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护理模式对高血压脑出血康复效果的影响观察

作者: 葛生帅

不同护理模式对高血压脑出血康复效果的影响观察0

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护理模式对高血压脑出血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40例。参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血压水平、NIHSS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FMA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啥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康复效果。

关键词:不同护理模式;高血压脑出血;康复效果

高血压性脑出血较为多见,属于高血压并发症的较严重的一种,需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否则会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患者救治成功后也会存在后遗症,严重降低其生活质量。如何提升患者的康复效果改善其预后,是临床重视的问题。超早期康复护理可在患者体征稳定后,让其尽早进行康复护理,对患者康复效果的提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护理模式对高血压脑出血康复效果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40例。研究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58~75岁,平均(60.23±3.53)岁;参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59~77岁,平均(60.25±3.58)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临床诊断均属于高血压脑出血,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肝肾等脏器存在严重功能障碍者;精神和认知严重障碍者;资料不全者。

1.2 方法

1.2.1 参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干预

做好健康宣教和药物指导,结合患者的身体情况制定合理的康复训练计划,让其掌握训练方法等。

1.2.2 研究组在患者体征稳定后给予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

(1)组建护理小组。组员包含护士长和经验丰富的护士,护士长负责做好人员培训工作,进一步提升人员专业技能。同时,组员要全面评估患者的实际病情状况,对护理措施进行合理制定,以此保证护理方案的有效性,注重对患者的血压控制,以免影响患者的预后[1]。

(2)心理干预。患者因为突然发病且病情严重,一时无法接受,在治疗期间易产生怀疑,拒绝,抑郁和恐惧等负面心理情绪,对其预后不利。因此,护士要加强和患者的耐心交流,通过鼓励和支持,拉进护患之间的距离。同时对患者的心理动态进行全面了解,然后可通过讲述成功病例让患者能积极应对疾病,提升配合度。结合患者的认知程度进行教育,可借助多媒体视频讲解康复锻炼的技巧和要点,让患者意识到早期康复阶段的意义。及时与家属沟通,让家属明白早期康复的重要性,取得支持和认可。

(3)高压氧疗护理。给患者讲解高压氧治疗的意义和方法,期间注意压力的合理设置,时间为半小时,做完一次休息10 min,做二次稳压吸氧,减压要慢,治疗半小时后再出舱[2]。

(4)语言训练。对语言功能障碍患者可播放其喜欢的电视或音乐,一次为40 min,通过语言环境的创设来刺激其语言中枢。指导患者先从发音开始,再逐步向词句进行训练,鼓励家属多和患者主动交流,激发其表达欲望,让其勇敢表达;还可从回答一些简单问题的方式进行引导,让患者的语言功能得到强化。

(5)体位管理。包括良肢位摆放与体位转换,可对压疮和肢体痉挛以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出现进行积极预防,体位的不同转换对肢体屈伸肌张力的平衡有促进作用。可让患者采取仰卧位,帮助强化伸肌;患侧卧位,以起到强化患侧伸肌的作用;健侧卧位,帮助强化患侧屈肌。体位转换时间为1~2 h/次,包含被动、辅助、主动向患侧及健侧翻身等。主动体位转换适应后,可从仰、侧卧位渐进为坐立和站立训练。

(6)肢体训练。让患者从肢体被动训练开始,在活动期间注意力度的大小要合适。肢体被动练习有助于增强患者的感觉输入,对关节肌肉挛缩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对关节疼痛和压疮等并发症的出现也有预防效果,还可诱发主动运动,为主动功能练习做准备。体位管理及被动运动练习对超早期软瘫期患者而言极为重要。当患者恢复肌力时,可做肢体主动训练,通过按摩敲打患肢,对其肢体主动训练起到刺激作用。练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在训练过程中家属或护士可予以监督指导,发现患者的方法不正确时,及时予以纠正[3]。

