芹菜素对二肽基肽酶IV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 潘俊坤 张强 焦中高

芹菜素对二肽基肽酶IV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0

摘要:目的:探究芹菜素降血糖作用的机制。方法:考察不同浓度的芹菜素对糖尿病治疗靶点二肽基肽酶IV(dipeptidyl peptidase-4,DPP-4)的抑制活性,并进一步利用酶动力学、荧光光谱、分子对接等实验手段明确了芹菜素对DPP-4的抑制类型以及作用机制。结果:芹菜素对DPP-4具有可逆的非竞争性抑制作用,其半数抑制浓度为(62.45±1.22)μg/mL;芹菜素主要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作用与DPP-4形成基态复合物,造成DPP-4内在荧光的猝灭;芹菜素可与DPP-4分子中VAL-207、ARG-358、TYR-662残基形成较强的氢键,并与周围众多的疏水残基存在疏水作用,共同维持该复合物的结构。结论:本试验结果可为芹菜及芹菜素类降血糖产品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芹菜素;二肽基肽酶IV;抑制;互作;分子对接二肽基肽酶IV(DPP-4)是哺乳动物的一种重要丝氨酸水解酶,可分解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肽(GIP)等肠促胰岛素,从而阻断其对胰岛素分泌的促进作用,因此被认为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重要靶点[1-2]。芹菜素是人类日常饮食中重要的类黄酮之一,广泛存在于多种水果、蔬菜以及茶叶中,其中尤以芹菜中含量较高,是芹菜中最主要的生物活性成分之一[3-6]。研究表明,芹菜素具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7]。刘俊法[8]对糖尿病大鼠连续4 w进行芹菜素腹腔注射给药治疗,发现可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水平。Mao等[9]研究表明,糖尿病大鼠在连续给药3 w后,40 mg/kg芹菜素治疗组血糖可较对照组降低50%以上。芹菜素可减轻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小鼠的胰岛素抵抗(IR)[10-11]、改善葡萄糖耐量减低(IGT)[11-12]、保护胰岛β细胞免受氧化损伤[13-14]、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15-16],从而起到调节血糖作用。Kalivarathan 等[17-18]对高脂高糖饮食大鼠进行芹菜素腹腔注射给药处理,发现芹菜素处理组大鼠血浆及海马组织中DPP-4的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血浆GLP-1水平显著提高,提示DPP-4活性可能得到抑制。本研究通过体外试验方法结合分子模拟,明确芹菜素对DPP-4的抑制作用及其分子机制,以进一步阐释芹菜素降血糖作用的机制。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与试剂

芹菜素(纯度≥98%);Tris-HCl(pH 8.0,1.0 mol/L),北京索莱宝科技有限公司;二肽基肽酶IV(人,EC 3.4.14.5)、Gly-Pro-7-amido-4-甲基香豆素氢溴酸盐(Gly-Pro-AMC)、二甲基亚砜(DMSO),美国Sigma-Aldrich公司;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1.2仪器与设备

SpectraMax i3X酶标仪,美国Molecular Devices;F7000荧光分光光度计,日本Hitachi。

1.3方法

1.3.1芹菜素对DPP-4的抑制能力芹菜素对DPP-4的抑制评价方法参考Proenca等[19]的方法,并稍加修改。先用50 mmol/L的缓冲液配置浓度为1.73 mU/mL的DPP-4溶液和浓度为200 mmol/L的底物Gly-Pro-AMC溶液。准确移取24 μL的DPP-4溶液,分别加入26 μL的待测样品溶液,在37℃反应15 min后,再加入50 μL的Gly-Pro-AMC溶液。放置37℃下反应15 min后,酶标仪在λex=360 nm、λem=460 nm下进行荧光测定。空白组为不加样品溶液,样品空白组为不加酶,每次试验3次重复。芹菜素对DPP-4抑制率按式(1)计算。

