平均(49.00±2.50)岁,病程2~6个月,平均(4.00±0.30)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载体制备

采用可吸收填塞材料的柱状纳西棉,分别制作出柱状外耳道以及圆盘状的鼓膜载体。柱状载体中间打孔,制成中空及厚度为1~2 mm圆筒状的外耳道药物载体,圆盘状鼓膜载体要根据圆盘状鼓膜大小进行修剪,厚度为1~2 mm。

1.2.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治疗均通过耳内镜下操作。首先对病灶部位用5%碳酸氢钠注射液进行清理。存在严重分泌物结痂者用1%盐酸丁卡因耳浴进行表面麻醉,麻醉液温度控制在37℃。确保耳道和鼓膜等部位无真菌以及分泌物残留。完成清洁操作后,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真菌软膏(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针对病变在外耳道患者用棉签取适量药膏进行涂抹。已经波及鼓膜者,可将药膏均匀涂抹在大小适宜的无菌棉球上,通过耳内镜观察将其放置鼓膜内,确保药物涂抹于鼓膜后取出棉球,再由内向外均匀涂抹抗菌乳膏,嘱咐患者离院后继续涂抹软膏,每日一次或两次。

观察组患者则运用抗真菌性外耳道炎药物载体,完成清洁消毒操作后,根据患者的外耳道病变区域形状裁剪已制备的药物载体,确保载体能够完全覆盖外耳道病变区域和波及鼓膜区域。在裁剪好的载体内外均匀涂抹抗真菌制剂,随后先将鼓膜药物载体推入覆盖鼓膜,再把外耳道药物载体缓慢置入病灶区域;沿外耳道壁滴入2滴碳酸氢钠,通过耳内镜检查确定载体固定贴敷于病变区域后完成操作;嘱咐患者出院后第3、6、9天经载体中空部位滴入适量抗真菌药膏。两组患者在治疗2周后需回院复查。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复发率。

(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

(3)比较两组生活质量:采用SF-36量表评估,包括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等维度,每项最高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改善越好。

(4)比较两组疗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退,经检查显示耳部真菌完全清除,临床各指标均基本恢复正常,且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为显效;治疗周期完成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临床相关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出现轻微不良反应,未发生并发症,为有效;治疗后患者各项指标未达到显效和有效标准,为无效。治疗总有效=显效+有效。

1.5 统计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复发率比较

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7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真菌性外耳道炎的发病率较高,外耳道属于偏酸性环境,但由于与外界相通,在日常生活中易造成耳朵进水或局部用药造成耳道pH值改变,从而破坏偏酸性环境,最终引起真菌滋生而增加外耳道感染率。另外,长期存在挖耳不良习惯也会造成耳道局部损伤,从而引起炎症反应,且外耳道分泌物堆积过多、相关性刺激、全身慢性炎症以及免疫能力低下等均会造成耳道内细菌的滋生及繁殖。真菌性外耳道炎易反复发作,临床治疗难度大[3~4]。

临床常见的治疗方式有病灶涂抹抗真菌药膏,通过多次涂抹治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复发率极高。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临床耳鼻喉科针对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采用抗真菌性外耳道炎药物载体治疗[5~6],主要是采用耳外科常用的一种可吸收填充材料纳西棉,将其作为抗真菌药物载体,并制作出与外耳道以及鼓膜形态相同的载体,而且纳西棉具有异物感、塑形以及药物吸附效果好等优点,纳西棉遇液体后会逐渐膨胀,使载体上药物能够充分呼吸附着于外耳道和鼓膜病灶部位[7~8],达到治疗无死角的效果。曲安奈德益康唑软膏属于半流体状,将其涂抹于药物载体上可更好的融合,具有作用时间持久以及吸附能力强等优势,可使耳道内的酸碱性环境得到恢复,能够抑制真菌的滋生。且用药安全性较高,将其与纳西棉联合应用不会发生不良反应。因此,治疗后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以及稳定性,可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尽快改善,降低体内炎性因子水平,减少治疗后复发率[9~10]。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期间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6个月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抗真菌性外耳道炎药物载体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患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均较高,可有效清除外耳道内细菌,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复发率低。

参考文献

[1] 刘瑛.耳内镜下外耳道冲洗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霉菌性外耳道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药物经济学,2022,17(12):98-101.

[2] 招敏娟.耳内镜下清理和耳道冲洗分别联合外用硝酸咪康唑乳膏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的效果对比[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81):120-122.

[3] 黄丽.美菌轻联合曲安奈德益康唑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的疗效观察[J].现代养生,2022,22(15):1255-1257.

[4] 张旭东,李楠,刘清源,等.抗真菌性外耳道炎药物载体应用于真菌性外耳道炎的临床效果[J].武警医学,2022,33(6):461-463,467.

[5] 王瑞利.术后预见性护理对腹腔镜肝胆手术患者恢复情况的影响分析[J].黑龙江医学,2022,46(1):88-91.

[6] 杨苑,杨利华,郑凤萍.耳道冲洗联合用药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的临床疗效与护理体会[J].中医眼耳鼻喉杂志,2021,11(4):239-241.

[7] 陈群,寇红.临床路径护理在肝胆手术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26):181-183.

[8] 刘昊斓,吴云当,阮岩.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耳道环境菌群结构及多样性[J].菌物学报,2020,39(12):2251-2260.

[9] 何若云,唐巧婷,吴秀葵.碳酸氢钠溶液耳道冲洗与联合用药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黑龙江医药,2020,33(4):879-881.

[10] 郑双翼.伊曲康唑联合局部治疗对于真菌性中耳炎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4-5.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