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作者: 施雪梅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人才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中等专业学校要紧随时代发展趋势,注重产教融合,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掌握更多有关行业的信息,提升专业人才培养效果。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涵盖了食品营养学、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安全与卫生、食品加工技术等多个学科,属于综合性专业,在国家、社会对饮食健康越发重视的当下,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就业前景也越来越广阔。为此,本文探讨了产教融合背景下,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人才培养策略。

一、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重要性

如今,社会民众越发关注健康问题,饮食健康更是民众关注的健康话题之一,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就业前景也越来越广阔。从专业本身来看,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涵盖了食品营养学、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安全与卫生、食品加工技术等学科,属于综合性学科。从就业前景来看,政府相关部门对食品安全、卫生等进行监管,食品生产企业对生产加工出的食品进行检测,相关科研机构进行食品研究、开发,医疗机构中的营养评估、营养治疗等工作,都需要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的参与。

二、产教融合背景下食品营养

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就业前景越来越广阔,中等专业学校要基于产教融合背景,制订针对性、实效性强的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满足行业需求。但从日前来看,该专业在实际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仍面临一些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足

中等专业学校在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认识不足的情况。一方面,未从战略发展、顶层规划角度推进产教融合,缺乏数字化、实践基地等方面的建设,导致专业人才培养效果不理想,无法满足当前行业的要求。另一方面,教育观念滞后,依旧采用理论为主导的教育模式,与相关产业结合不够;教育手段单一,未引入多样化的教育方法,不利于培养专业人才。

(二)师资配备不足

在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部分学校面临着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比如,教师虽然在专业教育方面学识渊博,但产业实践机会以及经验较少,无法在专业教学中推进产教融合,也缺乏对信息化、数字化等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

三、产教融合背景下食品营养

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

产教融合背景下,中等专业学校要从顶层设计出发,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订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善传统教学中的不足,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一)做好顶层规划

产教融合背景下,中等专业学校要注重顶层规划,明确产教融合在专业教育中的要点、流程等,解决产教融合推进中的具体问题,从而达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第一,成立顶层规划小组。在产教融合背景下,中等专业学校应成立顶层规划的领导小组,负责统筹产教融合的顶层规划工作,同时根据产教融合要求,设置监督队伍,积极对产教融合推进过程进行监督,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保障产教融合有序推进。

第二,制订顶层规划方案。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中等专业学校要注重制订顶层规划方案,明确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与行业的融合要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素材、教学方式等,促进专业教育与行业融合,实现高质量专业人才的培养。比如,在教学素材方面,注重搜集一些与产业有关的素材,制成视频课程,进一步推进产教融合。

第三,推进数字化转型。基于产教融合背景,推进学校的数字化建设,加强数字化设备采购,可以有效解决产教融合不足的问题,达成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创新专业教育体系

产教融合背景下,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创新专业教育体系,进一步提升专业教育质量。

第一,转变传统教育观念。产教融合背景下,教师在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教学中要秉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从学生角度设计产教融合方案,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提升对行业发展现状及岗位工作的认识。

以人教版《食品添加剂》为例,旨在让学生了解食品添加剂的分类以及食品添加剂应用的注意事项。在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围绕学生主体性设计教学方案,依据学生的兴趣喜好、实际情况搜集一些素材资料,如食品生产过程中添加剂的使用、不同食品的添加剂含量与成分等,以此制订课程教学方案,让教学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课程教学环节,教师可以从学生主体角度出发,布置一些学习任务,让学生自主或者合作探究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牢固掌握课程知识,成为行业所需要的人才。在教学结束之后,根据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制订针对性的巩固任务,以帮助学生掌握课程知识点,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第二,注重多样化教学。为了推进产教融合,教师要注重多样化教学,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构建生动、有效的课堂环境,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从而提升专业人才培养水平。

一是情境化教学。以人教版《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为例,旨在让学生了解不同食物的营养价值及食物营养价值的影响因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产业教学角度,搜集一些与课程有关的产业素材,制订“食物与营养”的教学情境。情境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了解一些与食品营养有关的产业知识,有助于提升专业人才的培养效果。在情境活动中,教师也可以开展一些与食品营养检测有关的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方式促进学生的知识转化,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二是生活化教学。以人教版《特殊人群的营养》为例,在产教融合方面,教师可以搜集一些从事食品研究、开发的部门以及医院中的营养评估、营养治疗等岗位工作素材,并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制订生活化的教育方案,利用生活方式提升学生的认识,使其能够满足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在课程教学环节,教师可以从生活角度出发,基于特殊年龄人群提出一些问题,比如婴幼儿时期需要什么样的营养、青少年时期需要什么样的营养、老年人群体需要什么样的营养等。通过生活化教育指导,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也能降低课程知识的学习难度。在学生探究环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引入相关素材,拓展学生的探讨范围,不仅能帮助学生有效掌握相关知识,也能提升对相关产业岗位工作的认识,从而实现产教融合,提升专业人才培养水平。课程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可以从生活化角度布置一些实践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相关知识,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三是智慧化教学。在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智慧化教学方式,推动传统专业教学改革,提升专业教学实效。比如,在专业课程教学开展之前,可以利用智慧教育平台推送一些课前预习任务以及微课视频,让学生结合微课视频完成预习任务,为后续课程教学提供参考。在课堂教学环节,可以利用智慧教育平台推送一些学习任务,指导学生学习与探究。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智慧教育平台采集学生的数据信息,以便及时发现产教融合过程中的问题,实现针对性的优化与完善,达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三)建设专业化师资队伍

中等专业学校的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要注重建设专业化师资队伍,强化师资力量,以便提升专业人才的培养水平。

第一,引进师资人才。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中等专业学校可以引进针对性、合理性强的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师资人才。比如,分析当前专业教育人才培养要求以及现代化教育趋势,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订针对性的引才方案,以组建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在引才环节,要注重从多角度选聘师资人才,包括思想价值观念、师德师风、现代化教育能力等,组建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强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第二,注重培训教育。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中等专业学校应当制订针对性强的培训教育措施,比如从多样化教学角度设计培训教育课程、从产教融合角度设计培训教育课程等,从而增强教师的能力与素养,使其能够满足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要求,有效推进产教融合。同时,也要定期开展一些产教融合的教研活动,让教师在教研活动中了解产教融合,进一步落实产教融合。

综上所述,产教融合有助于解决专业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问题,强化学生对岗位工作的认识,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此,本文基于产教融合背景,对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一些建议。比如,根据产教融合要求,设置监督队伍,积极对产教融合推进过程进行监督,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保障产教融合有序推进;分析数字化教育要点与趋势,推进学校的数字化建设,加强数字化设备采购,有效解决产教融合不足的问题;开展与食品营养检测有关的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方式促进学生的知识转化,实现专业人才培养;利用智慧教育平台采集学生的数据信息,以便及时发现产教融合过程中的问题,实现针对性的优化与完善,达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做好师资人才引进,提升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人才培养效果,更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