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星学习通结合案例教学模式在食品质量管理与控制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 解松子 梁娟 智楠楠 邹容欣
中国教育部在《2020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中提出,要努力推动“互联网+教育”的发展。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教育教学工作也在不断地结合互联网思维创新教学理念。超星学习通是一种基于云计算的在线教学平台,具有课程资源丰富、学习方式多样和学习效果可追踪等特点。同时,它具备线上和线下教学混合开展的特色,拥有完整的智慧教室和专业的数据追踪分析系统,倡导建立以学生为核心、教师为引领、辅助为助力的创新教学改革模式。案例教学法最初由美国哈佛大学提出并广泛倡导,强调在教学过程中选取真实的商业管理事件作为案例,精心设计贴合实际的教学情境,通过分析教学案例中涵盖的知识点和问题点,实现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的深度融合。相较于传统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能显著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食品质量管理与控制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包括食品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该课程知识点多、涉及面广,理论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均较强。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不仅要掌握食品质量管理与安全控制方面的理论知识,还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较高的职业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在中医院校开设该课程,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而且在形成性评价方面,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占比较大,难以全面反映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常常导致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学习主动性不高,学习效果不理想。针对食品质量管理与控制课程的特点,安徽中医药大学食品与生物制药教研室在教学中尝试将超星学习通线上平台和案例教学法相结合,并运用到2019级和2020级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课堂教学中。结果发现,该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了课程教学质量。
一、超星学习通结合案例教学模式的实施
本文选择“质量成本管理”一章的教学内容,进行超星学习通结合案例教学模式的实践教学。
(一)教学准备
在教学环境方面,学校已全覆盖无线网络,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随时下载超星学习通软件,注册登录后即可进行线上学习。此外,学校配备了多媒体和智慧教室,为开展线下课程提供了硬件设施。
在学情方面,学生通过前面课程内容的学习,已初步了解质量和质量管理的概念,但是对如何进行质量成本管理需要进一步深入学习。这一章教学内容需要注重理论和应用相结合,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质量成本。
基于此,教学团队对“质量成本管理”章节的教学内容进行了细化,具体的教学设计见表1。在此基础上,教学团队建立相应的课程资源,主要是搜集并制作教学微视频、整理教学案例和课后习题资料等,以确保线上线下教学的顺利开展。
(二)教学活动过程
1.线上课前学习。教师先在学习通App上建立云班级,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导学任务清单,再将导学任务清单和课程资源上传并提前发布给云班级,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自主预习,完成学习任务。为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教师可以通过学习通平台查看数据统计和学生的在线留言等。
2.线下课堂学习。组织学生对课前在线上布置的思考题——“高质量是否等同于高成本”进行辩论,时间控制在10min,以加深学生对质量经济性及质量效益的理解。辩论结束后,教师适时引出下一个问题——“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企业如何才能增加利润和提高效益”,同时引入“质量成本的定义及构成”这一知识点,在讲解质量成本的概念时,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
在讲授“质量成本管理和优化”内容时,教师可以进行案例教学。首先,回顾“三鹿奶粉”“红心鸭蛋”“瘦肉精”等典型食品安全案例,让学生从生产者和消费者及社会的角度,分组讨论这些事故带来的有形损失和无形损失有哪些?作为未来的食品企业生产者和管理者,如何进行质量成本管理及优化?其次,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仔细倾听各组的观点,并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同时鼓励不同组之间要相互交流和学习,共同解决问题。这种小组式的讨论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并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最后,讨论环节结束后,各组要派出一名成员,向大家阐述本小组的最终观点,教师最后给出统一的点评和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带着学生描绘出质量成本总额曲线图,根据曲线图分析质量成本优化方法;也可结合美国对华为企业的技术封锁等实时热点问题,带领学生思考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爱国情怀及社会责任感等。比如,教师可以引入“德国汽车业的发展创新”案例,德国的汽车制造企业以其卓越的工艺和高品质的汽车产品闻名全球,他们投入巨大的研发资源,不断推陈出新,从而引领了汽车行业的发展潮流。通过这些案例,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不断创新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对企业和行业的意义及重要性,只有不断追求卓越,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企业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利润。
在讲授“零缺陷”的全面质量成本管理时,教师要重点强调“食品安全涉及全产业链”,唤起学生严格把守食品安全防线和对食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敬畏之心,使学生意识到保护生态和保护人民健康的重任。
3.线上课后学习。线下课程结束后,教师可以将课后作业推送至线上平台,学生根据课上小组案例讨论结果和教师意见,选取一个食品安全事件,从个人、家庭和国家三个角度分析如何进行质量成本管理,提出优化解决方案,并将作业上传到平台。教师可以采用生生互评的方式,让学生互相评价各自的作业,做到相互学习,各取所长,互补不足。教师对经过互评的作业进行复查,记录问题并及时反馈。学生根据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可以在云班级进行讨论或与教师进行线上沟通,以便更熟练地掌握知识。
二、超星学习通结合
案例教学模式的效果评估
(一)期末成绩分析
课程结束后进行期末考试,考试题型主要包括选择、填空、判断、简答和案例分析等,总分100分。通过对2019级和2020级食品质量安全专业的56(各28)名学生的期末成绩进行统计发现,平均分分别为78.39分和76.93分,85分以上的学生占比分别为39%和22%,及格率分别为97%和100%。这些数据表明,采用超星学习通结合案例教学法,学生的总体学习效果良好,能较好地掌握食品质量管理与控制课程的知识点。
(二)过程性学习分析
过程性评价能很好地反映教学模式改革的效果,为了探究学生过程性学习是否对期末成绩产生一定影响,教学团队以视频观看时长(X1)、章节学习次数(X2)、课前学习测试成绩(X3)和课后作业成绩(X4)为自变量,期末成绩y为因变量,构建多元回归模型y=β0+β1X1+β2X2+β3X3+β4X4,运用SPSS 2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在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的回归模型下(F=18.110,P<0.001),课前学习测试成绩和课后作业成绩的P值分别为0.005、0.003,均小于显著水平(0.05),但视频观看时长和章节学习次数的P值均大于显著水平。从回归系数可以看出,与期末成绩相关性最高的为课前学习测试成绩,其次是课后作业成绩,这表明过程性学习对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起到了一定作用,并影响了期末成绩。视频观看时长和章节学习次数与期末成绩的相关性较低,可能是因为学生的个体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不同。对于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可能只需要较短的学习时间和较少的学习次数就能够掌握知识点;而对于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稍差的学生来说,可能需要增加学习时间和学习次数才能达到相同的程度。
(三)学生满意度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请2019级和2020级食品质量安全专业的学生对超星学习通结合案例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做出评价,共发放56份问卷,有效问卷56份,结果如表3所示。通过表3可知,84%的学生更喜欢超星学习通结合案例教学模式,80.4%的学生同意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82.1%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点的理解,有助于知识点的掌握。学生对于学习通结合案例教学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有85.7%的学生满意二者结合的教学效果。大部分学生认为二者结合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增加学习负担,且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超过80%的学生希望可以继续采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小部分学生对于此种教学改革方法不是很认同。这些统计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对超星学习通结合案例教学模式在食品质量管理与控制课程中的应用比较接受和认可,且受益匪浅,也希望能够进一步拓展类似教学方法的应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