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围绝经期女性蛋白质摄入与健康的定性循证研究

作者: 芦俊博 张建芬 张娜 马冠生

我国围绝经期女性蛋白质摄入与健康的定性循证研究0

摘要:目的:通过检索国内外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综合分析蛋白质摄入量对我国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中国知网中,自2000年1月—2022年12月发表的相关文献,纳入以人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排除重复、不完整、无法获得全文的文献等。语种限定为中文和英文。结果:从11 732篇文献中筛选出8篇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证据,检索到蛋白质摄入量情况的研究共3篇,结果显示,45~55岁中国妇女的蛋白质摄入情况普遍不足。检索到蛋白质摄入与骨骼健康的关系的研究共2篇,1项随机对照研究、1项队列研究显示,蛋白质摄入与骨骼健康之间的关系在中国妇女中结果具有不一致性。检索到蛋白质摄入与肌肉健康的关系的研究有1篇,1篇横断面研究显示,正常能量高蛋白摄入组具有较好的肌肉含量保持情况。检索到蛋白质摄入与体成分的关系的研究有2篇,1项随机对照研究、1项横断面研究证明,蛋白质摄入促进绝经期后妇女体重减轻,高蛋白摄入能较好地保证体内脂肪比例。结论:蛋白质摄入与围绝经期妇女骨骼健康、肌肉健康及体成分密切相关,但缺乏高质量的科学证据支持,无法进行证据评价,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验证。

关键词:蛋白质;围绝经期;骨;肌肉;体成分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蛋白质是机体细胞、组织和器官的重要组成成分,机体所有重要的组成部分都需要有蛋白质的参与。人体内蛋白质的种类很多,性质、功能各异,但都是由20种氨基酸按不同比例组合而成的,并在体内不断进行代谢与更新,一般来说,成人体内每天约有3%的蛋白质被更新[1]。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细胞修复、存活、再生和生长的关键组成部分和能量来源[2]。蛋白质摄入可能会对健康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包括骨骼健康、肌肉质量等[3-4]。蛋白质作为三大宏量营养素之一,与各种形式的生命活动紧密相连。《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中成年男性蛋白质的推荐摄入量为65 g/d、女性为55 g/d,人体内的蛋白质丢失超过20%的时候生命活动就会停止,因此保证充足的蛋白质摄入对机体健康至关重要[5]。围绝经期女性的激素水平会发生变化,如雌激素水平下降,已有研究证实,雌激素减少会导致围绝经期女性骨矿物质密度下降、体内脂肪分布发生变化等[6-7]。也有研究发现,蛋白质摄入与雌激素浓度有关[8],因此为了进一步了解蛋白质摄入量对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的影响,本研究旨在通过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综合分析蛋白质摄入与我国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状况的关系。

1资料与方法

1.1文献检索

中文文献以“蛋白质摄入”和“骨密度”等为检索词,分别系统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中国知网发表的相关研究文献,英文文献以“protein intake”“bone density”等为检索词,分别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发表的相关研究文献,检索词和检索流程见附表和附图。时间设定为2000年1月—2022年12月,语言限定为中文和英文。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证据评价方法和标准[9],对蛋白质摄入与相关营养健康进行综合评价。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以人为研究对象;45~55岁健康中国女性;语种限定为中文和英文。(2)排除标准:明显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摘要及标题中不含有关键词的文献;动物研究;重复发表的数据,取资料最完整的;无法获得全文的文献;患卵巢癌和其他疾病的女性。

2结果与分析

2.1文献基本信息

本次检索到关于蛋白质与相关营养健康的文献11 732篇。根据总体要求和排除标准,排除重复的文献5 573篇,浏览标题及摘要排除5 638篇文献,浏览全文后排除513篇文献,最终共有8篇文献(其中中文7篇、英文1篇)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证据。其中,基线蛋白质摄入情况3篇,均为横断面研究;蛋白质摄入与骨骼健康的关系的研究2篇,包括1项随机对照研究和1项队列研究;蛋白质摄入与肌肉健康的关系的研究1篇,为横断面研究;蛋白质摄入与体成分的关系的研究2篇,包括1项随机对照研究和1项横断面研究。

2.2基线蛋白质摄入情况

李晓文等[10]对湖南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长沙市第八中学和长沙市第二十中学64例45~55岁的女教工进行一项横断面研究,采用24小时回顾法,填写3天的膳食调查表,结果显示,调查对象蛋白质摄入量为58.2 g,占供给量标准的83.1%。史琳娜等[11]对广州第一军医大学附属南方医院骨质疏松防制中心的绝经后妇女进行一项横断面研究,采用问卷方式面对面直接询问调查对象,食物频率法与24小时回顾法相结合,结果显示,40~50年龄段调查对象的蛋白质平均摄入量为72.6 g,50~60年龄段为69.4 g,还应适当增加大豆蛋白的摄入。吉琳琳等[12]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40~60岁妇女进行一项横断面研究,采用24小时膳食回顾法,要求调查对象连续记录3天的膳食种类以及数量,结果显示,调查对象蛋白质平均摄入量为55.1 g,绝经后妇女应保证蛋白质摄入达到参考摄入量。

