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及运动干预对老年肌少症患者骨代谢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 葛雪晴 张颖 王书
摘要:目的:探讨营养及运动干预对老年肌少症患者临床特征指标、骨代谢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3月—2022年6月在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病科及骨科就诊的80例老年肌少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将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个体化营养和运动干预3个月。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ASMI)、握力(HGS)、骨密度T 值及血清骨钙素(OC)、25-羟维生素D3[25(OH)D3]、碱性磷酸酶(ALP)水平,采用生活质量(GQOL-74)评分量表对2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估,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经临床治疗及干预后,2组患者ASMI、握力、骨密度T值及血清25(OH)D3、OC及ALP水平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躯体状况、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物质功能较干预前均显著改善(P<0.05)。结论:营养及运动干预可改善老年肌少症患者骨密度、骨骼肌肌量和质量,改善骨代谢,对生活质量改善也表现出明显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老年肌少症;营养干预;运动;骨代谢;生活质量肌少症是老年综合征中的一种,随着年龄的增加,骨骼肌数量和体积减少,肌肉力量下降,从而使躯体功能降低,易导致老年人骨痛、肌肉痉挛、跌倒、骨折等,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球老年人肌少症患病率约10%左右,而我国高于全球水平,约有12.3%的患病率,且我国女性略高于男性,分别为16.7%、6.4%[1-2]。《肌肉衰减综合征营养与运动干预中国专家共识》推荐,应对老年肌少症患者进行营养和运动干预[3],且研究也证实,运动可延缓肌少症进展[4],但如何改善老年肌少症骨代谢,提高生活质量,仍是困扰临床医护工作者的关键问题。本研究采用营养及运动干预对老年肌少症患者进行干预,观察其对骨代谢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为老年肌少症的临床干预措施,提供可靠基础资料。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21年3月—2022年6月在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病科及骨科就诊的80例老年肌少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符合亚洲肌少症工作组2019年制定的《肌少症亚洲诊断及治疗共识》中肌少症的诊断标准[3];近3个月未服用钙剂、维生素D制剂等影响骨骼代谢的药物;向患者或家属说明本研究目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有肝肾功能疾患和心肺功能障碍、恶性肿瘤患者、感染等严重疾病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将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12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87.23±5.89)岁;平均BMI为(22.34±3.92)kg/m2;平均病程(2.82±0.93)年。对照组男性9例、女性31例;平均年龄(88.03±5.94)岁;平均BMI为(23.01±3.38)kg/m2,平均病程(3.19±0.69)年。2组患者间性别、年龄、BMI及病程间无差异,具有可比性(表1)。
1.2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病情评估,给予临床基础治疗和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在住院治疗期间根据患者疾病情况,给予营养指导和运动指导。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根据《肌肉衰减综合征营养与运动干预中国专家共识》[3],给予个体化营养干预,包括能量摄入(25~30 kcal/kg)、蛋白质摄入(1~1.5 g/kg)和微量营养素摄入等。对个体进行适宜运动干预,运动方式选择户外有氧运动+肌肉阻抗训练,运动频率为每周5~7次,每日运动时长约30 min,运动量以机体可耐受为标准。根据患者血清25(OH) D3,给予口服适量骨化三醇(Catalent Germany Eberbac GmbH,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50011)。另外,根据观察组患者状态,给予其他维生素、矿物质、肠道益生菌等物质补充。记录患者每日膳食摄入量和运动情况变化,动态调整营养干预方案和运动方案。此次干预维持3个月。
1.3观察指标
1.3.1肌少症相关临床指标变化采用体成分分析仪(inbody570型,韩国 Biospace) 对患者干预前后骨骼肌肌量进行测量,计算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ASMI),ASMI=四肢骨骼肌质量(kg)/身高2(m2);采用握力器对优势手握力(HGS)进行测定,取3次平均值;骨密度测定采用双能 X 线,收集患者骨密度T 值。
1.3.2骨代谢变化取得所有参与者同意,留入院当日及干预3个月后清晨空腹静脉血4~5 mL,离心后取血清,采用ELISA测定技术测定血清骨钙素(OC)、25(OH)D3、碱性磷酸酶(AALP)水平。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血清骨代谢指标的变化。
1.3.3生活质量调查采用生活质量(GQOL-74)评分量表对2组患者入院当日及干预3个月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估,量表包括患者躯体状态、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功能,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
1.4统计分析
应用SPSS 16.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进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与分析
