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

作者: 张娜 李璐 叶林 王丽玲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但其他各类课程也有育人的功能,都应承担起育人的重任。2016年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强调,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20年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因此,推行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教学改革,既是对“教书育人”的教学本质回归,更是对党领导下的高等教育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根本性问题的回应。如何根据不同专业课程的特点,深入挖掘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结合思政元素和社会热点,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立德树人教育目标,是高校专业课程教育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是食品科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本文围绕课程内容,明确思政目标,深入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并对融入路径和实施方法进行探索,以期提高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的教学水平和育人效果,促进实现“三全育人”目标,为食品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

课程思政建设的育人目标

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属于统计学的范畴,是数理统计原理和方法在食品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主要任务是解决食品科学调查和试验中的两个问题:一是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调查设计或试验设计,二是如何科学地整理、分析所收集的具有变异性的数据资料,以揭示其内在的规律性。课程思政背景下,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的教学目标不仅有知识和能力目标,还应充分融入思政素质目标,既传授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与道德品质。根据塔里木大学食品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大纲,本文制订了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下三个层次。

(一)知识目标

掌握统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回归与相关分析等的基本原理、基本步骤,以及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理解并掌握试验设计的基本概念,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以及设计方法;能够独立进行试验设计,正确制定试验方案,并实施试验;能对研究数据进行搜集、整理和可视化处理,正确揭示事物的本质,得出科学可靠的结论;掌握SPSS、Excel等常用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

(二)能力目标

能够熟练掌握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并与食品相关专业课程相结合,学会应用,举一反三。注重培养学生利用该门课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今后的科学研究、毕业论文、质量控制、生产研发等打下基础,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一定试验设计水平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三)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勤奋努力、顽强拼搏、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学习兴趣,树立科学意识,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树立学术规范理念。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专业荣誉感、职业使命感以及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深刻认识食品专业对保障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意义,强调食品安全责任意识,引导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回馈社会。以提高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人民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等为目标,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

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

深入挖掘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自豪感、专业荣誉感、职业道德与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和协调能力、科学思维与创新精神等思政元素融入该课程中,贯穿于线上线下教学、讨论和作业等环节。

例如,在“绪论”部分,结合科普视频,融入华罗庚、许宝騄、方开泰和王元等科学家在统计学及科学试验的优化设计方面不遗余力进行探索和推广的先进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以科技兴国为己任,增强学生的民族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结合食品原料广泛多样性、生产工艺复杂性及食品质量控制的重要性等特点,强调食品安全责任意识,要以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态度开展食品科学试验研究。

在“数据资料的整理与特征数”章节,强调正确记录和处理试验数据的重要性,不能随意篡改数据,引导学生重视科研数据的严谨性和正确性,树立学术规范理念。通过讨论平均数及算术均数、中位数、众数之间的关系,使学生了解到在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时,对同一问题选择不同的指标去衡量,得出的结果可能完全不同,从而树立从不同侧面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学会运用辩证法看待问题。

在“统计假设检验”章节,可由“女士品茶”故事中费歇尔发现假设检验的一般步骤,启发学生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在讲解小概率事件实际不可能性原理时,提醒学生小概率事件虽然发生的概率很小,但也有可能发生,且在大量独立重复试验中,小概率事件迟早会发生,从而引入俗语“有志者事竟成”“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等,勉励学生学习及做事一定要有恒心,培养学生“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精神,并提醒“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对食品中的一些有害成分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基于假设检验进行评价时,可采用案例关联方式,引入一些因原材料不合格或掺杂掺假导致发生食品安全事件的真实事例,引发学生思考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培养学生的专业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教育学生要时刻以良好的职业操守要求自己,做有良心、讲诚信的食品工作者。

三、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

课程思政的实施方法

(一)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线上教育不受时空限制,且教育资源多样化,线下教育则可利用教师对课堂的管理,使师生面对面交流,因此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供了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是最符合当下背景的教学模式。比如,采用超星学习通、雨课堂等作为线上教学平台,教师在课前将课堂教学内容相关视频、思政案例及素材等资料上传到平台,学生可以提前预习、主动查阅相关资料,并在平台发贴讨论。在线下课堂教学中,教师除讲授之外,还能通过平台发布测验、进行随机点名等,以调动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在课后,教师通过平台发布作业及课后拓展任务,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教学反思与调整。总之,线上线下相融合,可以充分发挥两种教学模式的优势,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和组织,在提升课程趣味性和学生参与度的同时,完成课程思政内涵的线上线下双渠道传递。

(二)改革创新教学方法

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的实质是数理统计知识在食品领域的应用,但本科学生还未接触到具体的食品科研工作,对课程的总体概念是比较模糊的,且普遍对数理统计理论知识缺少兴趣,觉得难学、难懂,因此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效果并不好。把理论放在生动具体的案例中来讲解,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和吸收,充分体验本课程理论知识在实际科研工作中的应用,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采用案例分析法,结合创设情景、问题探究、研讨辩论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还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激励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分析,提出最佳思路。在案例分析中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并引导学生进行相关讨论,可以让学生主动思考学习、获取专业知识,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政教育。例如,在试验设计部分,引入食品包装减量化设计案例,在讲授相关知识的同时,鼓励学生要敢于创新,提高学生的低碳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培养学生参与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与能力。

(三)与实践、创赛相结合

食品科学类专业学生要进行大量实践教育,比如实验课、课程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很多学生在大学期间还会参与一些科研工作或创赛等,这些实践及比赛都会涉及到调查研究、试验设计、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处理等与本课程相关的知识。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在实践中常遇到的相关问题,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自己的数据进行相关章节知识的学习,切实体会到“学以致用”,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还可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结合实际问题的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可以在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同时,引起思想上的共鸣。例如,在讲授数据资料的整理时,可以某个学生通过试验获得的数据为例,开展关于所得数据与预测值偏差较大、个别数据异常等情况如何处理的讨论,也可结合食品安全相关案例——“塑化剂”事件中塑化剂的发现源于检测中对于异常值的重视,强调正确处理试验数据的重要性,不能随意剔除可疑数据,要学会采用正确的方法处理可疑数据,并引导学生重视科研数据的严谨性和正确性,树立学术规范理念。

综上所述,本文围绕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的大纲内容,在明确课程育人目标的基础上,对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进行了系统挖掘,并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通过案例分析、创设情景、问题探究、研讨辩论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结合学生在实践、创赛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开展课程教学,并注重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既能更好地掌握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的理论知识和科学思维方法,还能在潜移默化间接受思政教育,从而实现专业课程“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