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环节食品抽样检验常见问题与对策探究

作者: 于波

摘 要:随着食品供应链的不断延伸与复杂化,流通环节的食品抽样检验成为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然而,当前在食品抽样检验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食品抽样检验的准确性。本文对流通环节食品抽样检验工作进行了简单概述,阐述了该工作对于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深入分析当前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以期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流通环节;食品抽样检验;常见问题;对策

Comm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Food Sampling Inspection in the Circulation Process

YU Bo

(Jinan Food and Drug Inspection and Testing Center, Jinan 2500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extension and complexity of the food supply chain, food sampling inspection in the circulation proces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link to ensure food safety.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food sampling inspection, which affect the accuracy of food sampling inspection.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brief overview of the food sampling inspection work in the circulation process, elaborates on the importance of this work for food safety, deeply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work, and proposes specific solutions to provide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solutions for ensuring food safety.

Keywords: circulation link; food sampling inspection; common problems; countermeasure

长期以来,食品安全一直是广大民众高度关切的焦点议题,而食品抽样检测工作则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流通环节中,食品抽样检验的水平对于确保食品质量安全至关重要。有效提升食品抽样检验的水平,直接关系到流通环节工作的正常推进,因此必须认真加以解决。只有提升食品的安全标准,严格把控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采取科学的检测手段,才能确保食品无害、无污染[1]。

1 流通环节食品抽样检验的重要性

食品流通环节是指从食品生产或加工企业到消费者手中的整个过程,包括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储存以及销售等各个环节。在这个过程中,食品从生产者转移到各级批发商、零售商,最终到达消费者这一末端群体。流通环节的每个步骤都涉及多个环节和参与者,为了确保整个流通环节中食品的安全性、卫生性和质量,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期望,相关部门和人员要遵循相关法规和标准,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保障食品的安全和质量,以此来有效维护公众的健康和消费者利益[2-3]。

抽样检验对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的意义重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保障食品质量。在食品从生产到消费的流通过程中,存在着污染、变质、虚假标识等各种潜在的风险和问题,通过抽样检验,可以从流通的不同批次中随机选取样品进行检测,以获取全面、客观的食品信息。这有助于及早发现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卫生、安全问题,降低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的可能性。抽样检验还可以对食品的成分、营养价值、添加剂等方面进行检测,确保食品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2)加强市场监管力度。定期从流通环节中随机选取食品样本进行检验,有利于及时发现和掌握食品质量问题,强化当前的市场监管力度,同时还能够全面了解不同食品品类的安全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有效防范潜在风险。此外,抽样检验也能对食品生产企业形成一定的压力,激励其自觉遵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确保产品质量。通过不断强化抽样检验,监管部门能够形成一个持续监督的机制,以此来确保食品流通环节的安全性。

(3)有效识别食品流通环节的潜在风险。抽样检验通过随机选择商品,无偏差地从整个流通链条中获取样本,有助于全面了解食品在流通环节中的质量状况。对这些样本进行全面而细致的检测,可以揭示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添加物超标、贮存不当等问题,帮助监管部门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防范食品安全风险的扩散。同时食品生产企业也会更加严格地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项细节,确保食品不受污染或变质。这种积极的管理态度有助于减小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概率,提升整个流通环节的食品质量,降低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问题[4]。

2 流通环节的食品抽样检验的常见问题

2.1 抽样数量不足

若抽取的样本数量过少,则难以覆盖流通链条的各个环节和不同批次的食品,还可能使统计分析结果失去准确性和可信度,无法判断食品流通环节是否存在风险。该问题可能与预算限制、时间紧迫等多种因素有关。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抽样检验数量不足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监管部门对食品安全状况的全面评估。

2.2 抽样方式有待提升

目前的抽样方式较为简单,未能充分考虑不同食品的特点以及流通环节的复杂性,在抽样过程中忽略了一些细节,从而无法全面、准确地评估食品的安全状况。在抽样过程中,缺乏明确的操作规范和指导,使不同人员在抽样时受到主观意识的干扰,影响了抽样结果的客观性。同时,抽样方式的不科学也会让样本的选择不够随机,无法真实反映食品流通环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3 检验设备精度不够

检验设备的精度直接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对食品样本中存在的污染物、残留物、营养成分等进行检测时,如果使用的检验设备精度不足,则可能出现误判的情况,无法真实反映食品安全状况。这与设备的老化、维护不当,或者是选择的设备本身精度较低等有关。检验设备精度不足对食品检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设备的测量范围、灵敏度不足时,无法检测出样本中微量的有害物质,可能会出现漏检的情况;②设备的测量误差使得检验结果与实际情况偏离较大,无法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准确的判断和应对。

2.4 检验周期存在延迟现象

由于检验过程中的复杂性,检验周期往往会受到影响,导致检验延迟的情况时有发生。流通环节的食品抽样检验流程包括样品采集、运输、准备、分析等多个步骤,每一步都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整个流程耗时较多;样品数量较多可能会导致实验室资源不足;复杂的检验项目和技术要求也会增加检验的时间成本。这些情况都会使检测周期延迟,增加食品安全风险。尤其是对于生鲜等易腐食品而言,检验周期的延长可能直接导致产品失去可食用价值,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体验。此外,由于食品供应链的复杂性,延迟还会影响到整个流通环节的协调和计划,进而影响市场供需平衡[5]。

