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康复运动联合综合呼吸训练对肺癌患者运动耐力及并发症的影响

作者: 孙志英 白雪峰

摘要:目的 分析肺康复运动结合综合呼吸训练应用于肺癌患者对其运动耐力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1月收治的肺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运动,研究组实施肺康复运动和综合呼吸训练,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6MWT、康复依从性及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肺康复运动与综合呼吸训练联合应用能够有效减轻肺癌患者负性情绪,提升其康复依从性,增强其运动耐力,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肺康复运动;肺癌;综合呼吸训练;依从性;运动耐力;并发症

肺癌属于常见的恶性肿瘤,临床通常予以手术治疗,通过手术切除病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改善患者预后[1]。但是手术给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部分患者术后肺功能下降,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2];加之患者术后受胸口疼痛、气道分泌物增加等因素影响,会导致患者肺活量下降,影响其肺功能。因此,对于肺癌患者,临床在予以治疗的同时还需辅以有效的护理干预,促进患者康复。通过指导患者进行咳痰、呼吸等方面的运动训练,能够有效减轻患者呼吸道不适症状,改善患者呼吸状况,从而增强患者运动耐力,改善患者预后[3]。本研究旨在探讨肺康复运动与综合呼吸训练在该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1月收治的肺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48~72岁,平均(60.45±3.85)岁;腺癌12例,鳞癌18例,腺鳞癌10例。研究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49~73岁,平均(60.51±3.79)岁;腺癌11例,鳞癌20例,腺鳞癌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纳入标准:(1)均符合疾病相关诊断标准;(2)均接受手术治疗;(3)预计生存时间在半年以上;(4)知晓研究并同意参与。排除标准:(1)严重心脑血管疾病;(2)合并肺部感染;严重肢体障碍:(4)合并气胸、血胸等肺部疾病者;(5)合并恶性肿瘤。

1.2 方法

1.2.1 对照组予以常规运动康复

向患者介绍肺癌相关知识,介绍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并予以患者饮食、呼吸、口腔、运动等方面护理指导,叮嘱患者每天散步半小时。

1.2.2 研究组予以肺康复运动和综合呼吸训练

(1)组建专门的肺康复小组。对患者营养、呼吸、神经系统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估,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肺康复计划。

(2)综合呼吸训练。腹式呼吸训练:指导患者坐在椅子上,通过亲自示范、播放视频等方式指导其正确呼吸。首先经鼻腔缓慢吸气,达到最大肺容量后屏气2s,之后用口缓慢呼气,反复进行,每天3次,每天5 min;缩唇呼吸训练:放松全身肌肉,经鼻腔吸气后,用口缓慢呼气,主动收腹,每天3次,每次5 min;坐式呼吸:指导患者取坐位,双手握拳,进行肘关节屈伸,在屈时吸气,伸时呼气,重复进行,同时可配合展臂抱胸呼吸等训练,每次5 min,每天3次;立式呼吸:站立时,并拢双腿,在上抬双臂时呼气,在放下时缓慢呼气,每次5 min,每天3次;咳嗽训练;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调整,先进行腹式呼吸,双手抱胸深呼吸3次,在最后1次吸满气后轻咳1声,使痰液从喉咙咳出,同时挤压腹部,用力咳嗽以促进痰液排出。每次5 min,每天3次。

(3)康复操训练。在患者呼吸训练完成后休息约20 min,指导患者进行康复操训练。具体为:上肢运动,指导患者进行手腕运动(将双手五指屈曲握拳,重复进行手腕内外旋运动)、手臂运动(健侧手托住患侧上肢举过头顶,并触摸对侧耳朵)、肩肘运动(曲肘伸臂,将肘部自然抬高),5次/组;下肢运动,适当开展踝泵运动、伸背运动、抬臀运动,均重复5次。评定行走训练,先站立5 min,然后在平地上行走6 min,每天练习2次。

(4)登楼梯训练。选择没人打扰、安静的楼梯间,由专业人员陪同患者进行训练,指导患者在登楼梯的过程中,使用缩唇呼吸,若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可在短暂休息后再进行训练,每天2次,每次20 min。叮嘱患者出院后也需自主进行居家训练。两组均随访至术后3个月。

1.3 观察指标

(1)不良情绪: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绪分别采用SAS和SDS量表评定,分别以50分和53分为分界值,得分越高不良情绪越严重。(2)康复依从性:自制调查问卷评定,分为完全、部分以及不依从3个层次,以完全依从和部分依从占比之和为总依从率。(3)运动耐力:分别在干预前后对两组进行6 min步行试验(6MWT)[4],选择平坦、安静的走廊,记录患者6 min行走的距离。采用肢体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定患者运动功能,总分100分,分值越高越好[5]。(4)并发症。(5)生活质量:采用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生存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LQ-C30)进行评定[6],包括躯体、认知、角色、情绪以及社会功能等方面,总分均为100分,分值越高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将收集的数据录入SPSS 24.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不良情绪评分比较

研究组干预后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康复依从性比较

研究组干预后的康复依从性(95.00%)显著高于(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运动功能比较比较

干预前,两组6MWT、FMA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干预后的6MWT水平及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均较干预前升高,且研究组干预后各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5。

3讨论

肺癌在临床较为常见,因早期症状不明显,不易被发现,导致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经进展至中晚期,错失最佳治疗时机[7~8]。手术和放化疗是临床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病情,延缓疾病进展。但是患者由于肺叶切除、癌症及手术创伤影响,肺功能较差,很容易导致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不利于患者康复。因此,在予以肺癌患者对症治疗的同时,还需辅以有效的康复手段,促进患者肺功能改善。

综合呼吸训练主要包括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多种训练形式,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气道清除与防御能力,使肺通气功能得到有效改善,从而降低患者术后肺不张风并发症发生风险;肺康复运动能够有效增强患者肺通气功能,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能够让患者在术后更快得以恢复。本研究显示,干预后,研究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6MWT、康复依从性及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肺康复运动以循证医学为依据,能够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合适的康复计划,通过各项运动训练可增强患者的运动耐力,进而促进患者肺功能好转。综合呼吸训练通过指导患者进行腹式、缩唇等多种呼吸训练,能够提升患者的气道清除与防御能力,有效改善患者肺通气状况,从而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风险。因此,在肺癌患者中联合应用这两种干预模式能够发挥协同作用,增强康复效果。

综上所述,肺康复运动与综合呼吸训练联合应用能够有效减轻肺癌患者负性情绪,提升其康复依从性,增强其运动耐力,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 黄婷婷,王碧云,包梦兰.呼吸功能锻炼联合快速康复对中晚期肺癌手术患者运动耐力的影响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3,36(4):671-674.

[2] 殷忠美,张金岭.肺康复运动训练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肺功能、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2,3(7):68-71.

[3] 刘京松,钱伟民,王正,等.综合呼吸训练结合快速康复操对老年肺癌患者肺叶切除术后肺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2,3(11):60-62,74.

[4] 慕华,李宇凤.肺康复锻炼对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呼吸功能恢复及运动耐力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8):168-170.

[5] 吴恩,丛绮瑞,卢婷,等.肺康复教育与运动指导对肺癌化疗患者生活质量和疲劳的影响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1,36(11):1363-1370.

[6] 杨真真,林学梅,张晓飞.肺康复运动训练对肺癌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37(6):1407-1410.

[7] 牛文艳.呼吸道护理联合肺康复运动训练对肺癌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1,2(9):175-178.

[8] 陈瑞英,刘雅,孙婷,等.肺康复运动训练对肺癌患者呼吸运动功能、生活质量及总生存期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9,41(1):31-36.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