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6~17岁儿童青少年奶制品摄入状况分析
作者: 史佳,房红芸,于冬梅,赵丽云,琚腊红,郭齐雅,何丽
摘要:目的:了解2016—2017年中国及各省份6~17岁儿童青少年奶及奶制品的摄入情况,为指导儿童青少年合理摄入奶及奶制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16—2017年中国儿童与乳母营养健康监测”中连续3 d 24 h膳食回顾及称重法获得的膳食调查数据,分析我国及各省份6~17岁青少年的奶制品摄入现状及消费现状,并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对其奶制品摄入是否达标进行评价。结果:2016—2017年,中国6~17岁儿童青少年奶制品平均摄入量为62.62 g/d,总奶类消费率为47.94%,达到膳食指南推荐量(300 g/d)的仅为2.86%。奶类消费以液态乳以及酸奶为主。其中,城镇6~17岁儿童青少年奶制品摄入状况、消费状况以及达标状况显著优于农村。6~11岁年龄段儿童青少年的奶制品摄入状况、消费状况以及达标状况优于12~17岁年龄段的儿童青少年,女性儿童青少年酸奶、奶酪及其他奶制品的消费状况优于男性儿童青少年,而男性儿童青少年的奶制品达标状况则优于女性儿童青少年。结论:2016—2017年,我国儿童青少年奶制品摄入严重不足,达标情况不良,亟需改善。
关键词:奶制品;奶类;儿童青少年;营养与健康监测
儿童青少年时期是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该时期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增强,充足的营养供应可给儿童青少年带来短期及长期的健康效益[1]。乳是哺乳动物为哺育子代而由乳腺分泌的特有物质,是用于哺乳动物生长及发育的食物[2]。乳制品营养丰富,富含优质蛋白质、钙、核黄素、碘、磷和维生素B12等多种营养物质[3],并且富含多种功能蛋白及小分子活性物质,如免疫球蛋白、乳铁蛋白、低聚糖等[4-5]。奶制品作为优质的营养载体,对儿童青少年的体格发育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尤其是与全身以及某些特定部位的骨密度改善有关[6]。在儿童青少年时期最大限度地获得峰值骨量已成为预防晚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主要策略[7]。
在有关奶及奶制品的研究中,较多为奶制品与疾病的关联研究,如心血管疾病[8-9]、骨质疏松[10]以及糖尿病[11]等,或者为其他人群奶制品摄入状况的描述[10-13],而国内鲜有研究报告我国儿童青少年的奶制品摄入情况。本研究使用2016—2017年中国儿童与乳母营养健康监测膳食调查数据,分析我国各省份6~17岁儿童青少年的奶制品摄入状况、消费状况与达标情况,为指导儿童青少年合理摄入奶及奶制品提供科学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本研究资料来源于2016—2017年中国儿童与乳母营养健康监测中的膳食调查数据。2016—2017年,中国儿童与乳母营养健康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香港、澳门及台湾地区)所有县级行政单位分为4层,即大城市、中小城市、普通农村、贫困农村,共抽取275个县(县级市、县级区)作为监测点,每个监测点抽取两所小学、两所初中和一所高中,每年级抽取一个班,每班抽取28人完成调查。西藏自治区膳食调查数据为食物频率法所得,故本研究结果对西藏地区没有代表性。
1.2膳食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连续3 d 24 h膳食回顾法[16]并结合称重法[17],以家庭入户或者入学校食堂的方式,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完成3 d食物消费量的称重记录,依据《中国食物成分表》2004版和2009版[18-19]详细记录摄入食物的食物名称、食物编码、食物摄入量等相关信息。同时,称重记录家庭或学校食堂3 d食用油、盐等调味品的消费量,并记录用餐人次。本研究调用3 d 24 h膳食调查数据,保留3 d膳食调查记录完整(膳食记录天数等于3)者,删除城乡数据缺失者,最终纳入6~17岁儿童青少年共18 015名。
1.3指标定义
本研究奶及奶制品主要包括液态乳、奶粉、酸奶以及奶酪和其他奶制品(奶片、奶油等)四大类[10-11],不包括含乳饮料。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20]的乳类互换表,将乳制品摄入量按纯牛奶的蛋白质比进行折算,其中,奶粉、酸奶、奶酪与其他奶制品分别以1:8、1:1、1:10折算,即每日奶及奶制品摄入量(g)=每日液态乳摄入量(g)+每日酸奶摄入量(g)+每日奶粉摄入量(g)×8+每日奶酪及其他奶制品摄入量(g)×10。《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我国居民奶类摄入量为300 g/d,<300 g/d则视为摄入不足。
1.4质量控制与知情同意
2016—2017年,中国儿童与乳母营养健康监测采用统一的调查方案、工作手册,经过统一规范化培训、考核合格的调查员方可作为本项目的调查员。在调查实施过程中,由国家级、省级和县区级进行分层技术督导,确保数据真实有效。本项目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伦理审批号:201614),所有调查对象在监测前均由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1.5统计分析
使用SAS 9.4软件进行数据清理与分析。样本人群奶制品摄入量呈非正态分布,采用百分位数描述其摄入量分布特征。不同地区、性别及年龄间奶类摄入量的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方法。计算各省总奶制品及各种奶及奶制品的消费率,并与膳食指南推荐量进行比较计算相应达标情况。检验水准为α=0.05。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标准人口,按城乡、年龄和性别计算事后分层权重,使用Proc surveymeans以及Proc surveyfreq对均值和占比的计算进行事后加权调整。
2结果与分析
2.1基本情况
本研究共纳入中国6~17岁儿童青少年18 015名。其中,城镇儿童青少年8 794名、农村儿童青少年9 221名;6~11岁儿童青少年10 094人、12~17岁7 921人;男性儿童青少年8 942名、女性9 073名(表1)。
