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地区食品中微塑料的防治

作者: 李洋

沿海地区食品中微塑料的防治0

摘 要:本文聚焦于沿海地区食品中微塑料的防治问题,旨在为解决这一严峻的环境挑战提供科学依据与实践建议。通过对微塑料的来源、传播途径以及对食品安全的潜在影响进行深入剖析,本文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防范措施。通过这些策略的制定与实施,可以有效降低微塑料对沿海地区食品安全的潜在威胁,为食品生产与消费提供更可靠的保障。

关键词:沿海地区;食品安全;微塑料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Microplastics in Food in Coastal Areas

LI Yang

(Beihai Vocational College, Beihai 536000,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microplastics in food in coastal areas, aiming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and practical suggestions for solving this serious environmental challenge. Through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source, transmission route and potential impact of microplastics on food safety, this paper proposes a series of targeted preventive measures. Through the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se strategies, the potential threat of microplastics to food safety in coastal areas can be effectively reduced, and more reliable guarantees for food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can be provided.

Keywords: coastal area; food safety; microplastics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微塑料污染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之一[1]。而沿海地区作为生态环境的敏感区域,其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切。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沿海地区食品中微塑料的来源、影响及防治策略[2],以期为保护沿海地区食品安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参考和实践指导。通过对微塑料问题的全面研究,旨在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保障人们的健康提供有力支持。

1 微塑料的来源及对沿海地区食品的影响

1.1 微塑料的来源与传播途径

沿海地区食品中微塑料的来源多样[3],主要包括海洋垃圾、塑料制品生产废弃物、城市污水排放等。海洋垃圾是最主要的微塑料来源,包括海洋漂浮塑料、海岸堆积塑料以及船舶排放的塑料颗粒。此外,塑料制品的生产过程中,废弃物的处理也会导致微塑料的释放[4]。城市污水中含有大量微塑料颗粒,其中包括洗涤剂中的塑料微珠、纤维等,通过污水排放进入海洋环境。这些微塑料在海洋环境中通过海流、风力等因素传播,最终进入沿海地区食品链,对食品安全构成潜在威胁。因此,深入研究微塑料的来源及其传播途径,对于有效防治沿海地区食品中的微塑料污染具有重要意义。食品中微塑料的污染来源见图1。

1.2 微塑料对沿海地区食品的潜在影响

微塑料对沿海地区食品的潜在影响不可忽视。微塑料颗粒可被水生生物误食,随后进入食物链,逐渐富集于高级消费者,最终可能影响到人们的健康。微塑料中存在的有害物质[5],如塑化剂和重金属,可能会在食品中释放,对人体造成潜在危害。此外,微塑料还可能影响食品的口感和质量,降低食品的整体品质。因此,深入了解微塑料对沿海地区食品的潜在影响,对于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3 沿海地区微塑料防治的迫切性

沿海地区微塑料防治的迫切性日益显现。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经济的发展,塑料制品的大量使用导致微塑料在环境中释放和积累。沿海地区作为生态系统脆弱的区域,微塑料的污染对海洋生物和生态平衡构成了威胁。此外,沿海地区是我国许多城市的经济支柱,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居民的健康。因此,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沿海地区食品中的微塑料污染,不仅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也是维护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举措。在当前形势下,急需加强研究,制定科学的防治策略,共同应对微塑料污染带来的挑战。

2 沿海地区食品中微塑料的检测技术

2.1 微塑料的提取与预处理技术

在基于生态文明环境下沿海地区食品中微塑料的防治研究中,微塑料的提取与预处理技术是一项至关重要的环节。其核心目标在于有效、精准地分离食品基质中的微塑料颗粒,以保证后续的准确检测和防治措施的实施。①物理方法是最常用的微塑料提取技术之一,通过使用不同孔径的筛网或者离心技术,可以有效筛选出食品样品中的微塑料颗粒。这种方法简单直观,不会对食品样品造成干扰,同时能够较为精确地提取微塑料颗粒,为后续的分析奠定基础。②化学方法在微塑料的预处理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酶解、酸碱处理等化学手段可以将微塑料颗粒与食品基质分离,从而实现对微塑料的高效提取。这些方法的优势在于能够针对不同的食品成分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案,提高了提取效率。③生物学方法也逐渐成为微塑料提取的重要手段之一,利用特定微生物的降解能力,可以有效处理微塑料颗粒,从而降低其对食品的影响。这种方法具有环保性和可持续性,为微塑料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2.2 微塑料的定量分析方法

在沿海地区食品中微塑料的防治研究中,微塑料的定量分析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准确地测定微塑料的含量是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策略的基础。①显微镜检测法是最常用的微塑料定量分析方法之一,通过显微镜放大微塑料颗粒,再结合图像分析技术,可以实现对微塑料颗粒数量和大小的准确测定。这种方法简便易行,且能够提供直观的微塑料形态信息。②光谱技术在微塑料定量分析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等技术通过对微塑料颗粒的光谱特征进行分析,可以实现对微塑料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这些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和高准确性,适用于各类食品样品的分析。③质谱技术也是微塑料定量分析的重要手段之一,质谱技术可以通过测定微塑料颗粒的质量谱图,实现对微塑料的准确定性和定量分析。其优势在于可以同时对多种微塑料进行分析,具有高精度的特点。

3 沿海地区食品中微塑料的防治策略

3.1 食品生产与加工环节的微塑料防治

3.1.1 实施原料筛查与替代技术

在沿海地区食品生产与加工环节,为有效遏制微塑料污染,首要之务在于实施原料筛查与替代技术。通过对原料的严格筛查,剔除含有微塑料成分的物质,转而选择可替代的绿色原料,从根本上减少微塑料的输入。这样可以减缓微塑料在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传播与累积,减少微塑料在食品中的存在。

