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孕期膳食行为调查及其与孕期增重的关系研究

作者: 张洁 常丽颖 倪俏

产妇孕期膳食行为调查及其与孕期增重的关系研究0

摘 要:目的:调查分析产妇孕期膳食摄入情况,探讨孕期增重与孕期膳食的关系。方法:收集2019年11月—2021年10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18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及医院病历收集产妇一般情况、孕期膳食摄入、孕期体重变化等信息。根据IOM 推荐的体重增长范围,将产妇分为孕期“增重过多”组和“增重适宜/过少”组,比较2组产妇孕期膳食摄入的差异,分析孕期增重的危险因素。结果:产妇孕期平均增重(13.56±4.81)kg,孕期增重过多共95例(52.78%),增重适宜/过少85例(47.22%)。摄入较多的精制谷物(OR=1.289,95%CI:1.012~1.647)和烹调油(OR=1.261,95%CI:1.006~1.582)是孕期增重过多的危险因素;而经常锻炼(OR=0.671,95%CI:0.584~0.901)、摄入较多的奶及奶制品(OR=0.829,95%CI:0.792~0.921)、全谷类及杂豆(OR=0.589,95%CI:0.367~0.942)、薯类(OR=0.683,95%CI:0.496~0.893)是孕期增重的保护因素。结论:产妇孕期体重控制不佳,孕期膳食摄入不合理是产后孕期增重的重要影响因素,应对孕妇进行营养宣教,保证孕期合理膳食,维持孕期正常体重增长。

关键词:孕期增重;体重;孕期膳食;影响因素

孕期正常的体重增长是胎儿生长发育的必备条件,孕期增重过多会改变宫内环境,增加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甚至影响子代远期健康,如与子代肥胖、代谢综合征及心血管疾病、哮喘等过敏性疾病、自闭症、认知及神经系统发育异、肿瘤等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1]。影响孕期增重的众多因素中,膳食是主要因素之一[2]。研究显示,良好的营养知信行,养成健康的饮食行为可在一定程度上维持良好的孕前体重,使孕期维持正常体重增长,进而可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及预防子代远期健康问题的发生[3]。本研究对产妇孕期膳食做一调查,分析产妇孕期膳食情况,探索孕期增重与孕期膳食的关系,为孕期合理膳食提供临床基础数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9年11月—2021年10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18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产妇意识清楚,可独立完成问卷调查;单胎分娩;已向患者或家属说明本研究目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孕期有饮食限制者;伴有精神障碍,不能配合问卷调查的产妇。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

1.2 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及医院病历系统收集产妇相关信息,包括年龄、职业、学历、家庭月收入等一般情况。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自制孕期半定量膳食频率调查问卷,包括粮谷类(精制谷物、全谷类、杂豆)、薯类、蔬菜类、水果类、鱼禽蛋肉类、奶及奶制品、大豆、坚果、烹调油、加碘食盐、及水的每次平均摄入量。从问卷设计至数据分析过程均进行严格质量控制。

收集产妇孕前体重(孕前1个月内体重)及分娩前体重(分娩前1周内体重),计算孕期增重,孕期增重=分娩前体重-孕前体重。根据IOM 推荐的体重增长范围,孕前低体重、正常体重、超重和肥胖的孕妇孕期适宜的体重增加范围分别为 12.7~18.2kg、11.4~15.9kg、6.8~11.4kg、<6.8kg,高于推荐范围记为“增重过多”,在推荐范围内或低于推荐范围记为“增重适宜/过少”。

1.3 统计分析

采用Epidata 3.1软件录入管理数据,用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数值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量资料用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单因素分析采用以上分析方法,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与分析

2.1 一般情况描述

产妇孕期平均增重(13.56±4.81)kg,孕期增重过多共95例(52.78%)、增重适宜/过少85例(47.22%)。由表1可知,孕期增重过多组产妇与增重适宜/过少组产妇相比,年龄受教育水平、家庭月收入均无差异(P>0.05),而孕期增重过多组产妇婴儿出生体重[(3.94±0.33)vs(3.52±0.41)]kg更重,为脑力劳动者居多,且妊娠期合并妊娠期糖尿病及妊娠期高血压者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产妇孕期膳食摄入情况比较

孕期增重过多组产妇与适宜/过少组产妇相比,粮谷类、精制谷物和烹调油摄入量较高(P<0.001),而全谷类及杂豆、薯类及水果类摄入量则较低(P<0.001)。另外,与推荐量相比,两组产妇粮谷类、蔬菜类、鱼禽蛋肉类、奶及奶制品、大豆、饮用水摄入量均较为适宜,而烹调油、加碘食盐摄入量则远高于推荐摄入量(表3)。

2.3 产妇孕期增重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中两组间有差异的变量,包括是否经常锻炼、精制谷物、全谷类及杂豆、奶及奶制品、薯类、烹调油进一步纳入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摄入较多的精制谷物和烹调油是孕期增重过多的危险因素(均有OR>1、P<0.05);而经常锻炼、摄入较多的奶及奶制品、全谷类及杂豆、薯类是孕期增重的保护因素,(均有OR<1、P<0.05)(表4)。