2.2奶制品摄入状况
由表2可知,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每日奶制品平均摄入量为62.62 g,中位数为0 g,上四分位数为93.75 g。从城乡分布来看,整体上我国城镇6~17岁儿童青少年的奶制品摄入状况优于农村,结果显示差异显著。我国6~11岁青少年的平均奶制品摄入量高于12~17岁儿童青少年,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2.3奶及奶制品消费情况
由表3可知,2016—2017年,中国6~17岁儿童青少年总奶制品消费率为47.94%,奶及奶制品的消费率由高到低依次是液体乳、酸奶、奶酪及其他、奶粉。从城乡分布来看,我国城镇6~17岁儿童青少年的各类奶制品摄入状况均明显优于农村。从年龄分布来看,我国12~17岁儿童青少年的奶制品消费率高于6~11岁儿童青少年。从性别来看,女性的奶制品消费率略低于男性;其中,女性6~17岁儿童青少年的酸奶、奶酪及其他的消费率高于男性。
2.4奶及奶制品摄入达标情况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21]推荐我国居民奶类摄入量为300 g/d,<300 g/d则为摄入不足。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奶制品摄入量达到100%推荐量的仅有2.86%,达到50%推荐量(150 g/d)的也只有14.71%。从城乡分布来看,城镇儿童青少年奶制品摄入达标情况明显优于农村地区。从年龄特征来看,我国6~11岁青少年奶制品摄入达标率略高于12~17岁儿童青少年。从性别来看,男性6~17岁儿童青少年达到100%及50%推荐量的比例均高于女性儿童青少年(表4)。
3讨论
本研究利用具有全国代表性的2016—2017年中国儿童与乳母监测最新调查数据,对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奶及奶制品的摄入状况、消费情况以及达标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每日奶制品平均摄入量仅为62.62 g,中位数为0 g,摄入严重不足,状况不容乐观。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总奶类消费率为47.94%,达到膳食指南推荐量(300 g/d)的仅为2.86%。其中,奶类消费以液态乳以及酸奶为主。
我国奶制品每日推荐摄入量远远低于一些西方国家。在发达国家,9岁以下儿童的奶制品推荐摄入量为每日500 mL,青少年奶制品每日推荐摄入量应大于600 mL[21],国外一些研究已经开始探讨奶制品摄入过多引起的肥胖[22-24]以及奶制品中雌激素导致的内分泌问题[25-26]。目前,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奶制品日均摄入量远远低于我国膳食指南的推荐摄入量,达到100%推荐量(300 g/d)以及50%推荐量(150 g/d)的6~17岁儿童青少年分别仅有2.86%、14.71%,可见我国儿童青少年饮奶意识不强,与欧美国家相距甚远。另外,本研究结果显示,12~17岁儿童青少年的奶制品消费率虽略高于低年龄组,但摄入量明显偏低,这可能与该年龄段青少年开始寄宿从而缺乏父母照顾有关。考虑到奶制品对儿童青少年骨骼健康的重大作用,目前,我国应重点关注儿童青少年奶及奶制品摄入过少的问题,尤其是农村地区12~17岁儿童青少年。
本次调查显示,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以液体乳和酸奶的消费率最高,分别为39.58%、14.48%,而奶粉、奶酪及其他种类奶制品的消费率则较低。对于儿童青少年而言,摄入足量的奶制品是补充营养的良好途径,而奶酪等奶制品易被人体吸收,是补充营养的良好食物来源,建议进一步引导我国儿童青少年的乳制品消费观念,提高奶酪等奶制品的消费比例,并重点拓展农村以及经济欠发达地区奶制品消费市场。
《全国奶业发展规划(2016—2020)》明确指出,奶业是健康中国、强壮民族不可或缺的产业,对奶及奶制品营养功能的探索以及健康产品的开发迫在眉睫[27]。总之,目前应把重心放在提高儿童青少年的奶制品摄入量上,并加强对于农村地区以及经济欠发达地区奶制品消费的政策支持或实施相应补助措施,进一步提高我国奶制品产量、优化奶制品消费结构,同时研制新型优良奶制品,提高儿童青少年的奶制品摄入量[2],为我国儿童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持续助力。
参考文献
[1]Kang K,Sotunde OF,Weiler HA.Effects of milk and milk-product consumption on growth among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ged 6~18 years: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Advances in Nutrition,2019,10(2):250-261.
[2]任发政.乳的营养与健康[J].中国食品学报,2020,20(7):1-9.
[3]Alexy U,Remer T,Manz F,et al.Long-term protein intake and dietary potential renal acid load are associated with bone modeling and remodeling at the proximal radius in healthy children.[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2005,82(5):1107-1114.
[4]Haug A,Hstmark AT,Harstad OM.Bovine milk in human nutrition-a review.[J].Lipids in Health and Disease,2007,6(25):1476-1511.
[5]Thorning TK,Bertram HC,Bonjour JP,et al.Whole dairy matrix or single nutrients in assessment of health effects:current evidence and knowledge gaps.[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2017,105(5):1033-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