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圣果”桑葚

作者: 刘柔言

“民间圣果”桑葚0

黑桑甚,又名桑甚、桑椹、桑果、桑子,是桑科桑属落叶乔木或灌木桑树(MorusnigraL.)的聚花果,呈长圆形或卵圆形,未熟时为绿色,成熟后多呈紫红或紫黑色。桑甚的果实圆润,果肉细嫩多汁、酸甜可口,既是美味的水果,又是被医学典籍收录的滋补药材。

桑甚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的采食利用史。《诗经·鲁颂·泮水》中写道:“翩彼飞鸮,集于泮林,食我桑黮,怀我好音”,这里的“桑黮”就是桑甚。可见,早在先秦时期,桑甚就融入了先民的生活。彼时,桑甚不仅是林间飞鸟的果腹之品,也悄然成为人们充饥、解馋的天然果实。

后来,随着中医学的发展,桑甚的药用价值逐渐被发现。魏晋南北朝时期,《名医别录》首次正式记载桑甚,称其性寒、味甘,具有“利五脏关节,通血气,安魂镇神”之效,这标志着桑甚正式被纳入中医药理论体系。此后,历代医家不断完备其药用价值。唐代的《新修本草》指出其“止消渴”,明代的《本草纲目》更详述其具有“滋阴补血、生津润燥、乌发明目”等功效。也因此,桑甚被列为皇室御用补品,还被称为“民间圣果”。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与研究的深入,人们对桑甚的药用价值有了更为全面且深刻的认识,它也被医学界誉为“21世纪的最佳保健果品”。比如,桑甚富含铁、维生素 B12 等关键成分,可促进红细胞的生成,对缺铁性贫血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尤其适合气血不足的女性群体,以及术后需要恢复元气的体虚患者。此外,桑甚富含花青素、白藜芦醇、维生素C等抗氧化成分,能够有效清除人体内多余的自由基,延缓细胞衰老,起到抗癌、抗氧化的作用。

“民间圣果”桑葚1

如今,人们通常把桑甚当作一种水果食用,渐渐忽视了它的药用价值。其实,将桑甚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以在享受美味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健康。

比如,取适量桑甚榨汁,倒入锅中用小火熬成膏状,再加蜂蜜搅匀制成桑甚膏,每日1一2次,每次1一2勺,可改善贫血症状,适用于气血不足及术后人群。取桑甚干8颗、玫瑰花5朵、红枣3颗、枸杞10粒,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成桑甚玫瑰茶,长期饮用有助于改善面色,适合经常熬夜、气色不佳的人群。春季时,取枸杞5克、桑甚5克、红枣5个,连同100克粳米一起熬煮成桑甚粥,可养肝护肝,适合肝功能不佳的人群。

不过,桑甚虽营养丰富,但在食用时仍有许多注意事项。例如,血糖高的人群、脾胃虚寒者不宜食用,孕妇不宜大量食用,空腹或者食用了寒性、高蛋白以及用铁锅烹饪的食物时不宜大量吃。若过量食用桑甚,可能因其活血作用导致流鼻血,还会出现牙齿染色、嘴唇发紫等情况。

从古至今,桑甚跨越时空,串联起古人与今人的饮食生活与健康追求。从入药疗疾到日常食用再到保健食品,桑甚这枚“民间圣果”始终默默守护着人们的健康。

“民间圣果”桑葚2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zgsp20251136.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