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技术赋能食品安全治理能力提升的路径分析
作者: 乔亚男Analysis of the Path of Digit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to Empower the Improvement of Food Safety Governance Capabilities
QIAO Yanan (InnerMongolia University, Hohhot O1oooo, China)
Abstract: Food safety is the basic guarantee of public health,but in the increasingly complex economic and social environment,food safety problem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rominentand diversified.Therefore,the capacity of food safety management needs to be further improved.This paper expounds the importance of food safety,the connotationand function of digit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food safety governance in China,and proposes the path of enhancing food safety governance ability enabled by digital intellgence technology based on WSR model analysis,aiming to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fod safety governance ability.
Keywords: digit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food safety; governance capacity; WSR method
食品安全对于人们的生命和健康至关重要。食物中的有害成分,如重金属、农药、致病菌等,都可能对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伤害。食品安全问题不仅会对个体身心健康和生活品质造成影响,还可能波及社会稳定。食品产业涵盖制造、分销等诸多环节,具有庞大的市场潜力和显著的经济效益。食品安全治理是保障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因此,相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及时识别各类食品问题,排查安全隐患,制订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保障公众健康和提升社会安全水平。
1数智技术的内涵与作用
数智技术是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有机融合,可以理解为“数字化 + 智能化”,是在数字化基础上融合应用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智能技术的过程。数智技术的运用,可以优化决策并推动创新、提升治理效率,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数智技术在食品安全治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 ① 数智化推动了食品安全治理技术的革新。通过物联网技术,监管部门可以实时监控食品生产、加工、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关键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智能传感器和大数据分析的结合,使得食品安全风险预警更加精准,能够提前防范大规模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② 数智技术通过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建设等手段,可以使消费者便捷地获取食品安全信息,参与监督和反馈,形成政府、企业和公众协同治理的良好局面,促进食品安全治理的共治格局优化。
2我国食品安全治理存在的问题
2.1食品质量存在问题
我国食品在质量方面存在农药和兽药残留、添加剂滥用、微生物和重金属污染、物流冷链不完善以及标准执行不严格等问题[2]。如果食品中的药物残留、添加剂滥用、污染问题长期存在,不仅可能导致消费者食物中毒或食源性过敏,还可能引发慢性疾病,危及公众身体健康;食品运输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不健全不仅会导致食品变质,食品质量下降,增加食品安全风险,还可能导致食品资源的浪费;部分企业对于食品安全标准的执行不严格,易导致不合格食品流人市场,威胁消费者健康。
2.2 监管体系不够健全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存在以下问题,职责分散、信息透明度低、追溯体系不完善等[3]。在职责方面,当前食品安全监管职能存在多头管理问题,部门间职责不清,易导致监管效率低下。在信息透明度方面,食品安全信息公开不及时、不全面,不仅会增加消费者获取准确信息的难度,还会降低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度。在追溯体系方面,由于食品追溯体系不健全,导致食品质量难以实现全程可追溯,使问题食品无法准确定位和及时召回,进一步增加了食品安全风险。
2.3 共治格局不够完善
我国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存在以下问题,消费者参与度低、协调机制不健全、技术支撑不足等问题。在追溯体系方面,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和维权意识薄弱,参与监督的积极性不高,难以通过消费者选择和市场机制倒逼企业提升质量。在协调机制方面,政府、企业、消费者和社会组织之间的共治机制不够完善,信息共享程度不足,导致各主体难以形成合力,影响共治效果。在技术支撑方面,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平台和技术手段不完善,难以满足多元主体参与的现实需求,导致协同治理的效率低下。
2.4人才力量不够雄厚
我国食品安全治理人才队伍的建设存在以下问题,基层人才匮乏、培训机制不够完善和激励机制不足等。在基层人才方面,基层监管机构人才短缺,尤其是基层监管能力薄弱,难以实现食品监管的有效覆盖。在培训机制方面,现有培训体系不健全,学习内容更新滞后,导致人才专业能力提升受限,难以满足时代人才的客观要求。在激励机制方面,缺乏精准的激励和晋升机制,专业人才的职业发展空间有限,导致难以留住高素质人才。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spaq20250618.pd原版全文
2.5各主体食品安全理念与责任意识不足
我国食品安全治理各主体食品安全理念与责任意识存在以下问题,企业主体责任意识薄弱、消费者安全意识不强和社会组织参与意识不足等。部分企业为追求利润而忽视食品安全责任,缺乏社会责任心,增加了食品安全风险;部分消费者食品安全知识不足,维权意识薄弱,削弱了社会监督作用;行业协会、消费者组织等参与食品安全治理的积极性不高,导致社会组织在监督食品安全中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3数智技术赋能食品安全治理能力提升的路径——基于WSR模型分析
