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渔业养殖污染物与食品安全的关联及应对措施

作者: 汪杰 刘又毓 梁芹芹 郑丹 王剑萍 吴蓓莉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ollutants in Aquaculture and Food Safety and Countermeasures

WANGJie,LIUYouyu,LIANGQinqin,ZHENGDan,WANGJianping,WUBeili (Ningbo Institute of Oceanology and Fisheries,Ningbo 315ooo,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fishery farming scale,the impact of fishery farming polutants on food safety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This paper deeply explores the sources, types of fishery farming pollutants and their intrinsic connection with food safety,analyzes the current threat status of fishery farming pollutants to food safety,and proposes aseries of targeted countermeasures,aiming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fishery farming products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fishery industry.

Keywords: fishery; farming pollutants; food safety; countermeasures

渔业作为全球重要的食物来源之一,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优质蛋白质。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以及对水产品需求的持续上升,渔业养殖在满足市场供应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然而,在渔业养殖快速发展的同时,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污染物也逐渐成为食品安全的潜在风险。这些污染物不仅影响养殖水域的生态环境,还可能通过食物链在水产品中富集,最终威胁到人类健康。因此,深入研究渔业养殖污染物与食品安全的关联,并制订有效的应对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渔业养殖污染物的来源与种类

1.1饲料投喂相关污染物

在渔业养殖中,饲料是养殖生物生长的主要营养来源。然而,过量投喂饲料会导致大量未被摄食的饲料残留在水体中,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下,消耗水中溶解氧,产生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同时,饲料中的一些添加剂,如抗生素、激素、重金属等,也可能进人水体,对养殖环境和食品安全构成威胁。

1.2 养殖生物排泄物

养殖生物在生长过程中会不断产生排泄物,这些排泄物中含有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当养殖密度过高时,生物排泄物的积累会超出水体自净能力,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富营养化的水体容易引发藻类过度繁殖,形成水华或赤潮。一些藻类会产生毒素,如微囊藻毒素等,这些毒素可通过食物链传递,在水产品中积累,对食品安全造成严重危害。

1.3 药物使用残留

为了预防和治疗养殖生物疾病,养殖户常常会使用各种药物,如消毒剂、杀虫剂、抗菌药物等。

然而,部分养殖户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存在超剂量使用、频繁使用、使用违禁药物等用药不规范的问题。这些不当的用药行为会导致药物在养殖水体和水产品中残留[1。例如,氯霉素等违禁药物曾被一些养殖户用于治疗鱼类疾病,但其在鱼体内的残留会对人体的造血系统产生严重损害,甚至引发再生障碍性贫血。

1.4养殖设施及周边环境污染物

养殖设施本身也可能成为污染物的来源。例如,一些老化的养殖池塘,池底的淤泥中会积累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等污染物。在养殖过程中,这些污染物可能会随着水体的交换重新被释放到养殖环境中。此外,养殖区域周边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以及农业面源污染等也可能对养殖水体造成污染。

2渔业养殖污染物与食品安全的关联

2.1生物富集作用

渔业养殖污染物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逐级积累,呈现出生物富集现象。例如,水体中的重金属(如汞、镉、铅等)和有机污染物(如多氯联苯、二噁英等)会首先被浮游生物吸收,然后随着食物链传递,在鱼类及其他养殖生物体内不断积累。人类食用了这些受污染的水产品后,污染物会在人体内进一步富集,对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生殖系统等造成损害,严重威胁人体健康[2]。

2.2微生物污染与疾病传播

渔业养殖污染物中的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会增加养殖生物感染疾病的风险。当养殖生物患病后,其体内可能携带大量病原体。如果这些患病水产品未经严格检验检疫进人市场流通,消费者食用后就有可能感染相应的疾病。

2.3 改变水产品品质与风味

渔业养殖污染物还可能对水产品的品质和风味产生不良影响。水体中的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会影响鱼类的呼吸和代谢功能,导致鱼体生长缓慢、肉质变差。受污染水体养殖的鱼类可能会带有异味,降低消费者的接受度。同时,一些污染物还可能影响水产品的营养成分,如饲料中的抗生素残留可能会干扰鱼类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降低水产品的营养价值。

3渔业养殖污染物对食品安全造成威胁的现状

3.1水产品药物残留超标问题突出

近年来,尽管相关部门加强了对渔业养殖用药的监管,但水产品药物残留超标问题仍然时有发生。国家相关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在部分地区的水产品抽检中,仍有一定比例的样品存在抗生素、杀虫剂等药物残留超标的情况。一些养殖户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在养殖过程中违规使用禁用药物或不遵守休药期规定,导致市场上部分水产品存在食品安全隐患。例如,在一些虾类养殖中,养殖户为了预防和治疗对虾白斑综合征等疾病,违规使用氯霉素等药物,使得虾类产品的药物残留超标问题较为严重[3]。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spaq20250610.pd原版全文

3.2重金属污染不容忽视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导致一些养殖水域受到重金属污染。水产品对重金属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使得重金属污染成为影响水产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靠近工业污染源的养殖区域,水产品中汞、镉、铅等重金属含量超标现象较为普遍。

