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2025年第11期

中国食品

中国食品2025年第11期

半月刊 旅游美食

简介

本刊创刊于1973年,是中国第一本食品类刊物。目标读者为全国酒店、餐饮业及酒店餐饮业院校师生。本杂志最大的特点是新闻性,针性和实用性强、消息灵通,反映迅速,即有报纸的新闻速度,双不失传统杂志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目录

封面人物 | 推动植物蛋白广泛应用 持续增进国人健康福祉

近年来,随着营养健康科普工作的不断深入,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增强,健康食品领域取得飞速发展,其中占据重要位置的植物基食品市场也日益繁荣。作为在植物蛋白领域研究近40年的资深人士,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博士生导师刘新旗教授不仅见证了中国植物基食...

行业资讯 | 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护航餐饮行业发展

对于餐饮行业而言,为消费者提供安全、营养、美味的美食固然重要,但其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水平也至关重要。这是因为餐饮场所人员密集,一旦发生火灾、燃气泄漏等安全事故,将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为了进一步提高餐饮业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水平,积极...

行业资讯 | 搭创意展示平台 促学生技能提升

6月3日,2025年第六届校园文化美食节成功举办。此次美食节以“一技在手一生无忧”为主题,目的是为烹饪专业学生搭建实践与展示的平台,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与创新能力,增强学生对传统饮食文化的认知与认同感。 参加美食节的学生来自中式烹调、烘焙面点...

行业资讯 | 花馍比赛出亮点 助农兴农促发展

河南省济源市是小麦的盛产区,面点类食品较为丰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承载着丰富历史文化内涵和优良传统民俗风情的花馍,已经成为济源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对外展示花馍精湛技艺、提高济源花馍知名度、推进乡村振兴和文旅融合、弘扬优秀传统文化,6月8日,...

专家解读 | 烹饪圣祖” 伊尹的烹饪理论

伊尹,名挚,尹是官名,生于公元前18世纪末至公元前17世纪初,夏末有莘国(今陕西合阳)人,乃商初大臣、商代大政治家。伊尹出身低微,原为有莘之君的奴仆,在城外耕田,常常研究尧舜的治国之道,听说商汤“贤德仁义”,便心向往之。后因商汤与有莘结亲,...

专家解读 | 宋代饮食文化艺术与社会意义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宋代是很有趣的一个朝代,有过相当长一段文化、经济和社会生活高度繁荣的时期,饮食文化在这一时期也迎来了空前的丰富与蓬勃发展。宋代的饮食文化既根植于百姓日常生活的饮食习俗之中,更通过达官贵人和文人墨客的艺术形式得以传承与展现...

食安校园 | 明确食堂操作规范全方位守护师生食品安全(下)

上一期我们介绍了保障校园食品安全的12项措施中的其中6项,这一期将继续介绍后面的6项,即有效防治有害生物、管控原料质量安全、规范食品加工制作流程、保障餐饮服务多元场景、建立健全检验检测机制、完善文件记录管理体系。 有效防治有害生物:守护学校...

节气饮食 | 芒种清补,益气生津强体质

芒种时节气温持续上升,湿度不断增大,如果身体内的汗液不能正常排出,人们就会感到四肢疲倦、萎靡不振。此时一定要保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不要熬夜,养成睡午觉的好习惯,这样不仅能缓解疲劳,还有利于身体健康。同时,要注意饮食的均衡与营养,多吃一些祛暑...

畜禽食鉴 | 猪:浑身是宝 古今皆爱

开栏语: 恩格斯说:“如果不吃肉,人类是不会发展到现在这个地步的。”由此可以看出,肉类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在人类食用的肉类中,畜禽是重要的肉类来源,它们不但营养丰富,而且烹饪方式多样,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人的餐桌,并提升了国人的...

美食烹饪 | 七道创意十足的山药蛋美食

产于河南济源的怀山药是“四大怀药”之一,也是闻名的药食两用物质。山药蛋即山药藤蔓上结的珠状芽,名曰“零余子”,俗称山药卵、山药籽、山药果、山药蛋、山药铃等。它在山药的叶茎上生长,大小不一,皮呈浅灰色,煮熟后变成深灰色,皮薄如帛,肉白质细。 ...

美食烹饪 | 黄豆酱炒番薯叶:一道被低估的 “长寿菜

在人们的传统认知里,番薯叶(又称地瓜叶、红薯叶)常被作为猪饲料或弃之不用,随着健康意识的增强,它摇身一变成为备受推崇的“长寿菜”。那么,番薯叶究竟有何营养价值?又可以做成何种美食呢? 营养学研究表明,番薯叶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其营养价值...