1.3.2芹菜素对DPP-4的抑制类型判断根据酶促反应动力学判断抑制类型,具体方法参照Morikawa等[20]的方法。选择不同浓度的芹菜素(0、50、100 μg/mL),首先固定Gly-Pro-AMC(最终浓度100 μmol/L),通过改变酶的浓度(0.21、0.42、0.63、0.84 mU/mL),以酶反应速率为纵坐标,酶浓度为横坐标判断反应是否可逆。然后再固定酶浓度,设定底物Gly-Pro-AMC浓度(50、100、150、200 μmol/L)绘制Lineweaver-Burk双倒数曲线,从而确定抑制类型,计算公式为式(2):

1.3.3荧光光谱测定在298K和310K温度下,分别测定DPP-4的发射光谱,随后加入不同浓度的芹菜素,保持终浓度为0~28 μg/mL,浓度间隔为4 μg/mL,混合并静置3 min后进行样品测量。激发波长为280 nm,发射波长范围为290~400 nm,狭缝宽度为5 nm,扫描速度为1 200 nm/min。利用Stern-Vlomer方程判断芹菜素对DPP-4的猝灭机理[21],公式如式(3):

1.3.4分子对接通过Pubchem数据库下载Apigenin化合物(520-36-5)数据的sdf格式,通过Chem3D中的MM2模块对所下载的化合物进行几何优化以及能量最小化,并转化为pdb格式,将小分子化合物导入AutoDock Tools-1.5.6软件删除水分子并添加原子电荷、分配原子类型,将所有柔性键默认可旋转,最后保存为pdbqt文件。从PDB数据库下载二肽基肽酶IV的晶体结构PDB格式文件,采用Pymol 2.1软件删除蛋白分子中的无关小分子后,将蛋白分子导入AutoDock Tools-1.5.6软件删除水分子、添加氢原子以及设置原子类型,最后保存为pdbqt文件。将处理后的Apigenin化合物作为小分子配体,DPP4蛋白靶点作为受体,根据小分子与靶点的作用位点确定的Grid Box的中心位置(x=40.85,y=51.23,z=35.57)以及长宽高(50×50×50),最后通过AutoDock 进行分子对接,对结果进行分析,化合物与蛋白的结合模式可视化采用Pymol 2.1软件。

1.3.5数据处理数据分析使用SPSS统计软件,不同质量浓度测量3次,数据表示为平均值±标准差,统计显著性差异由P<0.05判断。

2结果与分析

2.1芹菜素对DPP-4的抑制效果

如图1所示,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对DPP-4的抑制效果逐渐增强,呈浓度依赖性抑制,表现出了很好的DPP-4抑制能力,通过曲线拟合计算可以确定出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为(62.45±1.22)μg/mL。

2.2芹菜素对DPP-4的抑制类型

由图2(A)可知,不同质量浓度下的直线都过原点,并且随之浓度的增加,斜率逐渐降低,说明芹菜素能可逆性地抑制DPP-4的活性[23]。进一步采用Lineweaver-Burk双倒数图法确定出芹菜素对DPP-4的抑制类型。由图2(B)可知,不同浓度下芹菜素对DPP-4的抑制动力曲线交于X轴,根据式(2),表现为随着芹菜素浓度的增加,最大反应速率Vmax依次减少,米氏常数Km保持不变,因此芹菜素对DPP-4的抑制类型为典型的非竞争性抑制。

2.3芹菜素对DPP-4的荧光淬灭效应

荧光光谱是研究小分子和蛋白质作用的常见方法,可以确定其相互作用的方式、作用力等[24]。DPP-4中含有色氨酸和酪氨酸残基,在一定激发波长下,可以发生较强的荧光。由图3可以看出,当激发波长在280 nm时,DPP-4的最大发射波长为332 nm。随着芹菜素质量浓度的增加,DPP-4的荧光强度呈规律性下降,说明芹菜素与DPP-4酶之间存在相互作用。随着芹菜素浓度的增加,发射峰发生蓝移现象(332~328 nm),表明此时DPP-4发色基团周围的微环境发生了变化,芹菜素与DPP-4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向疏水的环境中转变[25]。

