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检测大米粉中镉含量的方法研究
作者: 熊辉
镉是一种重金属元素,呈银白色,有金属光泽,具有较大的毒性。如果水稻种植在含有镉元素的土壤中,或生长过程中使用了含镉的水源,抑或使用了含镉的化肥,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所以必须高度重视大米与米制品的镉含量检测。传统的镉含量检测方法主要是高压消解或干式灰化,存在消耗米粉量较大、所需时间较长等弊端,而经微波消解进行预处理,再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可以有效避免此类问题,检测结果也更加准确。
1. 材料与设备
1.1 材料
选取0.23mg/kg的大米质控样,用于质量控制和比较,以确保其他样本测量结果与之相符。
1.2 试剂
1g/L的镉标准储备液,用于制备更稀释的溶液;优级纯度的硝酸;优级纯度、30%浓度的双氧水;通过实验制备1%浓度的硝酸,先将10mL硝酸溶液置于100mL净水中,再将硝酸溶液稀释到1L即可。
1.3 设备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型号为ZA-300,附有石墨炉设备;微波消解仪,型号为TANK型;赶酸器,型号为TK-12;微控数显电热板,型号为EH-35,plus版本;电子天平;石墨管,C型,普通版本;镉空心阴极灯;振荡器等。
2. 试验与方法
2.1 测试条件
用BKG校正方式对测定信号进行背景校正,减少光源、样品容器等背景信号对目标信号的影响,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将信号计算至峰高值,即光谱图中特定波长处信号强度的最大值。采取228.6nm处的测定波长,1.2nm宽的狭缝,有利于光谱分辨率的提升。时间常数设定为0.1s,光谱仪响应较快,能够满足快速的信号变化速度。选取7.5mA的灯电流,确保光源的亮度充足,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选取290V的光电倍增管高负压,确保光电被增管的放大倍数充足,能够更加灵敏地检测到信号。
石墨炉在升温过程中需要经过五个程序(干燥、灰化、原子化、清除、冷却),每个程序的最终温度设定有所不同,升温的保持时间、气体流量等参数也有一定的差异。具体而言,干燥程序的最终温度为100℃,时间维持30s,气体流量为200mL/min;灰化程序的最终温度为700℃,持续时间20s,气体流量为200mL/min;原子化程序的最终温度为1300℃,时间维持3s,气体流量为30mL/min;清除程序的最终温度为1800℃,时间维持3s,气体流量为200mL/min;冷却程序的最终温度为0℃,持续时间10s,气体流量为200mL/min。
2.2 制备消解溶液
分别选取2组大米粉样本,设置为质控样本与试样,各称取0.3g,允许存在0.0001g误差。将2组样本放置在微波消解罐内,加入硝酸5mL,后将整个微波消解管放置在电热板上,电热板的温度设定为120℃,放置时间为30min,再在罐内加入过氧化氢2mL。进入消解环节,完成20min的爬坡,温度设定在190℃左右,持续时间为20min,随后消解完成。将微波消解罐长时间放置,待其完全冷却后再开启,加热赶酸至接近干燥,确保去除多余的硝酸和过氧化氢,避免给后续分析带来干扰。向消解罐中加入少量的1%硝酸溶液,对罐内进行冲洗,此项工序需进行3次,随后将罐内的溶液倒入容量瓶中,并用1%硝酸溶液定容至刻度线处,再将容量瓶中的溶液充分混匀,放置在一旁备用。最终进行试剂空白实验,不加入样品,只加入与样品消解过程相同的试剂,并进行相同的处理步骤。通过比较试剂空白与样品的分析结果,判断试剂本身是否会对结果产生影响。
2.3 绘制标准曲线
将10mL浓度为1g/L的镉标准物质转移至容量瓶中,注意确保容量与浓度的准确性,然后采用1%硝酸对其进行定容,经过多次稀释,使瓶中溶液稀释至浓度为5ng/mL,作为镉标准储备液,放置在一旁备用。将微波消解仪设置为最佳的状态,准备对镉标准进行一系列编程,使标准系列自动生成,如表1所示。
2.4 样品测定
镉标准系列经过设定后,需要对不同样品进行编程,具体试样溶液的测定数值如表2所示。为使样品测定具有准确性,需将仪器设备设定为工作条件,而确保样品消化液与标准溶液均能被吸收至20μL。然后将溶液放入石墨炉中,对其所产生的吸光度进行测量,并记录具体数值。
3. 结果与分析
3.1 标准曲线与检出限
将仪器设备设定为工作条件,得到具体的标准溶液吸光度数值,发现数值存在明显差异,将其绘制成标准曲线,如图1所示。具体的校正方程为:y=0.16194x+0.0176,相关系数r取值约为0.9989。由此可见,当镉元素的含量在4μg/L以下时,吸光度与浓度能够呈现出规整的线性关系。
将仪器设备设定为工作条件,对空白试剂进行测定,测定次数为11次,其计算方法的检出限为0.065μg/L,具体结果如表3所示。
3.2 灰化温度与原子化温度的选择
灰化是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的一个关键步骤,尤其是在处理含有易挥发基体和有机物的样品时,高温加热能够去除其中的多余成分,从而简化样品并提高分析的准确性。本试验配制了4μg/L的镉标准溶液,采用浓度为20g/L的磷酸二氢胺作为基体改进剂,以此提高原子化效率,减少背景吸收,增强分析信号的稳定性。本次试验需要维持原子化温度,确保其不发生变化,然后对灰化温度进行不断调整,并在每个温度下测量镉的吸光度,得到最佳灰化温度,即在此温度下,镉的吸光度达到最大,背景吸收又尽可能低。在本试验中,最佳灰化温度被确定为800℃,具体结果如图2所示。
原子化温度会对石墨管产生显著影响,如果温度过低,会使待测元素与集体物质发生混合,无法有效分离出来,从而致使其留存在石墨管中;如果温度过高,则会使石墨管不再耐用,缩短其使用寿命。因此,本试验配制了4μg/L的镉标准溶液,基体改进剂采用浓度为20g/L磷酸二氢胺,以此改善镉的原子化条件,减少背景吸收,从而提高测量的准确性。本次试验需要维持灰化温度,确保其不发生变化,然后对原子化温度进行不断调整。经过多次实验,最佳原子化温度的数值被确定为1200℃,在此温度下,镉元素能够被完全原子化,并且不会影响石墨管的使用寿命,实现了准确、高效的镉元素测量。具体结果如图3所示。
3.3 精密度与回收率试验
对镉含量明确的质控样进行验证,测定后的结果显示,含量数值为0.075。由此可见,该测定方法具有有效性,精密度较为准确,具体结果如表4所示。
将镉标准溶液加入样品中,经过处理进行回收率的检测,得出具体数值,如表5所示。
3.4 试样分析
将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应用于大米粉镉含量的检测,能够使镉含量得到精准检测,得到的数据结果较为准确,符合检测要求,说明该方法具有可行性与有效性,具体结果如图4与表6所示。
综上所述,采用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大米粉中的镉含量,不仅简化了检测过程,还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和灵敏度,能够有效地反映样品中镉的真实含量,证实了该方法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