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中县食品安全检测体系现状及优化研究
作者: 吴娟娟摘 要:食品安全检测是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对食品进行分析检测,以评估其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过程中是否符合安全标准。本文以榆中县为例,对当地食品安全检测体系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措施,以期为提升榆中县食品安全检测水平,保障公众健康,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安全检测体系;食品安全;优化研究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Food Safety Testing System in Yuzhong County
WU Juanjuan
(Market Supervision Administration Bureau of Yuzhong County, Lanzhou City, Gansu Province,
Lanzhou 730100, China)
Abstract: Food safety testing is to analyze and test food through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o evaluate whether it meets safety standards throughout the process from production to consumption. This article takes Yuzhong county as an example to review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local food safety testing system, to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level of food safety testing in Yuzhong county, protect public health, and promoting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words: safety testing system; food safety; optimization study
食品安全检测是指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对食品进行分析检测,以评估其是否符合国家安全标准[1]。食品安全检测主要是对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如农药残留、重金属、微生物污染等进行监测,确保食品从生产到消费的每一环节都安全可控。食品安全检测不仅是保障公众健康的重要措施,也是提升食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2]。榆中县作为农业大县,其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全县居民的身体健康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现有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在技术手段、检测覆盖面和监管力度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制约了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优化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可以促进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3]。
1 榆中县食品安全检测体系现状
1.1 食品安全检测体系流程
食品安全检测流程主要包括6个阶段。①计划阶段。由相关部门根据国家和地方的食品安全法规和标准,制订年度或季度检测计划。该计划包括检测目标、检测项目、时间安排、采样地点和样品数量等,明确各环节职责分工,确保检测工作有序开展。②采样阶段。由专业人员根据制订的检测计划,从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等环节中进行随机抽样检查。采样过程需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样品的真实性和代表性。③样品处理阶段。将采集到的样品送至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进行清洗、剥皮、切割和粉碎等前处理,以便后续进行检测分析。④检测分析阶段。实验室技术人员利用先进的检测仪器和方法,对样品中各类有害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⑤结果评估阶段。检测人员依据国家和地方食品安全标准,评估判断食品样品是否合格。⑥报告与反馈阶段。将检测结果整理成报告,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企业,以便采取相应的监管和整改措施,确保食品安全。
1.2 食品安全检测具体情况
近年来,榆中县发布了一系列文件,包括《关于下达2021年榆中县本级农业发展专项资金的通知》《榆中县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实施方案》等,详细安排部署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管理、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农药残留及农药管控等工作,涉及农业资源节约、产地环境治理、生态系统修复和绿色低碳产业链发展等关键环节。
榆中县定期召开农产品质量安全推进会,明确相关单位的安全监管职责,落实生产企业的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近年来,通过实施“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以及定期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活动,榆中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已稳定在99%以上,无任何食品质量安全事件记录。2024年1月,榆中县食品安全检测站通过“双认证”评审,食品安全检测项目由原来的121项扩展到248项,为榆中县农产品及其农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安全保障。
2 榆中县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存在的问题
2.1 监管机制尚不完善
虽然榆中县已经建立相对完善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但在实际监管中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①部分监管部门职责划分不明确,导致在执行过程中出现职责不清、推诿扯皮的现象。②各部门在监管过程中的协同机制不顺,信息共享和联动监管的效率较低,使得整体监管水平无法达到预期效果。③基层监管力量薄弱,监管人员数量不足,专业素质参差不齐,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食品安全问题。④监管覆盖不全面,不能实现系统性监管,导致部分环节和区域的食品仍存在安全隐患。
2.2 监测手段灵活性与及时性不足
当前,榆中县食品安全检测站的检测设备能满足日常食品安全检测的基本需求。然而,随着新型食品安全威胁的不断涌现,现有的监测手段在灵活性与及时性方面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例如,对不同类型农产品的多样化检测需要更全面的检测技术;对新型农药和兽药残留的检测需要更高的检测精度和更广泛的检测范围。此外,在应对突发食品安全事件时,现有的监测手段显示出反应速度慢和处理能力弱等问题,导致检测部门难以在短时间内提供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
2.3 检测人员专业技术水平较低
尽管榆中县定期组织食品安全检测人员培训,但部分基层检测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仍存在不足。在面对复杂的检测任务时,往往缺乏足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导致检测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和偏差。此外,县域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机制尚不健全,无法吸引和留住高素质检测人才。这一问题不仅制约了榆中县食品安全检测水平的提升,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健康、高效发展。