2.5 缺乏有效监督

监管机构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难以对所有流通环节进行全面监督,会让一些经营者心存侥幸,存在违规生产食品的行为。监督体系的薄弱也让某些不法商家利用监管盲区,在食品中掺杂劣质产品或有害物质,严重威胁了消费者的健康安全。整体食品抽检检测的监督责任分散,缺乏明确的监督主体和责任划分,导致监督职能不明确、不到位。

3 流通环节中食品抽样检验常见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基于统计学方法设计抽样计划

通过科学合理的抽样计划,可以有效降低食品安全风险。①建立完整的食品抽样框架,包括流通环节、产品类型、检验频率等因素。在此基础上,采用随机抽样技术,从每个环节中随机选取样本,确保样本具有代表性。②确定适当的样本量,即从每个批次或流通环节中抽取的样本数量可以借助统计学方法,根据总体规模和风险承受能力计算。此外,可以采用分层抽样,将不同产品类型或风险等级进行分组,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制订抽样计划。另外,还可以引入抽样间隔,即在一定时间内进行多次抽样,以更好地掌握食品质量和安全的动态变化。③建立数据分析和评估体系,对抽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识别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实现对问题的及时响应。

3.2 使用随机抽样方法

在食品流通环节中,抽样检验是确保食品安全和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使用随机抽样方法是一个有效的方式,能够避免主观因素干扰,确保抽样的客观性和代表性。其中一个常见问题是“抽样偏差”,即抽样样本与总体的差异。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其中,简单随机抽样通过随机数生成来选择样本,消除了人为干扰;分层随机抽样则根据不同特征将总体划分为若干层,然后在每层内进行随机抽样,确保每个子群体都有机会被抽到,提高抽样的代表性。抽样还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人为选择性”,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可以采用系统抽样方法。系统抽样是在总体中选择一个随机起点,然后以固定的间隔抽取样本,降低人为选择样本的可能性。这样,每个样本都有相同的选中机会,有效避免了主观干扰。“样本数量不足”的情况也会影响抽样检验结果的可靠性,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抽样倍率的方法,通过增加抽样倍率(增加样本数量),可以更准确地反映总体的情况。

3.3 定期校准和维护检验设备

3.3.1 定期校准

校准的频率应根据设备的特性和使用情况决定,通常在固定时间间隔或使用一定次数后进行。校准过程包括与标准样品对比、记录设备误差,然后根据误差情况进行调整。校准应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确保操作规范和结果可靠。

3.3.2 设备维护

要定期进行设备的维护工作,保证其正常运行,包括清洁、润滑、更换磨损部件等操作。清洁设备可以防止杂质或污垢影响测量准确性;润滑可以保证机械部件的正常运转;更换磨损部件可以避免因部件老化引起的误差。维护计划应根据设备制造商的建议或实际使用情况来制定,还应确保维护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3.3.3 记录和监控

对校准和维护工作进行详细记录,建立设备的历史档案。记录包括校准的时间、标准样品信息、误差调整情况,以及维护的时间、维护内容等。这些记录可用于跟踪设备性能的变化,并为后续的检验工作提供依据。定期监控设备的性能变化,如测量稳定性、重复性等,有助于及早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3.3.4 培训与技能更新

除了设备问题,还应提升操作人员设备操作技术水平。相关部门可制定操作规范和流程,确保操作人员遵循统一的操作标准。此外,还应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其抽样技能和食品安全意识;组织实际操作演练,让操作人员在模拟的场景中进行实际操作,使其更好地掌握抽样技巧。

3.4 优化检验流程

要保证抽样计划的科学性与灵活性,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抽样点位与频次,确保覆盖面广且有针对性。采用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相结合的方式,减少样本选择的主观性,并引入无损检测技术等现代化抽样技术,实现对食品品质和安全性的快速评估。在样品收集过程中,建立严格的标准操作程序,确保操作规范与一致性,避免人为因素对样品的干扰。在实验室分析环节,采用多种分析方法相结合,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此外,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实现抽样检验数据的实时上传与共享,以提高监管的全面性与时效性。

4 结语

食品安全监管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相关从业者仍需要持续努力。通过加强监管体系建设,提高抽样计划的科学性和效率,确保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同时,还应不断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提升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通过各方共同努力,进一步完善食品抽样检验体系,为人们提供更安全、健康的食品。

参考文献

[1]周建辉.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抽样中的问题及策略[J].中国标准化,2019(12):178-179.

[2]林彬.食品抽样在食品监督工作中的重要地位[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33):193-194.

[3]张政.试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工作的现状及策略[J].食品界,2020(9):125.

[4]王丽云.基于流通环节食品抽样检验常见问题与对策分析[J].现代食品,2018(9):72-73.

[5]麦啟声,刘美光.流通环节食品抽样检验常见问题探讨[J].中国高新区,2018(5):43.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