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多元化背景下校园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作者: 乔园园 岳红亮 于笑晨 李昌峰 吕卫强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ampus Food Safe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iversified Diets
QIAO Yuanyuan, YUE Hongliang, YU Xiaochen,LI Changfeng, LYU Weiqiang (TaianTechnicianCollege,Taian271ooo,China)
Abstract: Diversified diets have brought great convenience to students’lives,but they have also given rise to many fod safety issues.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campus food safe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iversified diets,and proposes countermeasures from three levels:shool, governmentandsociety, inorder tobeter ensure campus food safety.
Keywords: dietary diversification; campus food safety; coping strategies
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校园饮食文化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与创新。从传统餐厅的标准化供餐,到特色风味窗口的兴起,再到外卖服务的全面渗透,校园餐饮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态势。然而,在此背景下也衍生出很多食品安全隐患,包括食材来源不明、加工环境不达标、配送环节污染等[1-2]。这些隐患不仅直接威胁着学生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引发群体性食品安全事件。因此,系统研究校园食品安全问题,构建科学有效的防控体系,切实保障学生“舌尖上的安全”,已成为当前校园管理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深入剖析学生饮食行为多元化背景下校园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并从学校、政府、社会3个层面提出应对策略,以更好地保障学生的饮食安全和身心健康。
1校园饮食的特点
高校学生通常来自不同的地域、民族和家庭,这种多元化的生源结构为校园饮食文化带来了丰富的多样性,最突出的表现就是饮食多元化趋势。饮食多元化不仅体现在食物种类的多样化上,还体现在就餐方式和消费习惯等方面。在丰富校园生活的同时也带来诸多食品安全隐患,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3-4]
(1)食物种类。校园饮食丰富多样,除传统的中式炒菜、米饭套餐外,西式的披萨、日式的寿司、韩式的石锅拌饭等异国风味也深受学生欢迎。饮食多元化背景下,食材种类十分繁杂,带来了诸多食品安全隐患。 ① 食材源头把控难度上升。在采购环节,由于不同食材来源广泛,质量参差不齐,难以统一检测标准,导致劣质食材容易混入其中。 ② 食材储存管理困难。各类食材对温湿度、通风条件的要求各不相同。若存放不当,容易导致食材发霉、变质。③ 厨师制作环节风险增加。在加工环节,厨师面对多样化的食材,可能因技能不足而处理不当,无法充分去除食材中的有害物质,或在使用调料时出现不当操作。这些因素都严重威胁着食品安全。
(2)就餐方式。外卖和街头小吃因其便捷性和选择多样性的特点,成为许多学生就餐的新方式。有关调查数据显示,约 75% 的学生每周都会订购外卖,61% 的学生经常购买街边摊。然而,外卖商家资质不明、加工环境差、包装配送过程中易受污染等问题普遍存在。街边摊存在露天作业、餐具不洁、食材来源无保障以及添加剂滥用等现象。
(3)消费习惯。部分学生为追求刺激口味,常购买“三无”食品,如自制辣条、腌制品等。这些食品生产过程缺乏质量把控,安全隐患较大。调查显示,仅有 20% 的学生会关注食品安全问题,而 72% 的学生更注重食品的味道。这些不良消费行为极大地威胁着学生的饮食健康与安全。
2饮食多元化背景下校园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
2.1校园餐厅管理难度加大
饮食多元化意味着餐厅需采购更多种类的食材,促使更多食品供应商的出现,源头把控难度上升,监管难度加大。不同食材储存条件各异,一旦管理不善就容易发生变质。此外,制作特色菜品的厨师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厨师操作不规范,从而增加了食品安全风险。
2.2 学校面临外卖监管困境
外卖来源广泛,校外一些小餐馆卫生状况堪忧,可能没有正规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厨房环境脏乱差,食材采购渠道不明,加工过程中过量使用添加剂、地沟油等问题时有发生。学校难以对外卖进行全流程监督,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追溯责任主体困难。
2.3学生食品安全意识参差不齐
部分学生追求口味刺激和便捷性,倾向于购买“三无”食品。这些食品由于生产过程缺乏质量把控,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此外,部分学生缺乏基本的食品储存知识,随意存放易变质的食物,导致食物霉变和细菌滋生。这些行为不仅危害学生自身的健康,还扰乱了校园食品管理秩序,增加了校园食品安全管理的难度与不确定性。
3饮食多元化背景下校园食品安全的应对策略
3.1学校层面举措
3.1.1强化制度建设,压实食品安全责任
学校应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明确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副校长、后勤主任、食堂管理员逐级压实责任,形成全员参与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原料采购索证索票、进货查验、食品贮存、加工制作、餐具消毒、留样管理、从业人员健康管理等制度并上墙公示。将校园食品安全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全面落实“日管控”(每日开展食堂巡查并记录)“周排查”(每周组织食品安全专项检查)“月调度”(每月召开食品安全专题会议)工作机制。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实施“明厨亮灶”工程,实现食品加工全过程可视化监管。完善食品安全应急预案,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食品安全应急演练。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履职照单免责、失职照单追责的奖惩机制,确保食品安全责任落实到岗到人。定期邀请市场监管部门开展食品安全培训,提升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建立家长委员会参与监督机制,定期组织食品安全开放日活动,主动接受社会监督[5]。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spaq20250613.pd原版全文
3.1.2 加强人员培训,提升校园食品安全意识