美食烹饪 | 红楼美馔之茄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它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更是一部饮馔奇书,共记载了186道9个类别的美味佳肴。在《红楼梦》第三十九、四十回里,刘姥姥带着新鲜的瓜果蔬菜第二次来到与她的生活有着天壤之别的贾府,没想到竟然见到了贾母。贾母不仅带着刘姥...

饮食文化 | 中国的“酱文化”

国人的一日三餐中,酱是少不了的佐料。秦汉时期,人们还没有发明用来炒菜的铁锅,做菜除了脍炙就是蒸煮,烹调方式很简单。既然没有更高级的烹饪方式,那就在佐料上下功夫,于是,“酱”便得到充分运用。宋人陶谷在《清异录》里说到:“酱,八珍主人;醋,食总...

营养课堂 | 饮食与肠道微生物的神秘关系

肠道微生物是人体健康的“总调度师”,其功能跨越免疫、代谢、神经等多个系统,与疾病风险和寿命长短密切相关。国外开展的一项超2万人的“肠道大调查”揭示了不同饮食与肠道微生物的关系,为我们提供了科学借鉴。 国外研究发现饮食可影响肠道微生物 意大利...

营养课堂 | 饮食调节与血糖控制

目前,“三高”(即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问题已经非常普遍,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慢性疾病。2025年4月,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20一79岁成年人糖尿病患者人数达5.89亿,其中我国糖尿病患者总数为1....

主动健康 | “一老一小”人群的夏季健康养生指南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日:“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描绘了夏季万物繁荣、茂盛的景象。此时,自然界阳气达到鼎盛,人体阳气亦随之浮越于外,气血运行旺盛。然而,盛夏酷暑,湿热交蒸,易耗气伤津、扰乱心神...

主动健康 | 低体重人群的增肌增重方案来了

今年3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宣布启动为期3年的“体重管理年”行动,通过体重管理预防和控制超重肥胖进而防治慢性病,于是全社会掀起“减重热潮”。其实,除了肥胖人群,低体重人群也需要进行体重管理,不过他们的重点不是减重,而是增肌增重。那么,低体重人群...

记忆“食”刻 | 爆米花里的旧时光

夏天的日头很晒,我正走在树荫下,忽听得“砰”的一声炸响,一股焦香味儿扑面而来。抬眼一看,孩童们都围着一辆旧三轮车,原来是爆爆米花的。看着孩子们吃爆米花时开心的笑容,我瞬间想起了儿时的经历。 几时的夏天总是离不了爆米花,蝉声一响,村口便传来“...

记忆“食”刻 | 炒豆子

夏天的夜晚非常热,连蟋蟀都懒得叫了,每到这个时候,爸爸就会给我做“炒豆子”。 豆子是爸爸上午刚从地里收回来的黄豆。豆荚被晒了一上午,用禾锤轻轻一捶,豆子就从豆荚里蹦出来了,黄黄的、圆圆的,很是可爱。爸爸捶豆子的时候,我就蹲在旁边捡,然后放进...

记忆“食”刻 | 难忘的乡间知了菜

农历五月正值北方麦收季节,那日恰逢周末,我应厨友之约决定到济源邵原乡下考察、游玩。我们一行三人驱车前往,沿途树木郁郁葱葱,树上的知了叫个不停,引起了我们做知了菜的兴趣。 知了属昆虫类,别名有蝉、地牛、蚱蝉、蚂唧留等,雄知了的腹部有发音器官,...

记忆“食”刻 | 晨光里的三鲜锅贴

天光未亮,我还处于半梦半醒的状态,可是厨房里已经传来剁菜及说话的声音,那是父母在给我做三鲜锅贴。 我赖了一会儿床,然后趿拉着拖鞋走进厨房,只见父亲正在揉面。他的背微微弓着,手臂上的肌肉随着揉面的节奏起伏,面团在他手下渐渐变得光滑、柔韧。“怎...

记忆“食”刻 | 难忘夏夜里的那串烤肉

随着夏夜渐深,城市里喧嚣的声浪像潮水一般缓缓退去,四周渐渐安静下来。我根据朋友的口述,拐进了位于齐齐哈尔市建华区朝阳路的一条狭窄的小巷。巷中灯火昏黄、烟雾缭绕、人声浮动,只见一个简陋的苍蝇馆子前人头攒动,与外面安静的街道形成了鲜明对比。这是...

