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检验检测质量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作者: 蓝志定摘 要:在社会不断进步、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对食品的口感品质追求也越来越严格。因此,为了把控好食品质量安全和保证人们的健康饮食,食品检验检测工作必不可少。本文分析了食品检验检测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食品检验检测;质量控制;细节问题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progress of society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people have higher an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living standards, and the pursuit of taste quality of food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trict. Therefore, in order to control food quality safety and ensure people’s healthy diet, food inspection and testing work is essential.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quality control of food inspection and testing,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food inspection and testing; quality control; detail issues
食品检验检测是指为了控制食品质量,保障食品安全,确保食品符合卫生标准,根据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如国内外食品卫生安全标准,对食品质量进行的检验,包括食品原辅料、半成品及成品中的营养物质成分、添加剂、有害物质的检测等。其内容包括食品的感官检测、理化指标检测及其他卫生指标检测。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对食品的口感品质追求也越来越严格,对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关注。因此,我国有必要加强食品检验检测的质量控制。为了有效提高我国食品的安全性,以及提高食品检验检测质量,相关部门应该提高检验人员的职业素养和责任心,定期开展培训以提升检验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工作效率,及时更新完善检验技术,同时检验人员应科学使用检测仪器,采用科学、先进、合理的检验方式进行检测,进而保证人们的饮食安全及经济利益。
1 食品检验检测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1.1 食品样品采集与制备流程不规范
食品检验检测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首先产生于食品样品采集与制备过程。为保证抽样检测的效果和质量,食品样品的采集主要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在实际取样过程中,样品的抽取数量和抽样工具的清洁程度会影响样品的各项指标和检验的准确度[1]。采样不均也将直接影响食品检验结果。由于食品本身各个组分之间的分布比较复杂,且加工过程中食品添加剂往往分布不均,容易导致被测组分在同一样品中会产生结果不一致的现象。此外,食品样品制备也直接影响食品检验检测的质量控制效果。在样品制备过程中,要避免待测组分发生化学变化或丢失。食品样品呈现的形态一般有3种,分别是固体、半固体和液体。不同状态的样品如果选择处理方式不当,检测结果的误差也较大,食品质检效率也会降低[2]。例如,在均匀取样之前,固体、半固体样品应先进行粉碎处理,而可溶性无机盐固形物类的固体材料需先过滤处理后再进行取样操作,液体食品则先混合均匀后再取样。
1.2 理化检测影响因素较多
在食品检测中,仪器设备、实验室环境、操作过程等多种因素严重影响了食品理化检验的质量,导致食品理化检测存在误差。食品理化检验法以仪器分析法为主[3],易出现问题。例如,电化学检测法的灵敏度高,检测必须使用专业仪器设备,从而限定检测结果的偏差等问题。色谱分析检测法的分析速度快、灵敏度较高,但存在处理量小,周期长,不能连续操作、层析介质价格昂贵或稀有等问题。如果检测方法的特性和样品特点匹配度不高,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率。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使用简便[4],但若检验人员的检验检测结果分析、校验能力一般,容易造成检测结果失真。此外,同一物质可能有不同的检测方法,因此选择适合样品特性和检测目的的方法至关重要;试剂的纯度、有效期和储存条件可能影响检测结果;标准物质的选择和保存状态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也至关重要;样品中可能存在其他成分,会对目标物质检测产生干扰;数据处理和分析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可能导致检测结果偏差;仪器分析检验的周期长、费用成本高、检测仪器设备和技术有限、出具检验结果不及时、检验程序烦琐以及食品检验监督管理不完善等,均会严重影响检测的效率和质量。
1.3 微生物检测技术落后
在食品检验检测中,微生物检测的项目包括微生物的数量、致病菌等[5]。我国微生物检验技术起步相对较晚,发展相对落后,目前很多微生物检测仍使用传统检验方法,因此存在检测结果的可靠性不高等问题。此外,传统检验方法须无菌操作,取样、运送、均质稀释、接种、培育及观察等环节须有序进行,检验人员需识别不同菌种的特征和分类信息,通过生理生化反应和显微镜镜检等方法检测,按照相应标准,准确客观地判断食物的质量,如果有任何一步出现污染或者流程出错,则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此外,传统检验方法所用仪器较多、需提前包扎灭菌处理、微生物培养时间长,所以检测耗时长。传统致病菌检测方法对检验人员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责任感等要求更高,对所需检测环境条件要求也更高。
1.4 检验检测手段落后
我国现阶段检验检测技术相对滞后、研发能力较弱,无法保证食品卫生安全检验检测的效率和质量。检验检测手段落后主要表现在检测灵敏度、速度、特异性的限制。例如,国内现有的探测技术对微量或稀有物质的探测能力不足。部分检测技术对目标物的分辨率不高,难以将目标物与其他物质分辨开,影响检测准确性,很难保证食品的安全性和品质。此外,现阶段食品检验方法较单一,检测方式尚未统一,导致检验结果的准确度不高,进而影响食品检验检测质量。