2.4 数据管理和共享机制不健全
榆中县食品安全检测部门存在的数据管控能力薄弱、数据治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使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难以保证。在检测过程中,由于技术手段和管理水平的限制,数据录入往往存在延迟,导致数据无法及时完成更新,影响相关部门监管查阅。同时,数据分析手段相对落后,无法充分挖掘和利用已有数据,导致检测结果的应用效果不理想。此外,跨部门的数据共享机制也不够畅通,各监管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流和信息共享存在壁垒。且现有的数据管理系统在数据安全性和隐私保护方面也存在不足,使数据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承担泄露和被篡改的风险,削弱了其可信度和可靠性。
2.5 公众参与度低
榆中县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资源,但公众的参与度不高。许多居民对于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了解有限,缺乏相关知识,从而导致他们对检测结果的信任度和支持度不足。这不仅削弱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社会基础性作用,也降低了公众监督的有效性。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漠视,使得相关监管工作难以获得广泛的社会认同和支持,进而影响整体监管效能的发挥。
3 榆中县食品安全检测体系优化措施
3.1 完善监管机制
针对监管机制尚不完善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改进措施。①明确各监管部门职责,避免出现职能交叉和重叠现象。可通过制定详细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加强部门间的协调沟通,确保实现监管信息共享和跨部门协同联动监管[4]。②增加基层监管人员的数量,确保监管力量能够全面覆盖食品生产、运输、销售等关键环节。③开展系统性培训,定期组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高监管人员的执法水平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④评估结果应公开透明,通过反馈机制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并督促其整改。⑤鼓励公众参与监督,建立投诉和举报机制,增加监管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3.2 提升监测手段的灵活性和及时性
为提升监测手段的灵活性和及时性,榆中县应引进先进的检测仪器和技术手段,特别是在新型农药和兽药残留检测方面。这不仅能提高检测效率及结果准确性,还能对多种有害物质进行检测,确保食品安全监管的全面性。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确保在面对突发食品安全事件时能迅速开展检测工作并提供准确结果。设立应急检测队伍,配备便携式检测设备,保证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进行快速检测[5]。同时,加强员工培训,提升检测人员对新技术和新方法的掌握及应用能力,定期邀请国内外专家进行技术交流,不断更新和完善检测标准和方法,确保检测手段能有效解决新型食品安全问题,为食品安全检测提供有力技术保障。
3.3 提高检测人员专业技术水平
针对检测人员专业水平不高的问题,榆中县应加大培训力度,制订系统性培训计划,确保所有检测人员能定期接受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引进和培养更多专业技术人才,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通过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提升检测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检测水平。设立奖学金和科研基金,鼓励年轻人才投身到食品安全检测领域。通过组织培训和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进行交流学习,吸取先进技术经验,推动检测工作向国际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建立定期考核和评估机制,确保培训效果落到实处,全面提升检测队伍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3.4 健全数据管理和共享机制
针对数据管理和共享机制不健全的问题,榆中县应构建统一数据管理平台,制定标准化数据采集、分析和共享流程,确保各部门数据能实时共享。该平台应整合不同部门的数据源,提供便捷的访问接口,使得数据查询和分析更加高效和准确。加强对数据管理系统的安全性和隐私性保护,以防止数据泄露和篡改,提高数据的可信度和可靠性[6]。对于网络攻击和内部泄密,系统应采取多层次安全防护措施。定期开展数据管理和共享机制的评估和优化,确保其能高效稳定运行,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坚实数据支撑。采用先进技术,如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进一步提高数据管理智能化程度,确保榆中县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3.5 提高公众参与度
为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了解和参与度,榆中县应通过多种渠道加强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如开展社区知识讲座、制作科普宣传材料、利用新媒体平台等,让公众全面了解食品安全检测的意义、流程以及重要性。鼓励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督,建立便捷反馈机制,使其在发现食品安全问题时能及时向监管部门举报或反映,逐步形成全社会协同监管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同时,可设立食品安全监督热线和在线举报机制,定期组织公众参与食品安全评议会进行交流讨论。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月等大型活动,邀请公众参观检测实验室,体验和了解食品安全检测过程,增强公众参与感和责任感[7]。
4 结语
食品安全检测体系的优化不仅是提升食品安全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主要途径。通过完善监管机制、提升监测手段、强化人员培训、健全数据管理和共享机制,以及提高公众参与度,榆中县可全面落实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及时发现并处理食品安全隐患,切实保障全县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从而提升食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推动农业食品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食品安全是民生之本,只有不断完善检测体系,才能筑牢食品安全防线,确保人们吃得放心、吃得健康。
参考文献
[1]徐明玉.关于完善我国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思考[J].中国质量监管,2024(1):86-87.
[2]孙慧,刘红,段雪利.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研究[J].现代食品,2023,29(8):226-228.
[3]司刚军.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构与实践研究[J].中国标准化,2024(4):165-167.
[4]王鑫钰.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中质量管理问题与解决策略[J].现代农村科技,2024(5):155-156.
[5]田甜.标准化检测技术对食品安全保障的影响与可持续发展[J].品牌与标准化,2024(3):174-176.
[6]陈纯.新型食品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中的应用[J].中国食品工业,2024(7):101-103.
[7]白利娟.浅谈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现状及创新策略研究[J].食品界,2024(3):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