2.1营养及运动干预对老年肌少症患者临床指标的影响由表2可知,干预前,2组患者骨密度T值、ASMI及握力无差异(P>0.05),经临床治疗及干预后,2组患者骨密度T值、ASMI及握力均较干预前显著好转,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2.2营养及运动干预对老年肌少症患者骨代谢指标的影响干预前,2组患者血清25(OH)D3、OC 、ALP水平无差异(P>0.05),经治疗后,均较刚入院时上升,且观察组经营养及运动干预后,血清25(OH)D3、OC、ALP上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表3)。
2.3营养及运动干预对老年肌少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采用GQOL-74量表对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经临床治疗后,2组患者躯体状况、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物质功能均较干预前显著好转(P>0.05),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表4)。
3讨论
肌少症是一种由增龄导致的骨骼肌质量伴力量下降和(或)躯体功能减退的综合征,不仅增加了老年人的死亡风险,也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对于肌少症的诊断,现行标准主要是2019 年亚洲肌少症工作组制定的策略,主要依据低肌肉质量、低肌肉功能(力量或表现),同时结合了亚洲人在体型、人体成分组成、生活方式和体力活动方面的特点[5]。肌少症的发生发展可能与蛋白质合成降低、激素水平变化、慢性炎症反应,以及肌肉功能下降相关[6-7],另外,还有研究表明,营养素缺乏、营养不良等也是肌少症的重要危险因素,如维生素D、维生素A、矿物质的缺乏[8-9],而维生素D缺乏等因素会导致骨代谢异常,而骨代谢异常会进一步导致疼痛、骨折高发等,导致骨骼肌功能进一步下降,进而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10-11]。关于老年肌少症的营养及运动干预,《肌肉衰减综合征营养与运动干预中国专家共识》推荐,老年人蛋白质摄入量应达到1~1.5 g/(kg·d),乳清蛋白等动物蛋白更有益于肌肉骨骼健康;对于脂肪酸,在控制总量的基础上,增加深海鱼油、海产品等富含n-3不饱和脂肪酸的的食物摄入;对于血清维生素D水平低于最低标准时,应给予口服补充,增加户外活动,有助于预防维生素D缺乏;增加富含抗氧化营养素的蔬菜水果,有助于减少肌肉相关的氧化应激损伤;对于无法达到推荐摄入量的老年人,可口服营养补充剂[12]。另外,运动可通过降低诱导肌肉损伤的炎性因子的水平,刺激蛋白质合成速率,以及抑制肌肉分解来对抗肌肉减少[13]。研究显示,无论是有氧,还是无氧运动,均可有效延缓肌少症发展,预防肌间脂肪堆积,且无氧抗阻运动可逆转骨骼肌肌量的进行性下降[4]。
在本研究中,对老年肌少症患者进行营养和运动干预,结果表明,相比于常规治疗组,观察组患者表现出更为显著的骨密度、ASMI和握力增加,以及血清25(OH) D3、OC 、ALP水平升高。这可能是通过营养和运动干预,一方面保证了骨骼肌合成所需营养物质的摄入,另一方面,通过运动增加了骨骼肌肌量的合成。其中,尤其是维生素D的作用,根据现有研究结果表明,维生素D缺乏与肌少症显著相关[14],而补充维生素D制剂可改善肌少症患者的肌肉质量[15]。本研究在营养干预的基础上,对于存在维生素D缺乏的老年肌少症患者给予口服活性维生素D制剂,结果也表明,可更好地改善患者骨代谢,增加骨骼肌肌量。对于肌少症患者生活质量,由于骨骼肌减少及骨代谢异常,患者常存在骨痛、肌肉痉挛、跌倒,甚至骨折等问题,导致患者活动受限,长期可导致患者抑郁、焦虑等精神异常发生率增高,进而影响日常生活质量[16-17] 。本研究通过营养及运动干预,改善老年肌少症患者骨代谢及骨骼肌功能等,有效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通过营养及运动干预可使老年肌少症患者骨密度增加、ASMI和握力增加,以及血清25(OH)D3、OC 、ALP水平升高,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在临床实际中,应根据老年肌少症患者具体病情及营养状况,制定适宜个体的营养及运动方案,可对病情缓解、改善生活质量和提高远期预后提供一定帮助。参考文献
[1]吴琳瑾,李静欣. 中国社区老年人肌少症患病率的Meta分析 [J]. 现代预防医学,2019,46(22):4109-4112、4140.
[2]孟欣宇,赵文静,张金华,等. 社区老年人身体活动与罹患肌少症的关联 [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20,24(8):914-918.
[3]姜珊,康琳,刘晓红. 2019亚洲肌少症诊断及治疗共识解读 [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0,39(4):373-376.
[4]魏渼淇,杨光,魏茂泉,等. 不同运动干预下老年肌少症患者的CT影像特征变化 [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50(6):1-9.
[5]姜珊,康琳,刘晓红. 2019亚洲肌少症诊断及治疗共识解读 [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0,(4):373-376.
[6]Lal V,Jayasena CN,Quinton R. The emergence of sarcopenia as an important entity in older people [J]. Clinical medicine (London,England),2017,17(6):590.
[7]赵子龙,李维辛,邓玉洁,等. 睡眠障碍与肌少症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J].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21,43(8):865-869.
[8]涂芊茜,拓西平. 肌少症与衰弱和营养 [J].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21,24(3):289-293.
[9]周飞,富晓旭,高鸿. 老年骨质疏松症合并肌少症患者营养状态及血清生物化学指标的变化 [J].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21,49(6):683-686.
[10]Wang Y,Tao Y,Hyman ME,et al. Osteoporosis in china [J]. Osteoporosis International,2009,20(10):1651-1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