记忆“食”刻 | 记忆中的 “红烧三道鳞

正值入夜,离家数月的我孤身行走在人头攒动的步行街上,走着走着竟来到了那家我常去的饭馆。我走进饭馆跟老板娘打了一声招呼,找座位的时候忽然闻到一股熟悉的香味,那是“红烧三道鳞”的味道,我肚子里的馋虫瞬间被这道菜给勾了出来,于是也点了一道“红烧三...

记忆“食”刻 | 咸鸭蛋里的乡愁

母亲托朋友从家乡给我捎来一盒咸鸭蛋,我惊喜万分,因为这是最地道的家乡风味。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一个,蛋白柔嫩、蛋黄橙黄,轻抿一口,蛋黄沙而香软且咸淡适宜,就着白粥吃最为合适。 记得小时候,家里每年都会养四五只本土麻鸭,母亲会把鸭蛋攒起来,一部分...

记忆“食”刻 | 妈妈味道的临沂炒鸡

某天傍晚,我走出校门,空气中掺杂着几丝若有若无的酱香,我仔细一闻,竟是记忆深处妈妈做的炒鸡的味道。 循着那味道,我一脚踏入一家小吃店,熟悉的酱香味扑面而来。“来了,恁吃点啥啊?”“老板,有临沂炒鸡吗?”“这是咱们店的招牌,咋会没有?等会儿哈...

记忆“食”刻 | 莴麻炒黄鳝,舌尖上的乡愁

在异乡熙熙攘攘的街头巷尾,于林立的餐馆招牌与四溢的美食香气中徘徊寻觅时,一道“莴麻炒黄鳝”像一把神奇的钥匙,猝不及防地打开了我记忆的大门。当那熟悉而久违的香气丝丝缕缕地钻进鼻腔,我的味蕾瞬间被唤醒,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将我不由分说地拉回到遥远...

记忆“食”刻 | 甜到心间的山野桃金娘

有一天晚上,我跟家人坐在客厅里边看电视边吃水果,女儿乖巧地拿起一颗新买的蓝莓喂到我嘴边,说道:“蓝莓对眼睛和视力好,您天天看电脑,要多吃点啊。”我开心地点了下头,张开嘴就把蓝莓吃下去了,本以为清甜无比,谁知却差点酸掉我的大牙。这时,女儿跟妻...

记忆“食”刻 | 最忆皖南臭鳜鱼

好友李君眉飞色舞地讲述着皖南臭鳜鱼那独特的风味,脸上满是陶醉,“臭中带香,香里藏鲜,一口下去,那滋味,直钻心脾!”我听后满心疑惑,臭与美食究竟如何能联系在一起? 后来,我因工作需要去到皖南的一座小城。刚踏上这片山水相依、烟火氤氲的土地,便闻...

记忆“食”刻 | 儿时吃瓜记

现如今,西瓜是入夏后人们常吃的水果之一,可在我小时候,吃西瓜却是一件十分难得的事。 20世纪60年代初期,我出生在沂蒙山区的一个小村庄,那时机械化程度不高,地里的活儿全靠人力去干。夏天的时候,人们经常戴着草帽在烈日下锄地,不一会儿汗水就湿透...

记忆“食”刻 | 浅斟慢酌品“家”酿

古代文人有七件雅事一琴棋书画诗酒茶,其他的雅事我一概不沾,唯独对“酒”偏爱有加,它自童年起便与我如影随形。 照亮童年的药酒渣 父母好酒,不仅因为酒香的诱惑,最重要的是农活苦累,酒能解乏。在我童年时,父亲经常做药酒,而我就盼着吃里面的药酒渣。...

记忆“食”刻 | 恰如人生的北京炸酱面

前一阵子,我带着女儿踏上了前往北京的列车,虽然此行有其他工作安排,闲暇时间不多,但我们娘俩依然抽空去了趟前门大街,只为了寻觅那碗老北京炸酱面。 我们循着导航在古老的街巷中穿行,几经辗转总算找到了那家老店。这家店的门头匾额装饰得古色古香,散发...

记忆“食”刻 | 难忘儿时的手工粉条

在家乡的诸多食物中,我十分偏爱红薯粉条,它可炒可炖、可凉拌,还可下火锅,做法多样,滋味各不相同。 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农村,红薯粉条都是手工制作而成,我们村下粉条的大锅就支在大队部旁边。手工做的红薯粉条耐煮、味长,可是做起来却不容易,前期...

记忆“食”刻 | 犹忆红薯香

近日,家里人一时兴起,天天早上都吃蒸红薯,这不禁让我想起儿时摘红薯花、挖红薯、吃红薯的趣事。 我小时候喜欢摘花,看到路边生长的一丛丛小花总会顺手采擷一朵,或置于鼻尖轻嗅,或别于耳际把玩,感觉别有一番风趣。 红薯花算是为数不多从地里长出来且能...