学校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制订年度食品安全培训计划,建立分级分类培训体系。针对食堂从业人员每学期开展不少于8次专业培训,重点强化食品加工规范、卫生操作流程、应急处置等技能;针对教师和管理人员每学期组织4次专题培训,提升食品安全管理能力;将食品安全教育纳入校本课程体系,开发适合不同学习阶段的食品安全教材,通过主题班会、知识竞赛、实践体验等形式,每月至少开展1次食品安全教育活动。建立培训考核机制,从业人员需持证上岗,并将师生参与情况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同时,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新媒体等渠道开展常态化食品安全科普宣传,定期组织“食堂开放日”活动,邀请家长参与监督,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食品安全教育网络,全面提升师生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1.3强化学校餐厅安全管理,提高风险防控能力
学校餐厅必须依法公示食品经营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及培训合格证,确保 100% 持证上岗。全面推行“互联网 + 明厨亮灶”智慧监管系统,实现食品加工全过程可视化监控,并与市场监管部门联网对接。设立标准化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室,配备专业检测设备和人员,每日对食材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及餐具洁净度等进行抽检并公示结果。严格执行校领导、教师、家长三级陪餐制度,建立陪餐记录台账,对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设立 24h 食品安全投诉热线和线上举报平台,实行首接负责制,确保投诉 2h 内响应、 24h 内反馈处理结果。定期开展满意度调查,将师生评价纳入食堂考核体系,构建“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的立体化监管网络,筑牢校园食品安全防线。
3.1.4 守护校园周边食品安全
学校应与属地市场监管部门建立联防联控机制,每月联合开展校园周边 200m 范围内餐饮单位专项检查,重点核查证照资质、从业人员健康证明、食材采购台账及加工环境,建立“一户一档”动态管理台账。搭建校园食品安全信息公示平台,通过校园网、微信公众号等渠道每月更新“红黑榜”,公示检查结果及整改情况。在校门显要位置设置食品安全信息公示栏和扫码举报系统,实行“即接即查”机制,确保 24h 内核实处理举报线索。定期组织学生代表参与“食品安全小卫士”实践活动,培养食品安全鉴别能力。建立校园周边餐饮单位约谈制度,对存在问题的商家予以限期整改,屡教不改者列入黑名单并通报市场监管部门依法查处,形成“部门联动、社会监督、共治共享”的校园食品安全治理格局。
3.1.5 做好应急演练
学校应依据《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制订完善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细化信息报告、先期处置、医疗救治、现场控制、事故调查等处置流程,明确各岗位人员职责。每学期至少开展2次实战化应急演练,重点模拟食物中毒、群体性食源性疾病等场景,以检验预案可操作性。建立由校领导、后勤、医务、安保等部门组成的应急小组,配备必要的急救药品和设备。加强舆情应对培训,规范信息发布流程,确保突发事件1h内上报教育主管部门和市场监管部门。定期评估演练效果,及时修订预案,提升全员应急处置能力。
3.2 政府层面作为
3.2.1 完善监管体制
政府应加大对校园食品安全的检查力度,建立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对食品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进行全程监管。建立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加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教育、公安等部门的协作,形成监管合力。例如,定期开展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检查行动,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对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打击。同时,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提高监管效率[]
3.2.2 加强校园周边食品的监管
政府应针对街边摊加强巡查,严格管控露天作业卫生状况,规范食材来源,严厉打击添加剂滥用行为。对外卖平台和商家进行备案审查,确保具备合法经营资质;鼓励外卖平台建立校园专属通道,加强配送管理;加大对外卖食品的抽检力度,对不合格食品及时下架处理,确保校外食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8]
3.3社会层面参与
3.3.1 媒体监督作用
媒体应充分发挥对校园食品安全的监督作用,曝光问题并推动整改。通过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方式,引起社会各界对校园食品安全的关注。例如,媒体可以对校园食品安全问题进行深人调查,促使学校和政府部门加强监管;媒体还可以宣传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
3.3.2公众参与监督
鼓励公众参与校园食品安全监督,形成良好氛围。家长可以加强对孩子的饮食教育,关注学校食品安全情况,及时向学校和政府部门反映问题。社会各界人士可以通过举报电话、网络平台等渠道,对校园食品安全问题进行监督。同时,建立校园食品安全举报奖励机制,对提供有效线索的举报人给予奖励,激发公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
4结语
高校学生饮食行为的多元化、多样化给校园食品安全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为保障学生的饮食安全和身心健康,需要从餐厅管理、周边店铺及外卖、管理人员食品安全意识、家长以及社会等方面共同努力。学校应加强餐厅管理,严格筛选供应商,规范饮食制作流程,加强卫生管理。学生应提高自身的食品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饮食行为。管理人员应加强食品安全管理,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家长应关注学生的饮食安全,加强对学生的饮食教育。社会应加强对校园食品安全的关注,发挥舆论监督、行业自律和志愿者服务等作用。只有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切实保障高校学生的饮食安全和身心健康,筑牢校园食品安全防线。
参考文献
[1]王凯丰.加强校园食品安全管理的建议[J].品牌与标准化,2020(4):59-61.
[2]车宇飞.多对举措保障校园食品安全[J].吉林农业,2019(15):76.
[3]董双佳,柳青,田文静,等.大学校园外卖现状及食品安全问题的分析[J].农产品加工.2021(15):69-71.
[4]秦家荣.校园食品安全舆情分析与对策研究[J]食品界,2020(12):112-113.
[5]陈玉兰,李欢,陆嘉怡,等.预制菜进入校园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分析[J].现代食品,2024(10):133-135.
[6]钱雨慧.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风险及法律对策研究[J].天津教育,2019(13):38-39.
[7]张荣.我国校园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分析[J].现代食品,2022(8):140-142.
[8]李景娜.新时期校园食品安全监管策略研究:以X市为例[J].现代食品,2021(7):126-129.
[9]张海霞.健康中国视角下大学校园外卖食品消费情况及大学生食品安全认知调查研究[J].科技资讯,2022,20(10):251-253.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spaq20250613.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