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脉隆注射液治疗心力衰竭的效果分析
作者: 王勇摘要:目的 分析心脉隆注射液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2022年4月~2023年4月收治的80例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研究组4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心脉隆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心脏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B型钠尿肽(BNP)、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HR、每分钟排血量,心博出量,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LVE、LVEDD、BNP等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治疗前,两组HR、每分钟排血量,心博出量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HR、每分钟排血量,心博出量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低于对照组的17.50%(P<0.05)。结论 心脉隆注射液可提高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患者心功能改善,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心力衰竭;心脉隆注射液;治疗方法
心力衰竭是指心脏的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出现异常,导致心肌收缩和(或)舒张发生障碍,使心脏的泵血功能严重受到影响,使得血液不能满足器官组织需要的一种病理状态[1]。临床上通常将心力衰竭分为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两种类型,其主要是因为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出现异常,无法满足机体需要而出现的一种病理状态。心力衰竭(HF)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体力活动受限和体液潴留。心力衰竭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心衰早期阶段,心脏射血能力较弱,患者体内出现水钠潴留,可引起水肿等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心脏功能逐渐减弱,导致心脏排血量减少,可引起呼吸困难、咳嗽、疲劳等症状,及时有效的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本研究以医院2022年4月~2023年4月收治的80例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心脉隆注射液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2022年4月~2023年4月收治的80例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胸闷、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采用超声心动图和核磁共振成像(MRI)技术进行诊断,确诊为心力衰竭。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研究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66~80岁,平均(73.21±11.42)岁;冠心病10例,扩张型心肌病12例,高血压14例,老年瓣膜病4例;心功能分级:Ⅱ~Ⅲ级28例,Ⅳ级12例。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67~80岁,平均(73.33±11.45)岁;冠心病9例,扩张型心肌病10例,高血压12例,老年瓣膜病9例;心功能分级:Ⅱ~Ⅲ级25例,Ⅳ级1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
1.2 入组标准
纳入标准:明确诊断为心理衰竭,且心功能为Ⅱ~Ⅳ级;无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无严重出血倾向者;无心脉隆过敏者。排除标准:对蜚蠊过敏或对研究用药过敏者;合并精神疾病不能配合者。
1.3 方法
给予患者抗血小板聚集、硝酸酯类药物、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等治疗,调整患者饮食结构,指导进行被动或主动活动;若患者心率较慢,则禁止使用β受体阻滞剂和洋地黄制剂。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多巴酚丁胺治疗,药物负荷剂量为2μg/kg,,速度为2.0 g/(kg·min)进行静脉滴注,维持1 h后,增加浓度为4.0 g/(kg·min),维持用药23 h,根据治疗期间的耐受程度、心功能改善情况等调整用药剂量。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心脉隆注射液静脉泵入治疗:心脉隆注射液皮试阴性后,按每次200 mg加5%葡萄糖溶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50 ml静脉泵入(初始给药速度为20 ml/h,根据血压调整泵速),每日2次,两次之间间隔6 h以上。持续治疗5 d。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包括心脏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B型钠尿肽(BNP)等。(2)比较两组疗效:包括显效、有效和无效。治疗之后,患者各项症状基本得到消失,心功能改善程度大于Ⅱ级以上,即为显效;当治疗之后,患者临床各项症状有所改善,且心功能缓解程度大于Ⅰ级,为有效;当以上的各项评定标准均无任何改变,且病情在不断的恶化,为无效,总有效=显效+有效。(3)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R、每分钟排血量,心博出量。(4)比较两组安全性指标:包括心律失常发生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等。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LVEF、LVEDD、BNP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R、每分钟排血量,心博出量比较
治疗前,两组HR、每分钟排血量,心博出量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HR、每分钟排血量,心博出量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50%(P<0.05)。见表4。
3讨论
心力衰竭是指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肌收缩或舒张功能障碍,无法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2]。心力衰竭的发生与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基本病理生理变化是心排血量减少和(或)心室充盈受阻。最终导致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使心脏舒缩活动失常,引起心室充盈和(或)射血功能降低,导致以肺循环和体循环淤血为主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3]。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水肿和咳嗽等,严重者可出现患者死亡。近些年,非药物治疗,如心脏再同步化,药物方面例如伐布雷定,左西孟坦等均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上述非药物治疗以及药物治疗均有一定的限制,心脏同步化治疗所需要的费用较高,大约有30.00%患者取得成效较差;左西孟坦应用有一定的限制,在临床上应用有所显著。
多巴酚丁胺属于非洋地黄正性肌力药物,可有选择性地作用于心脏β1受体,增强心肌收缩及增加搏出量、心排血量,进而起到改善效果。若患者病情持续加重,长期服用多巴酚丁胺则有可能导致患者血压上升、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等,猝死率高。心脉隆注射液是由中药复方调制而成,主要成分为多肽,核苷等,是心衰患者临床治疗中常用的药物之一,可促进心肌细胞Ca2+内流,持久温和地增加心肌收缩力;扩张血管,降低肺动脉压,肺毛细血管内压;扩张冠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抑制氧自由基介导的心肌损伤;扩张肾血管,增加肾血流量、利尿;改善微循环;纠正神经内分泌失衡;益气活血、通阳利水,提高心脏射血分数,改善心脏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但该药禁止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前按要求进行皮试,结果为阴性后才可使用。静脉应用本品后,应观察患者面色、心率、呼吸、血压、心率变异等;若患者出现头晕、胸闷、心悸、哮喘、皮肤过敏等症状应及时停药,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对症处理,必要时按药物过敏进行治疗。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LVE、LVEDD、BNP等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治疗后,研究组HR、每分钟排血量,心博出量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低于对照组的17.50%(P<0.05)。
综上所述,心脉隆注射液可提高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患者心功能改善,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 于学艳.心内科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2,17(3):121-123.
[2] 侯生举.心内科常见病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与治疗[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2):64,67.
[3] 郑春丽.关于顽固性心力衰竭心内科治疗的临床分析[J].婚育与健康,2023,29(1):130-132.
[4] 米日班·阿不都热依木.探析心内科老年重症心力衰竭临床临床治疗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123.
[5] 张瑞,何亮.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治疗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27):52.
[6] 王念龙.探究心内科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29):110-111.
[7] 诸吉.心内科专科护士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管理和治疗中的效果评价[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7(5):4-5.
[8] 王奎.浅谈心内科常见病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7(6):54.
[9] 贺芳,洪屹,朱兴彦.心力衰竭治疗热点问题探讨——访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内科主任李小鹰教授[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2(13):5.
[10] 楚扬,周颖,林海燕,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治疗142例临床分析[C]//浙江省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2012年浙江省心电生理与起搏学术年会论文集,201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