记忆“食”刻 | 回锅肉之真谛

现如今,不论在国内还是国际的餐饮界,川菜都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这个位居中国四大菜系之一的菜系实则源自民间烟火,被民众亲切地唤作“百姓菜”“大路菜”。 据不完全统计,川菜约有5000种以上的菜品,最具代表性的有宫保鸡丁、回锅肉、麻婆豆腐、水煮...

记忆“食”刻 | 白薯渣窝,贫困岁月里的美味印记

在我的记忆深处,有一种承载着儿时的贫寒与欢乐的食物,那便是姥姥做的白薯渣窝。 在我们那里,红薯一般是红色內,吃起来香甜、软糯,白薯则为白色内囊,蒸熟后咬一口就掉面渣儿。每至寒冬,白薯便成了家家户户饭桌上的主食,姥姥就会给我们做白薯渣窝。 首...

养生食疗 | “民间圣果”桑葚

黑桑甚,又名桑甚、桑椹、桑果、桑子,是桑科桑属落叶乔木或灌木桑树(MorusnigraL.)的聚花果,呈长圆形或卵圆形,未熟时为绿色,成熟后多呈紫红或紫黑色。桑甚的果实圆润,果肉细嫩多汁、酸甜可口,既是美味的水果,又是被医学典籍收录的滋补药...

养生食疗 | 日常养生保健佳品之薏苡仁

薏苡仁是禾本科植物薏苡(Coixlacryma-jobivar.mayuen)的干燥成熟种仁,也称薏米、苡仁。它不仅是一种常见的食材,更是一味重要的中药材,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散结等作用。 薏苡仁在我国的药用历史可以追溯至2...

文旅食创 | 滇南游食记

趁着假期,我们一家人从昆明出发,来了一次滇南游。 第一站是墨江县联珠镇碧溪古村落。碧溪,古名碧朔,曾为州县衙门驻地。碧溪村的村口有一个菜市场,除了卖各种瓜果蔬菜、鸡鸭鱼肉,还有两三家食摊。我们走进其中一家,点了一碗云南知名小吃—米线。听老板...

名人食事 | 当代名流的美食故事

在岁月的长河中,美食从来都不只是果腹的寻常物。它既是舌尖绽放的味觉盛宴,更是承载情感记忆、串联文化脉络的特殊纽带。对于有些知名人物而言,他们爱吃的食物背后都藏着独特的人生注脚—或是童年巷口的烟火气,或是异国他乡的思乡味。这些美食故事如同点点...

名人食事 | “吃鱼达人”白居易

说起白居易,大多数人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才华横溢的大诗人形象。他一生写下3800多首诗,很多人都能随口背上一两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其实,白居易除了是个诗人外还是位美食家,尤其喜欢吃鱼,算得上是...

名人食事 | 古今中外的素食主义者

中国的素食主义者 在古老的东方,儒家思想深深扎根于华夏大地,其倡导的“仁”便是儒家的核心价值观。孟子曾说:“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这种仁爱之心促使许多仁人志士在饮食上选择素食,在一粥一饭中践行对生命的尊重...

运动营养 | 营养和运动干预:老年肌少症患者的“储蓄 之路

进激素分泌,从而减缓肌肌少症是肌肉衰减症的简称,这是一种与老年人年龄增长相关的肌肉质量和力量下降,且伴随身体活动功能降低的常见老年疾病。目前,我国肌少症的患病率较高,社区老年男性为 12.5% 、女性为 11.2% 5养老机构老年男性为 2...

美食地理 | 东海溺煎饼

有一次,我路过有着“东海水晶甲天下”美誉的东海县,这座位于的苏北县城因为出产水晶而被不少人熟知。当时正值响午,我肚子有些饿了,抬眼正好发现一个做煎饼的摊子。还未等我开口,有个人便上前说:“给我溺张煎饼。”“溺”煎饼?这个词我从未听说过,怀着...

美食地理 | 淮南美食界 “双绝'

安徽淮南是中国美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特色美食众多,尤以豆腐和牛肉汤最为出名,堪称淮南美食界“双绝”。 第一绝:淮南豆腐 “传得淮南术最佳,皮肤褪尽见精华。一轮磨上流琼液,百沸汤中滚雪花。瓦缶浸来蟾有影,金刀剖破玉无瑕。个中滋味谁知得,多...