1.5 检验检查人员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检测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差异大,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尤为显著。因检验人员的流动性大,难以实施持续性和针对性的培养,导致整体检测技术水平难以提升。受教育背景、工作经验等因素影响,部分检验人员存在专业性不足的问题,难以胜任复杂的检验任务。还有部分检验人员缺乏责任心,对检验工作不够认真,容易出现疏漏和错误。部分检测部门为了应对上级检查,不重视考核工作,从而使得工作人员对检测流程、设备操作以及技术手段的理解不够深入和全面。
1.6 监督监管力度不足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众多且复杂,因职责差异常发生冲突,易产生责任推诿和管理漏洞等问题。同时,还存在监管目标不够清晰,执法力分配不合理,易造成交叉执法及资源浪费等问题。另外,部分食品质检机构取得市场准入资格后,在经营活动中,频现检验资格不合格等问题。实验机构管理因缺乏有效监管,管理科学性不足、评审机制不完善、法律规范相对缺乏,进而加剧了食品安全隐患。
2 食品检验检测质量控制存在问题的对策
2.1 提高检验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术水平
作为检验的主体,检验人员在食品检验过程中的技术水平和总体素质对食品检验的质量具有决定性影响[6]。在食品检测中,检验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职业素养、专业水平、综合能力。检验人员要有团队合作精神,与其他部门互动交流。检验员入职前应进行相应的培训,全面理解和有效应用质量控制知识。企业应通过案例分析、专题讲座等形式,加强检验人员对职业道德的理解和实践,加强检验人员对职业道德的认识,明确职业行为准则;企业应采用课堂教学、实践操作、在线学习等多种方式,定期进行学习培训与技能竞赛活动,增强培训效果,从而提升检测人员自身专业素质,强化细节处理能力,提高工作的熟悉度和应用能力。此外,还要对检验人员的专业技能进行定期评估,及时更新知识和技能。检验人员应提高食品检测的专业技能、责任意识,重视食品检验检测中的细节问题。检验人员还应关注食品生产卫生状况、及时处理机器设备问题等,以提高最终结果的准确率。
2.2 维护和保养检验仪器设备
在食品检测时,检验仪器设备需要进行日常清洁、定期检查、环境控制、定期校准、安全使用以及定期保养等维护和保养,以进一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①淘汰传统的检验设备,使用新型的分析仪器,以提高检测的质量和水平[7]。新型的分析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更高。②对相关检测仪器进行定期校准、维修和保养,保障检测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还要根据仪器设备的要求,确保工作环境温度在适宜的范围内,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对仪器设备造成损害。③对检验员进行仪器设备的相关培训,并制定严格的仪器设备操作规范规程,避免因人为因素而出现检测误差的现象。④对仪器检查、校准、保养过程进行记录,并保存相关文档。对于发现的问题或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2.3 及时更新食品检测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食品检测时,除了选择检测仪器、试剂之外,还需要对检测方法进行合理选择[8]。例如,通过快速检测技术对食品进行检验,可以解决低灵敏度和特异性等问题。利用光谱质谱技术、基因检测技术、传感器技术、快速检测技术和多重检测方法可以提高检测的特异性。例如,利用基因检测技术可以检测食品中的转基因成分、致病微生物以及食品过敏原等。通过集成多种传感器,检测食品中的不同参数,如温度、湿度、pH值、气体浓度等,可以实现对食品品质的全面监控。为了严格控制食品质量,避免劣质产品流入市场,需要对食品检验检测技术进行不断优化与创新,确保有效提升检测结果的精准度。
2.4 进一步完善食品检验检测规章制度
为了满足食品安全监管的紧迫需求,不仅要重视和完善食品检验管理制度的建设,还要完善保障体系,制定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食品检验检测流程,从而达到实现动态化监督管理食品安全质量体系和提升食品检验检测标准的目的。
为了有效提高食品检验检测的质量水平,规范食品检验检测过程,必须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①为了确保检验结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食品检验标准的制定要严格。②为了保证检验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建立和完善每个检测方法的操作规程。③为了提高食品检验工作的整体水平,要加强对检验员的管理力度,要对检验员进行职业专业培训和考核,尤其加强岗前培训,从而提升其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④为了提升食品检测工作流程与各项技术应用操作的规范性,应优化管理制度与规定内容,以保证各项检测环节与操作内容能够与管理制度内容相对应。例如,在样品采集时,为了降低人为因素造成的不利影响,应对样品选取进行严格规定,不仅要求样品数量合理,还需样品具备代表性,以便为食品检测工作奠定良好的工作基础,减少因样品采集不合理而出现检测偏差的现象。
3 结语
随着人们食品安全意识越来越高,对食品检验检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确保食品安全和保护人们的健康,食品检验工作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提高食品检验检测水平,相关部门应制定完善的食品检验制度与标准,重视检验人员素质建设,完善相关的检验检测设备,及时更新检测技术,进而切实提升食品检测检验工作效率与效用,确保食品安全质量。
参考文献
[1]董森.食品检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究[J].食品界,2022(11):99-101.
[2]康丽榕,郑燕燕.浅谈我国食品检验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J].科技信息,2010(4):41.
[3]蓝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食品检验中的应用探讨[J].轻工科技,2019(3):10-11.
[4]邢志超.食品检验检测中的质量控制及问题分析[J].现代食品,2019(17):113-115.
[5]彭彩红,王盈华,黄一珺.食品检验检测质控常见问题和管理办法研究[J].中国食品,2021(15):48-49.
[6]黄文千,卢崇南,陈飞.微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检验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智慧健康,2021(20):1-3.
[7]黄秋婷,尹玮璐,宋安华.基于HACCP和6S管理方法的食品检验检测机构质量控制研究[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0,11(11):3678-3682.
[8]赵丹阳,安思雨,苏晓雪.食品安全检测的问题及质量控制措施[J].中国食品工业,2021(8):66-67.
作者简介:蓝志定(1989—),男,壮族,广西贵港人,本科。研究方向:食品检验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