3 讨论

孕期增重主要与胎儿、胎盘、羊水、增大的子宫和乳房、增加的血容量和脂肪有关。研究显示,孕期增重过多还与巨大儿、大于胎龄儿的发生显著相关[4]。另外,孕前肥胖和孕期体重增长过多会导致腹压增高,使膀胱内压力增高[5-6],并且过高的体重作用于盆底组织,导致肌肉、神经和盆底韧带处于绷紧[7],进而导致产妇产后尿失禁的发生发展,对产妇康复及心理健康也产生一定影响。故适宜的孕期增重是产妇和子代良好妊娠结局的重要物质保证,而养成良好的营养饮食行为习惯是维持孕期正常体重增重的必要条件。但在我国孕妇群体中,一方面孕妇对于孕产期营养知识的认知尚存在不足[8],另一方面,孕期膳食摄入也不尽合理,孕期的硫胺素、核黄素、钙、铁、硒、膳食纤维摄入不足人数较多[9],导致孕妇孕期增重过多,从而对产妇自身及新生儿产生负面影响。故孕产妇养成良好的营养饮食行为习惯,使孕期保持合理膳食,维持正常体重增长,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孕妇为了满足孕期的特殊生理状态及保证胎儿正常营养供应,对营养的需求量较正常女性有所升高。本研究结果显示,孕期增重过多组孕妇孕期粮谷类、精制谷物及烹调油食用量显示高于正常推荐量,且显著高于增重适宜/过少组孕妇,而全谷类及杂豆、薯类、水果摄入增重适宜/过少组孕妇。粮谷类,尤其是精制谷物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在体内吸收速率较快,血糖生成指数较全谷物高,而高血糖生成指数的食物会使胰岛素水平升高,胰高血糖素水平下降,进而诱导糖原分解并抑制脂肪分解,使体内脂肪堆积,导致体重增加[10]。而全谷类及杂豆、薯类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不仅可增加饱腹感,使进食量较少,其血糖生成指数也较低,进而对体重的影响较小。但不少研究结果发现,薯类的摄入与孕期增重过多呈正相关,可能与薯类的烹调方式和食用方法相关,尤其是油炸,可使热量摄入严重超标,研究也证实,不同加工方式处理后的薯类可对体质量造成不同影响[11]。另外,本研究发现,纳入的180例孕妇均存在烹调油食用量超标现象,尤其是孕期增重过多组,烹调油平均用量达到(43.78±8.17)g/d,远高于推荐的25~30g/d,这也导致孕期热量摄入更易超标,而研究显示,热量摄入与孕期增重呈正相关[9]。奶及奶制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在为人体提供充足蛋白质的基础上,脂肪含量相对较低,是营养质量较高的食物。本研究也表明,摄入较高的奶及奶制品是孕期增重的保护因素,与陈宇涵等研究结果一致[3]。而体力活动是热量消耗最有效的方式,本研究也发现,经常参加锻炼是孕期增重的保护因素。另外,本研究还发现,孕期患有妊娠期糖尿病及妊娠期高血压与孕期增重无关,可能由于诊断后的营养干预治疗已在临床基本全面实施,而孕期体重的控制是反映治疗效果的重要监测指标[12]。

本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由于本研究调查有限,仅纳入本院180例病例为研究对象,为使研究更具代表性,今后的调查范围应进一步扩大;其次,本研究仍处于孕期增重影响因素的探索阶段,尚未开展孕期饮食行为干预研究,今后的调查将沿着此方向进行。

综上所述,孕期增重过多产妇,孕期精制谷物和烹调油摄入量较高,而全谷类及杂豆、薯类、奶及奶制品摄入量则较低。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孕期摄入较多的精制谷物和烹调油是孕期增重的危险因素;而孕期经常锻炼、摄入较多的全谷类及杂豆、薯类、奶及奶制品是孕期增重的保护因素。故可在孕前对备孕女性进行合理营养宣教,使其掌握一定的营养知识,纠正不良饮食行为,保持孕期合理膳食摄入,维持正常体重,进而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周玉博,李宏田,刘建蒙. 孕前肥胖、孕期增重过度与子代健康[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22,33(4):386-390.

[2]Muktabhant B,Lawrie T A,Lumbiganon P,et al. Diet or exercise,or both,for preventing excessive weight gain in pregnancy [J].The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2015,6:Cd007145.

[3]陈宇涵,李雍,赵润茏,等.北京市妇女孕期膳食与孕期增重关系的研究 [J].营养学报,2021,43(5):430-435.

[4]戚文艳,厉跃红,王佳洁.孕期体重增加与妊娠结局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20,41(4):91-92+96.

[5]陈玉,许汉标. 产后尿失禁的危险因素及其治疗进展 [J].名医,2020,(20):62-64.

[6]张仙. 肥胖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的关系 [J].实用临床医学,2018,19(8):49-50、72.

[7]Waetjen LE,Liao S,Johnson WO,et 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prevalent and incident urinary incontinence in a cohort of midlife women:a longitudinal analysis of data:study of women's health across the nation [J].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2007,165(3):309-318.

[8]范晓波,康昭海,吴仕元,等. 孕期营养认知及饮食行为调查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4):150-152.

[9]李宜静,罗惠萍,唐莺,等. 孕妇不同孕期膳食营养状况及其与孕期增重的关系研究 [J].营养学报,2018,40(6):559-563.

[10]陈爱珍. 福州孕妇膳食模式及其与妊娠结局相关性分析[D].福州:福建医科大学,2011.

[11]Borch D,Juul-Hindsgaul N,Veller M,et al. Potatoes and risk of obesity,type 2 diabetes,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apparently healthy adults:a systematic review of clinical intervention and observational studies [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2016,104(2):489-498.

[12]蔡文竹,隋珍.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孕期增重对分娩结局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13):1784-1786.

Study on Nutritional Knowledge and Eating Behavior During Pregnancy in Women with Postpartum Urinary Incontinence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