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护理小组用于糖尿病临床护理的效果评价
作者: 王静
摘要:目的 探讨糖尿病小组在糖尿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98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49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基于糖尿病护理小组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血糖控制水平高于参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疾病知识掌握率、治疗依从性高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糖尿病护理小组干预可有效提高血糖控制水平,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提高护理满意度,强化护理效果。
关键词:糖尿病;护理小组;糖尿病护理;血糖
糖尿病为临床常见慢性病,呈现出极高的发生率,可能与人们饮食结构、生活习惯改变等因素有关。糖尿病会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对患者脏器造成一定的损害,危害患者身心健康[1~2]。临床需积极控制患者血糖水平,维持良好的血糖状态。在给予积极治疗的同时,还需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保障治疗的顺利进行[3~4]。本研究旨在探讨糖尿病小组在糖尿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98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49例。参照组男25例,女24例;年龄58~77岁,平均年龄(63.13±4.43)岁;实验组男28例,女21例;年龄59~78岁,平均年龄(64.27±3.96)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基于糖尿病护理小组实施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成立护理小组:小组成员从各个科室选调,具备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护理技能及责任意识相对较强;每周进行1~2次的护理知识培训,包括护理技能、用药注意事项、并发症、胰岛素注射、血糖监测等,提升专业理论知识储备量。
(2)心理护理干预:糖尿病相对其他病症具有自身的特殊性,病程相对较长,发病后患者生活、饮食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同时引发不同程度的焦虑心态,不利于病情治疗。护理人员要随时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对其开展心理疏导,指导家属给予患者关心与爱护,提高治疗自信心。
(3)健康宣教:很多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并不完善,缺乏疾病相关知识。护理人员需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提高其对糖尿病相关知识、胰岛素注射等方面的认知水平,积极预防并发症,合理调整饮食结构,自我监测血糖,进行运动锻炼,提高血糖控制效果。
(4)生活护理:为患者提供优质的住院环境,保持室内合理的温度和湿度,定期通风换气,保障患者有良好的睡眠。
(5)饮食指导:确定合理的总能量的摄入,合理、均衡地分配各种营养物质,应注意膳食多样化、少食多餐、定时定量,合理控制总热量,避免不规律进食、暴饮暴食。多食用粗纤维食物,如谷物、麦片等,避免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稀饭等。主食定量、粗细搭配,增加全谷物及杂豆类。多吃蔬菜,水果适量。常吃鱼、禽,蛋类和猪肉类适量,限制加工的肉类。每天适当进食奶类、豆类,加餐选择奶类、坚果类。清淡饮食、足量饮水、限制饮酒。定时定量、细嚼慢咽,注意进餐顺序,建议先吃蔬菜,后吃主食。按每克糖类、蛋白质产热4 kcal,每克脂肪产热9 kcal,确定每日饮食总热量和糖类、蛋白质、脂肪的组成比例。
(6)用药护理:了解各类降糖、降压、降脂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剂量服用过多造成血糖过低,或剂量服用过少造成血糖控制不佳,需及时就医调整用药。如果服药后出现不良反应需及时就医。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血糖控制效果、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两组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意义
数据处理采用SPSS 19.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血糖控制效果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1。
P 0.076 0.038 0.082 0.019 0.064 0.036
2.2 两组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参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糖尿病在临床具有极高的发生率,给患者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所以对病症的治疗加以重视,降低患者并发症,提高疾病治疗有效率[5~6]。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但是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需要给予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服务,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7~8]。基于糖尿病护理小组的护理干预从饮食、心理、用药等方面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健康宣教,使其能够全面掌握疾病知识,以患者为中心,按照患者具体病情积极开展有效的护理措施,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强化护理干预,保障护理综合效果[9~10]。
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按照患者不同年龄、不同的体重特征,再到患者实际运动量,拟定科学化饮食策略,关注患者饮食,尤其是其中的营养搭配;同时限制患者糖分摄入,控制脂肪摄入量,引导患者摄入蔬菜和蛋白质极高的食物,积极引导摄入健康饮食。在治疗期间,护理小组实施掌握患者内心情况,防止由于长期治疗引发患者情绪上的波动,如焦虑,导致患者病情加重。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进行密切的沟通,构建和谐护患关系,使其能够具备战胜疾病治疗的信心;对患者家属予以指导,增强临床护理配合,融入家庭护理,家属与护理人员协同工作,监督患者日常,改正不良习惯,形成家庭护理环境,对患者足部、面部等位置,做好相应的护理,假设患者病情变化,家属需要立即找到医护,正确处理,有效控制患者病情。
糖尿病护理小组在实际护理工作中,需充分发挥患者自身的护理职能,从饮食、心理与用药指导方面展开护理工作,对患者做好相应的胰岛素护理干预,增强患者治疗依从性,稳定患者病情,延长患者生存。此外,还需要注意引导患者做好自我管理、自我规范,纠正不良习惯,控制患者自身血糖,通过护理干预,改善护患关系,提高糖尿病护理小组的护理干预价值。糖尿病护理小组在临床护理干预中,对患者实施行为干预,糖尿病治疗本身而言,需要患者积极配合,并且参与治疗的漫长过程,大部分患者在控制饮食、运动等方面不能坚持,容易出现懈怠,产生消极情绪,不利于糖尿病治疗效果。所以,需对患者进行有效引导与管理,纠正错误治疗理念,提高病症治疗综合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血糖控制水平高于参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疾病知识掌握率、治疗依从性高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
综上所述,糖尿病护理小组干预可有效提高血糖控制水平,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提高护理满意度,强化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梁玮秦,曾书琴,方向南,等.医护一体化糖尿病护理小组培训非内分泌专科护士掌握胰岛素笔使用的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3,30(13):189-191,196.
[2] 傅媛媛.糖尿病护理小组用于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应用探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36):161-163.
[3] 林秋果.糖尿病护理小组用于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22,26(17):88-90.
[4] 郑建华.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22,25(8):95-98.
[5] 朱云凤.糖尿病护理小组在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糖尿病新世界,2022,25(7):103-106.
[6] 尹红.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需要专业小组[J].东方养生,2022(2):60-61.
[7] 成姣阳.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作用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22):165-166.
[8] 王丽.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作用[J].智慧健康,2021,7(29):166-168.
[9] 孔爱宁.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作用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21,24(17):125-129.
[10] 顾萍,张丽玥,王小芳.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作用及心理变化分析[J].心理月刊,2021,16(16):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