3.3微生物污染引发的食源性疾病频发

微生物污染是导致渔业养殖产品食品安全问题的常见原因之一。由于养殖水体环境复杂,容易滋生各种病原体,加上部分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卫生管理不到位,使得水产品在养殖、捕捞、运输、加工等环节均易受到微生物污染。每年夏季,因食用被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等污染的水产品而导致食物中毒的案例屡见不鲜,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了极大危害。

4应对渔业养殖污染物保障食品安全的措施

4.1加强养殖环境管理

4.1.1 优化养殖池塘设计与建设

合理规划养殖池塘的布局,确保池塘有良好的水源和排水系统。定期清理养殖池塘的淤泥,减少池底污染物的积累。同时,在池塘周边设置生态缓冲带,种植水生植物,如芦苇、菖蒲等,利用水生植物的净化作用吸收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改善养殖水体环境。

4.1.2 加强养殖用水监测与处理

建立完善的养殖用水监测体系,定期对养殖水源和养殖水体进行检测,及时掌握水质变化情况。对于受污染的养殖用水,要进行有效的处理后再使用。可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相结合的方法,如沉淀、过滤、消毒、生物降解等,去除水中污染物和病原体,确保养殖用水符合渔业养殖的水质标准。

4.1.3控制养殖密度

根据养殖水体的承载能力,合理控制养殖生物的密度。避免因养殖密度过高导致生物排泄物过多,超出水体的自净能力。通过科学合理的养殖密度调控,可以减少养殖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维持养殖水体的生态平衡,提高养殖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4.2 规范饲料与药物使用

4.2.1 推广绿色环保饲料

鼓励饲料生产企业研发和生产绿色环保饲料,减少饲料中抗生素、激素等添加剂的使用。开发利用新型饲料原料和添加剂,如益生菌、益生元、酶制剂等,提高饲料的利用率,促进养殖生物健康生长,减少饲料投喂过程中污染物产生。

4.2.2 加强药物使用管理

完善渔业养殖用药规范,进一步明确允许使用的药物种类、使用剂量、使用方法和休药期等。加强对养殖户的用药培训,提高其科学用药意识和水平。建立健全药物残留监测体系,加大对水产品药物残留的检测力度,对违规使用药物的养殖户依法进行严厉处罚。

4.3强化食品安全监管

4.3.1完善法律法规与标准体系

进一步完善渔业养殖污染物管理和水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各部门监管职责和权限。同时,制定和修订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包括药物残留限量标准、重金属限量标准、微生物限量标准等,使监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加强对标准的宣传和贯彻执行,提高渔业养殖从业者和相关企业对标准的认知。

4.3.2 加强全程监管

建立从养殖源头到餐桌的全程监管体系,加强对渔业养殖、捕捞、运输、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监管。在养殖环节,加强对养殖环境、饲料和药物使用的监管;在捕捞环节,确保捕捞工具和设备的卫生安全;在运输和加工环节,严格控制温度、湿度等条件,防正水产品受到二次污染;在销售环节,加强对市场上水产品的抽检,及时发现和处理不合格产品。通过全程监管,实现对渔业养殖污染物和水产品质量安全有效控制[4]

4.3.3 建立追溯体系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为每一批次的水产品赋予唯一的追溯码,消费者可通过扫描追溯码获取水产品的养殖信息、用药情况、捕捞时间、运输过程、检测报告等详细信息,实现水产品质量安全全程可追溯。一旦发现问题水产品,迅速追溯到源头,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4.4提高从业者素质与环保意识

4.4.1 加强技术培训与指导

组织开展针对渔业养殖从业者的技术培训活动,邀请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为养殖户传授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包括科学投喂、合理用药、水质调控、疾病防治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培训,提高养殖户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减少因技术不当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同时,建立技术服务热线和专家咨询平台,为养殖户提供及时的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

4.4.2开展环保宣传教育

通过举办环保知识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组织实地参观等方式,加强对渔业养殖从业者的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其环保意识。让养殖户充分认识到养殖污染物对环境和食品安全的危害,引导其树立绿色养殖理念,自觉采取环保措施,减少养殖过程中污染物的排放。此外,鼓励养殖户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共同维护养殖水域生态环境[5]

5结语

渔业养殖污染物与食品安全密切相关。当前,水产品药物残留超标、重金属污染、微生物污染引发的食源性疾病等问题较为突出。为了保障渔业养殖产品食用安全,需多方共同努力控制渔业养殖污染物,确保渔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在未来的发展中,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科学研究,不断探索新的技术和方法,以应对渔业养殖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优质的水产品,

参考文献

[1]柳文奎.海水养殖中沉积物污染物的来源解析与环境影响评估[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24,42(12):177-179.

[2]詹心怡,陈振威,刁洁怡,等.粵东海产品中全氟类新污染物富集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估[J].海洋环境科学,2024,43(6):937-944.

[3]赵远松.贞丰县"稻 + 鱼”生态综合种养殖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和对策[J].水产养殖,2020,41(9):79-80.

[4]郑瑞,刘敏,夏伟.水产养殖污染现状及防 治对策:以重庆市梁平区龙溪河流域为例[J]山东化 工,2020,49(16):237-240.

[5]李凯.山东渔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概况及对策建议[J].中国水产,2022(1):76-79.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spaq20250610.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