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溺煎饼
作者: 陆琴华有一次,我路过有着“东海水晶甲天下”美誉的东海县,这座位于的苏北县城因为出产水晶而被不少人熟知。当时正值响午,我肚子有些饿了,抬眼正好发现一个做煎饼的摊子。还未等我开口,有个人便上前说:“给我溺张煎饼。”“溺”煎饼?这个词我从未听说过,怀着好奇心,我也上前要了一份这样的煎饼。
塌煎饼的是一位中年女士,她把所有的用具和食材都放在一辆带着棚子的电动三轮车上,里面用木板隔成了上下两层。木板上面摆着七八个塑料盒子,里面装着切好的白菜、芹菜等七八种菜蔬;木板下面并排放着两只炭炉子,每个炉子上面都有一只荷叶般的螯子。
女摊主取出一个不锈钢盆后问我:“你要什么菜?”我挑了几样平时爱吃的菜蔬,只见她在其中加入作料,时而用筷子搅拌,时而用手上下巅动,直到菜蔬和作料完全混匀。接着,她把不锈钢盆里的菜蔬哗啦一下倒在鏊子上,然后像在铁锅里炒菜一样用铲子不停地翻炒。待这些菜蔬炒得差不多了,女摊主就将两张荷叶大小的煎饼盖在菜蔬上,然后左手摊开轻扶着煎饼,右手则铲起菜蔬,转眼间煎饼和菜蔬就翻了个个儿。女摊主的动作十分麻利,就跟变戏法似的。这时煎饼还没有溺好,女摊主又拿来一张煎饼盖在菜蔬上,用铲子不停地拍,然后又像之前一样把鏊子上的煎饼翻了个个儿,直到两面都变得焦黄,这个过程也许就是“溺”吧。
煎饼溺好后,女摊主将其一折为二,因为里面的菜有很多,所以折叠起来后看上去鼓鼓的、圆圆的,就跟小枕头似的。女摊主说,还有一种叫“揭盖”的吃法,不是将溺好的煎饼从中间切断,而是将卷着菜蔬的煎饼平摊开来,把菜蔬一分为二,这样吃起来更脆、更香。
后来,我查阅资料发现,东海一带的溺煎饼是用石磨带水将淘净的玉米、小麦、杂粮、山芋干等磨成糊之后,在一米左右直径的生铁鏊子上烙熟的。蒲松龄曾写过一篇《煎饼赋》,文中做煎饼的材料与工序与东海一带十分相近。因工具及做法独特,溺煎饼制作技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东海知名的地方特色小吃。5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zgsp20251143.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