2.3蛋白质摄入与骨骼健康的关系

HO SC等[13]对香港45~55岁女性进行一项队列研究,利用食物频率问卷调查蛋白质摄入量,采用双能X射线密度计测量腰椎、股骨颈和全身的骨量,结果显示,大豆蛋白对全身骨矿物质含量具有保护作用。薛芳[14]对30例绝经后妇女进行了一项随机对照研究,A组平均年龄为(60±4)岁,蛋白质摄入为每天(1.39±0.04)g/kg;B组平均年龄为(58±4)岁,蛋白质摄入为每天(0.81±0.03)g/kg,但是干预后B组骨密度无显著变化,A组则降低(P<0.01),与较低的蛋白膳食相比,以动物蛋白为主的能量限制性高蛋白膳食可促使绝经期后妇女骨矿物质密度丢失,这一结果提示,绝经期后妇女选择高蛋白混合膳食可能会减少骨矿物质密度,增加骨质疏松风险。但此研究存在一些局限性, 研究时间较短, 12周的不同膳食未必能够得出确切的结论且膳食中其他元素对骨矿物质密度的影响不能排除。

2.4蛋白质摄入与肌肉健康的关系

万春花等[15]对45~55岁的围绝经期妇女进行一项横断面研究,利用24小时回顾法进行膳食调查,并检测调查对象的体成分,结果显示,正常能量单纯高蛋白比例摄入组肌肉含量为(23.5±4.2)kg/m,与正常能量正常比例摄入组基本无差异,蛋白质摄入可能有利于肌肉保持。

2.5蛋白质摄入与体成分的关系

薛芳[14]对30例绝经后妇女进行了一项随机对照研究,A组平均年龄为(60±4)岁,蛋白质摄入为每天(1.39±0.04)g/kg,B组平均年龄为(58±4)岁,蛋白质摄入量为每天(0.81±0.03)g/kg,与较低的蛋白膳食相比,绝经期后妇女选择高蛋白混合膳食能够有效减轻体重。万春花等[15]对45~55岁的围绝经期妇女进行一项横断面研究,利用24小时回顾法进行膳食调查,并检测调查对象的体成分,结果显示,正常能量单纯高蛋白比例摄入组体脂肪率为(38.6±12.9)%,与正常能量正常比例摄入组基本无差异,蛋白质摄入可能较好地保证体内脂肪比例。

3讨论

蛋白质是主要的宏量营养素,也是产能营养素之一,充足的蛋白质摄入对于人体健康是至关重要的。食物中的蛋白质含量差异很大,但一般来说,与植物性食物相比,动物来源的蛋白质数量和质量往往更优[16],因此建议摄入动物蛋白。围绝经期女性由于激素水平变化,可能会产生许多不同的症状[17],一项研究显示,改善患者营养状态有助于减少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降低基础疾病风险[18],因此应重视围绝经期女性的营养健康。本研究结果显示,蛋白质摄入量与骨骼健康的关系的研究结果具有不一致性。国内外研究也具有不一致性,国内有研究显示,充足或过多的蛋白质摄入可能会对骨矿物质密度产生不利影响[19-20]。国外也有研究显示,蛋白质与前臂骨折风险增加有关,其中与每周吃红肉少于1次的女性相比,每周吃5份或更多红肉的女性前臂骨折的风险也显著增加[21]。提示蛋白质摄入与骨骼健康之间的关联尚未得出明确结论,可以作为今后的研究方向。

蛋白质可能比碳水化合物具有更强的饱腹感,一项根据37项评估膳食蛋白质对体重影响的研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蛋白质摄入量增加的参与者体重减轻了1.6 kg[22]。本研究结果显示,蛋白质摄入可能有利于肌肉保持、减轻体重及保证体内脂肪比例。但国内关于蛋白质摄入与肌肉健康和体成分的研究相对较少,今后应进行更多高质量研究。

本次检索既往有关蛋白质摄入对我国围绝经期女性健康影响的文献研究数量较少,符合纳入条件的文献仅8篇,其中基线蛋白质摄入情况3篇,关于骨骼健康及体成分的各有2篇、肌肉健康的1篇。由于针对45~55岁中国围绝经期女性蛋白质摄入对营养健康的影响的相关文献数量较少,仅能得出增加蛋白质摄入可能对骨骼健康、肌肉健康及体成分有促进或保护作用,研究证据有限,研究文献尚存在一定局限性,且以观察性研究为主,提及具体摄入量的文献数量较少,定量关系不十分明确。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进行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增加研究证据。尽管如此,通过这些研究仍可为我国45~55岁围绝经期女性蛋白质合理摄入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致谢:感谢皇家菲仕兰营养学苑对本研究的支持,感谢Jan Geurts博士、Marieke Schoemaker博士对本综述的审阅并提出的修改建议。参考文献

[1] 孙长灏.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2]ALIU E,KANUNGO S,ARNOLD G L.Amino acid disorders [J].Annals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2018,6(24):471.

[3]解丹丹,盛志峰.蛋白质营养与骨骼健康 [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21,14(4):425-433.

[4]DEER R R,VOLPI E.Protein intake and muscle function in older adults [J].Curr Opin Clin Nutr Metab Care,2015,18(3):248-253.

[5]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 [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4.

[6]YUAN M,HU F B,LI Y,et al.Dairy foods,weight change,and risk of obesity during the menopausal transition [J].J Nutr,2023,153(3):811-819.

[7]SHAH N,ARIEL D.The role of menopausal hormone therapy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low bone density in perimenopausal and postmenopausal women [J].Curr Opin Obstet Gynecol,2023,35(2):141-149.

[8]BIRO F M,SUMMER S S,HUANG B,et al.The impact of macronutrient intake on sex steroids during onset of puberty [J].J Adolesc Health,2022,70(3):483-487.

[9] Organization W H.WHO Hand Book for Guideline Development [M].2010.

[10]李晓文,杨光凡,林茜.长沙地区女教工更年期健康与营养状况分析研究 [J].湖南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11-13、25.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