(7)心肺康复训练。缩唇呼吸,让患者保持坐姿,然后唇部缩成吹哨形状。先让气体从鼻孔进入吸气,待稍微屏气后,嘴唇呈吹口哨状进行呼气。呼气时间为4~6 s,一次练习20 min,3次/d。腹式呼吸,让患者保持仰卧位,屈膝屈髋,身心放松,双手在双肋下缘放置,指导患者经鼻吸气之后做挺腹动作,待腹部隆起最大后联合缩唇呼吸,一次练习10 min,2次/d。呼吸肌肌力练习,让患者保持仰卧位、坐位或立位,联合其他动作进行呼吸肌练习,可帮助改善患者的心率、呼吸和紫绀。气道护理包含叩击、拍背、体位排痰、机械排痰和呼吸控制等,让患者保持侧卧位或坐位,借助拍背排痰器进行排痰,20~30次/min,从下到上叩击患者背部,还可让患者保持合适体位,便于受累肺段支气管和地面垂直,然后借助重力作用将支气管分泌物有效排出。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水平。(2)比较两组患者神经缺损状况和肢体功能:神经缺损状况用NIHSS量表评估,总分为42分,神经缺损度轻则分值低;肢体功能用FMA量表评估,总分为100分,肢体功能好则分值高[4]。(3)比较两组生活质量:包含生理功能、心理状态、社会功能及躯体功能,生活质量高则评分高。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血压比较

研究组护理后的舒张压、收缩压指标均低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神经缺损状况、肢体功能比较

研究组护理后的NIHSS评分低于参照组,FMA评分高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后,研究组生理功能、心理状态、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等维度评分均高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超早期康复护理指的是在脑出血发病后24 h内采取的一系列护理活动,可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程度对活动方案进行个体化制定,且能持续到患者出院。超早期康复活动的干预相当简单,不论脑出血患者的病情是轻中度还是重度都可进行[5]。脑出血导致的偏瘫者通过超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对神经生化标志物水平有很好的调节作用,减轻脑神经组织损害程度,有助于患者神经组织再生及修复,对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降低有非常重要的影响[6]。脑出血患者越早介入康复护理,其并发症出现率就越低,术后功能恢复越好。超早期康复护理可在患者术后稳定状态下进行,对护理成员的专业素养要求较高。开展超早期康复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监测评估,通过对康复介入标准的把握,制定针对性的康复方案,可保证康复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评估内容有器官系统功能有无严重损害,体温及动脉血气等生理指标,肢体运动、吞咽、言语的功能障碍评估等。在全面掌握患者病情状况后,分析康复影响因素,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进一步提升康复效果[7~8]。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研究组血压水平、NIHSS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FMA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提示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明显。护理人员实施超早期康复护理时,通过耐心讲解增进患者对疾病和康复锻炼的认识,提高其治疗配合度。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对心理状态进行了有效调整,让患者能积极参与到康复训练中来。护理人员通过专业素养的提升,能更好地开展护理工作,结合患者的现实状况予以针对性护理,可保障护理的有效性。心肺康复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通过纠正呼吸模式的可让患者对呼吸及吞咽的关系进行协调,防止患者吞咽时因为呼吸不当而造成误吸。改善患者呼吸功能有助于加强其气流控制能力,这对其言语功能的尽早恢复有促进作用,还可减少肺部感染的风险,缩减机械通气时长,降低并发症率。患者卧床对其心血管、肌肉、呼吸、免疫系统等会造成不利影响,这会延缓其恢复进程。长期维持正确的呼吸方式有助于膈肌活动增加,呼吸肌耗氧量减少,继而可减轻患者的呼吸困难等症状,可为其尽早下床和进行其他康复训练打下扎实的基础,最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康复效果,减轻神经功能损伤,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付迎霞.不同护理模式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护理中的临床对比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23):201.

[2] 李佳晓.中医护理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效果分析[J].养生大世界,2021(21):199-200.

[3] 刘芳芳.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护理中不同护理模式的应用对比[J].自我保健,2022,26(16):198-199.

[4] 米慧.探讨精细护理模式干预在高血压脑出血(HCH)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14):213.

[5] 李晓琼,陈月.规范化护理模式在高血压脑出血围术期中的应用及对SAS、SDS、神经功能、并发症的影响分析[J].黑龙江医学,2022,46(18):2263-2265.

[6] 陈伟伟.个案管理模式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J].系统医学,2021,6(1):183-185.

[7] 邓玉婷.高血压脑出血术后不同护理模式的效果对比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27):113-114.

[8] 林家虹.不同护理模式对高血压脑出血康复效果的影响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1,11(14):88-90.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