采用Stern-Volmer方程分析不同温度下的荧光数据,从图4(A)可以看出,芹菜素对DPP-4的Stern-Volmer曲线具有良好的线性,说明其猝灭过程为单一的动态或者静态。随着温度的升高,其Ksv值降低,并且Kq远大于生物大分子最大散射碰撞猝灭常数2×1010L/(mol·s)。结果表明,芹菜素对DPP-4的猝灭过程为静态猝灭。通过静态猝灭公式,得到芹菜素对DPP-4的双对数曲线图,如图4(B)。根据直线的斜率和截距计算出Kb和n值。由附表中芹菜素对应的Kb值都随之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说明抑制剂-酶复合物的稳定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另外,不同温度下的n值接近于1,表明芹菜素与DPP-4只存在一个结合位点。

通过公式计算出焓变ΔH、熵变ΔS、吉布斯自由能ΔG的变化,进而判断出芹菜素对DPP-4的相互作用力。当ΔH>0且ΔS>0时,主要作用力为疏水作用力;当ΔH<0且ΔS>0时,作用力为静电相互作用;当ΔH<0且ΔS<0时,主要作用力为范德华力和氢键。由附表可见,吉布斯自由能ΔG均为负值,说明芹菜素与DPP-4的结合是自发进行的,且ΔH、ΔS均为负值,表明芹菜素与DPP-4的结合主要为氢键和范德华力[26]。

2.4分子对接

分子模拟对接是研究小分子和蛋白质作用的重要工具,可以确定二者的结合位点[27]。芹菜素与DPP4靶点蛋白的分子对接结果表明,芹菜素与DPP4存在很好的结合作用且匹配度高(结合能小于-5 kcal/mol)。将对接后芹菜素与DPP-4形成的复合物利用Pymol 2.1软件进行可视化,得到芹菜素与DPP-4的结合模式,根据结合模式可以很清晰地看到芹菜素与DPP-4口袋的相结合的氨基酸残基。如图5所示,芹菜素与DPP4结合位点存在相互作用的氨基酸有ARG-358、PHE-357、TYR-666、TYR-547、TYR-662、ASN-710、GLU-206、SER-209、VAL-207等。芹菜素属于黄酮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疏水性,能够与PHE-357、TYR-666、TYR-547、TYR-662、VAL-207氨基酸形成很强的疏水相互作用,特别是PHE-357、TYR-547氨基酸的苯环部分与该化合物形成很强的π-π共轭相互作用,对锚定蛋白口袋中的小分子有着重要作用;另外,该化合物的酚羟基还能够与VAL-207、ARG-358、TYR-662氨基酸形成很强的氢键相互作用,氢键距离分别为1.9、3.5、1.9,这对稳定小分子也有着重要贡献。结合图5可以看到,该芹菜素分子一部分深入到DPP4口袋深处,另一部分也与DPP4的凹槽有很好的匹配。综上,芹菜素与DPP4的位点匹配较好,能够与DPP4蛋白形成稳定的复合物,与蛋白有着很好的关联性,是潜在的活性化合物。

3结论

本研究系统考察了芹菜素对DPP-4的抑制及互作情况,借助分子模拟对接,更加精准地揭示出芹菜素抑制DPP-4的分子机制。结果表明,芹菜素呈剂量依赖性抑制DPP-4的活性,并且具有明显可逆的非竞争性抑制作用。芹菜素可在氢键和范德华力作用力驱动下,与DPP-4形成复合物,使蛋白质发生荧光猝灭效应,结合位点数为1。分子对接结果进一步表明,芹菜素位于酶的疏水口袋中,与残基VAL-207、ARG-358、TYR-662形成较强的氢键,并与周围众多的疏水残基存在疏水作用,共同促进了小分子和蛋白口袋的结合。综上,芹菜素能够与DPP-4高效结合,是潜在的对DPP-4有较好抑制活性的化合物。本研究结果可为芹菜及芹菜素类降血糖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参考文献

[1]Deacon C F. Physiology and pharmacology of DPP-4 in glucose homeostasis and th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J]. Frontiers in Endocrinology,2019(10): 80.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