为了更有效地实施原料筛查与替代技术,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筛查机制,明确筛查标准与流程。通过严格的筛查程序,对原料进行全面排查,淘汰含有微塑料的物质。同时,也需要积极引入可替代的绿色原料,以保障食品生产的顺利进行。在替代技术方面,应加大科研投入,鼓励科研人员与企业共同研发绿色、可替代的食品原料。同时,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替代技术评估体系,确保替代原料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行性。

原料筛查与替代技术是在沿海地区食品生产与加工环节中有效防治微塑料污染的关键举措。通过建立科学的筛查机制和引入绿色替代技术,可以为食品安全与环保做出积极贡献。

3.1.2 引进技术设备以及建立检测体系

①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装备,采用封闭式工艺流程,严格控制每一个生产环节,以减少微塑料的产生。②采用高效过滤技术,将工艺中产生的微塑料颗粒拦截,避免其进入产品中。③在生产设备的选用上,应优先选择经过改进的环保型设备,降低微塑料的产生率。④对于生产工艺中难以完全避免微塑料产生的环节,可以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加强工艺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微塑料防治的意识,同时设立专门的检测岗位,对生产过程中的微塑料进行实时监测和处理。⑤制定详细的、健全的微塑料防治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防治措施的有效实施。⑥建立微塑料排放的监测体系,对微塑料的排放情况进行定期监测和报告,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微塑料的产生和排放,为沿海地区食品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3.2 食品包装与贮存环节的微塑料防治

在包装材料选择上,应优先选择符合环保要求的食品包装材料,如一些生物降解材料或可再生材料,避免使用含有微塑料成分的包装材料,以减少微塑料的释放。同时,对于需要使用塑料包装的情况,可以采用先进的包装技术,如纳米材料包装技术,有效降低微塑料的释放风险。

在贮存环节,应强化食品贮存设施的环保性能,通过使用环保型的贮存容器和设备,减少微塑料的释放和残留。同时,还应建立完善的贮存管理制度,定期检查贮存环节,确保微塑料的控制措施得到有效实施。此外,食品包装与贮存环节还可以引入先进的包装技术,如抗菌包装技术、气调包装技术等,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减少因食品变质而产生微塑料的情况。

食品包装与贮存环节的微塑料控制是基于生态文明环境下沿海地区食品生产与加工的重要策略之一,通过选择环保材料、强化贮存设施的环保性能以及引入先进的包装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微塑料在食品包装与贮存环节的释放,为沿海地区食品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3.3 不同食品类别的微塑料的防治

针对不同食品类别的微塑料防治方法在沿海地区食品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在海产品加工中,可以采用先进的筛选设备和技术对原料进行严格筛查和预处理,以避免微塑料的混入。在水产品的养殖过程中,应选择无害环保的饵料和养殖设备,避免微塑料的直接接触和污染。例如,在海产品加工中,可采用高效筛选设备,如高分子聚合物微孔膜过滤技术,将微塑料颗粒从原料中有效分离,确保成品的纯净度。此外,引入先进的生物酶解技术,通过酶的作用将微塑料颗粒降解为无害物质,从根本上削减微塑料的存在。

对于农产品类食品,可通过加强土壤环境管理,选择优质的农业生产材料,避免微塑料颗粒的污染。在农业生产中,可以采用覆盖种植和无土栽培等技术手段,减少土壤中微塑料的含量。在加工制造中,针对面粉、豆类等食品原料,应选择合格的原料供应商,避免含有微塑料的原料进入加工环节。同时,在加工过程中,可使用高效过滤设备和工艺,将微塑料颗粒有效拦截,避免其混入成品。例如,对于农产品类食品,在农业生产环节,可以采用土壤修复技术,通过物理、化学手段将土壤中的微塑料颗粒去除或降解。同时,选择与微塑料无关的替代性农业材料,如天然有机肥料和生物质材料,避免微塑料的产生。在加工制造环节,针对面粉、豆类等原料,可引入高效的电磁振动筛分技术,将微塑料颗粒从原料中高效分离。此外,如引入空气流分类技术,将原料中的微塑料颗粒准确分离,保障成品的质量。

针对不同食品类别的微塑料防治方法在沿海地区食品生产中是一项重要的应用措施,通过选择合适的原料、加强生产环节的控制和引入先进的加工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微塑料的含量,保障沿海地区食品的质量和安全,为生态文明环境下沿海地区食品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4 结语

本研究对沿海地区食品中微塑料的来源、影响以及防治策略进行了全面探讨。在生产与加工环节,采用先进技术和封闭式工艺,严格控制每个环节,有效减少了微塑料的产生。通过高效过滤技术拦截微塑料颗粒,降低了微塑料的产生率。此外,加强员工培训和实时监测,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也是防治微塑料产生的重要手段。这些策略的实施为沿海地区食品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王小红,梁春来,杨辉,等.食品中微塑料的研究现状[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21,33(4):517-523.

[2]胡佳玲,张天龙,陈杰,等.微塑料在食品中的来源及其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分析测试学报,2021,40(11):1672-1680.

[3]吴冠桦,李春雷,张孟涵.食品中微塑料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J].食品与机械,2021,37(9):1-7.

[4]熊安琪,吴影,李泽宇,等.食品微塑料检测中的消解方法研究[J].环境影响评价,2021,43(4):80-83.

[5]张士春,庞美霞,赵洪雅,等.海产食品微纳塑料污染现状与危害[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9,10(9):2689-2696.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