美食地理 | 望江炒饭:雷池大地上的烟火味道

在我国,有名的炒饭并不少,如阳春炒饭、海鲜炒饭、扬州炒饭、铁板炒饭、菜肉炒饭等。而在我的家乡、成语“不越雷池一步”的起源地安徽省望江县,人们却独爱本地的望江炒饭。 小时候,我最爱吃的就是母亲做的“炒现饭”。母亲往往在头一天多煮一些米饭,吃不...

美食地理 | 南充锅盔凉粉

我国是饮食文化丰富的大国,各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代表性美食,我的家乡南充市也不例外。在南充市的各种美食中,我尤其喜欢锅盔凉粉,它由锅盔与凉粉两部分组成,锅盔脆、凉粉滑。 锅盔,又称锅魁、干馍,直径可达两尺,又圆又厚,因状如锅盖而得名。其实,锅盔...

美食地理 | 大熊山蚩尤莫摇宴(中)

上一期我们介绍了代表莫摇饮食文化的11道特色菜品,这期继续介绍10道其他菜品。墨鱼冬笋三鲜丝 大熊山地区的人们在举办宴席或者准备年夜饭时都会安排墨鱼冬笋三鲜丝,这道菜是将脆嫩的冬笋(可用玉兰片替代)、海味墨鱼和油豆腐丝一起用小火慢煨而成,三...

美食地理 | 回味无穷的酸豆

转眼间又是一年酸豆季,在海南、云南等地的街头和村寨院落里,一串串褐色的弯钩形酸豆已经挂满了枝头。 酸豆树高大、挺拔、茁壮,树冠如伞,枝叶类似合欢树,开的是黄花槐般的小黄花,素有“东方神树”之称。酸豆树会结一种豆夹,到了成熟时节用长竹竿打下来...

美食地理 | 滨州锅子饼:传承300年的味觉传奇

在黄河之滨的山东滨州,有一种传承了300年的面食,它就是锅子饼。一张薄如蝉翼的饼皮包裹着鲜香四溢的馅料,创造出了“一饼卷尽天下鲜”的独特美食体验,成为黄河流域饮食文化的活化石。 锅子饼的制作,从和面开始便独具匠心。首先,小麦必须选用黄河冲积...

美食地理 | 新疆抓饭

抓饭是新疆的一道特色美食,它荤素搭配、营养丰富、软糯味美,是新疆人过节、待客的必备之品。 抓饭用到的食材主要包括羊肉、洋葱、胡萝卜、大米等,做法稍显复杂。先将大米放进水里浸泡30分钟,接着将羊肉剁成大块,洋葱切丁或丝,胡萝卜切粗条。然后起锅...

美食地理 | 贵州虾酸火锅

在贵州丰富多样的美食版图中,虾酸火锅宛如一颗独特的明珠,散发着令人难以抗拒的魅力。它承载着贵州的饮食文化,凭借独特的制作工艺和酸辣鲜香的味道,征服了无数食客的味蕾。 虾酸火锅的历史可追溯至明末清初,至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它的诞生与当地独...

美食地理 | 南昌瓦罐汤

瓦罐汤与南昌这座城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南昌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瓦罐汤的起源可追濒至北宋年间。相传,一位才子与好友一起去郊游,酒足饭饱后将剩下的食材装进瓦罐,并掩埋在未熄灭的炭火堆里。次日,瓦...

茶咖时光 | 一饮倾心醉新茶

人到中年后,我对茶越发着迷,闲来事时总喜欢泡上一杯细品慢咂,那是一种以言说的美妙享受,能让我快乐一整天。当听说或遇到一种新品时,我更加兴奋,也一定会去品尝一番。直到现在,我仍然记得第一次喝四川的纳溪特早茶的情景。 我们学校的刘老师是人,和我...

茶咖时光 | 古楼茶香飘千年

我平生最喜爱邀友品茗,但品来品去,还是觉得本地茶最爽心,尤其是本县产的古楼云雾茶。 我的家乡在,下辖的古楼乡位于雪峰山脉腹地的高山与丘陵过渡带,平均海拔在800米左右。因受山地与丘陵气候的交互作用,这里常年云雾缭绕,并且雨量充沛、空气温度适...

茶咖时光 | 独爱野茶的味道

我国的茶叶种类繁多,每一种都有好多品牌,而且质量上乘、冲泡方便,买回家用热水一泡就可以喝了。虽然我也喝过不少知名度较高的茶,但却独爱野茶,这源于儿时的经历。 孩提时,我在乡下老家生活,村子后面的山上生长着许多野茶树。虽然母亲没那么爱喝茶,但...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