WSR是“物理(Wuli)—事理(Shili)—人理(Renli)方法论”的简称。它既是一种方法论,又是一种解决复杂问题的工具。本文应用WSR方法,将数智技术赋能食品安全治理能力提升的路径分为3个部分,对标食品安全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旨在为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提供理论参考。
3.1物理层 数智技术赋能食品质量提升
① 针对食品中的农药兽药残留、添加剂滥用、微生物和重金属污染问题,检测部门应积极升级智能检测技术水平,利用智能化机器学习,实现食品质量高效精准检测。 ② 针对物流冷链不完善问题,物流部门要利用智能算法优化冷链物流的路线和仓储管理,实现物流冷链相关信息与资源的充分调度,减少断链风险,降低食品损耗。 ③ 针对食品标准执行不严格问题,监管部门要充分利用智能化检查系统,使用智能大数据技术,科学检查企业生产流程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减少人为主观干预和不必要的疏漏。
3.2事理层 数智技术赋能监管体系完善和共治格局构建
3.2.1数智技术赋能监管体系完善
针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不够健全的问题,数智技术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赋能。 ① 针对职责分散问题,监管部门应着力建立和完善统一监管平台,利用专业数智技术,加快全国统一的食品安全监管平台的构建,整合相关部门的数据,实现多部门信息共享和协同监管。 ② 针对信息透明度低的问题,构建消费者透明化平台,开发移动应用或网站,让消费者通过更便捷的手段获取食品的全链条信息,增强信息透明度。 ③ 针对追溯体系不完善问题,监管部门要扩大食品追踪规模,促进物联网和区块链技术结合使用,提升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追溯的可实现性;提高食品质量追溯效率,通过大数据分析与智能化算法,优化追溯流程,保证处理食品问题时快速定位问题源头[4]。
3.2.2 数智技术赋能共治格局构建
针对我国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中存在的问题,数智技术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赋能。 ① 针对消费者参与度低的问题,相关部门可以进一步开发消费者互动平台,让消费者可以通过便捷方式,如扫码、拍照、评论等方式参与食品安全监督。宣传部门要进一步推动食品安全知识的普及,通过短视频、直播、人工智能推荐算法等方式,向消费者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提升消费者的参与治理意识与能力。 ② 针对协调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建立统一协同平台,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建立政府、企业、消费者和第三方机构等多方参与的协同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和高效协作[5]。 ③ 针对技术支撑不足的问题,利用智能检测与监控技术,推广使用人工智能驱动的快速检测设备、物联网传感器等技术,提升食品安全检测和监控能力。
3.3人理层 数智技术赋能人才团队建设和理念意识提升
3.3.1 数智技术赋能人才团队建设
针对我国食品安全治理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数智技术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赋能。 ① 针对基层人才匮乏的问题,监管部门利用云计算和智能化技术,开发远程协作平台和智能辅助工具,提升基层工作人员工作效率;使用智能任务分配系统,利用精准数据算法,根据基层人员的技能和工作量,合理分配任务,优化人员资源配置;建立智能数据智库,基层人员可通过咨询和借鉴学习,解决复杂问题,提升工作效率。 ② 针对培训机制不完善的问题,完善在线培训平台,建立覆盖全国的食品安全在线培训平台,提供标准化课程和个性化学习路径;促进实时考核与反馈,利用在线考试系统和人工智能评估工具,实时考核学员的学习成果,并提供改进建议,提升培训效率。 ③ 针对激励机制不足的问题,监管部门应建立智能绩效评估系统,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使人才工作能力可视化,为人才激励或工作改进提供数据基础;相关部门要通过差异化分析,完善人才个性化激励机制,利用数据分析了解人才的需求和偏好,制订个性化的激励方案。
3.3.2 数智技术赋能各主体理念意识提升
针对我国食品安全治理中各主体理念和责任意识存在的问题,数智技术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赋能。① 针对企业主体责任意识薄弱的问题,落实智能监控与预警系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实现食品生产、运输、储存等环节的实时监控,确保食品安全;完善信用评价与公示系统,建立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利用大数据和智能化技术评估企业的合规情况,并通过公开平台向社会公示企业信用状况,激励企业在社会责任层面的自律。 ② 针对消费者安全意识不强的问题,相关数据部门应构建透明化信息平台,利用区块链和二维码技术,让消费者通过扫码获取食品的全链条信息,增强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和信任感;构建面向全社会的互动式教育平台,开发移动应用或小程序,通过游戏化、互动式内容普及食品安全知识。 ③ 针对社会组织参与意识不足的问题,应加快构建协同治理平台,建立政府、企业、消费者和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的协同治理体系,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实现信息共享和高效协作;通过大数据智能化算法,根据社会组织的专长和资源情况,精准高效地分配任务并提供相关资源支持,实现社会组织的效用最大化;相关部门开发公众监督平台,让社会组织通过平台参与食品安全监督,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食品安全监督中的重要作用。
4结语
健全食品安全治理体系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必要手段。“数字化 + 智能化”融合形成的数智技术,不仅可以提升食品安全治理的水平,还可以完善多主体共治的治理格局,助力食品安全的可持续发展。未来,随着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数智技术在食品安全治理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
参考文献
[1]郑虎哲,董海军,孙林.数智化时代背景下“苏食智链”食品安全监管平台建设路径研究[J.现代食品,2023(1):139.
[2]马怡童,吴迪,张伟清,等.基于2021—2023年国家市场监管部门抽检数据的食品安全现状分析[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5,16(5):317-326.
[3]吕洪业.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困境与体系优化[J].中国应急管理科学,2024(12):38-45.
[4]杜锐,冯军,田明,等.区块链技术赋能食品安全治理的框架设计与应用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24(7):84-88.
[5]洪小娟,朱杰敏,洪巍,等.食品安全與情多主体协同治理效能评价[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6(4):81-92.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spaq20250618.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