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三伏贴,让疾病“服帖”
作者: 刘秀 卢春英专家简介

华润龄 苏州市名中医,高级中医专家,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专家;曾在苏州市中医医院内科、血液科、调养科坐诊,连任多届江苏省中医学会仲景学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受聘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扬州大学兼职教授,曾担任苏州市中医药研究所副所长、苏州中医药博物馆副馆长。

每到三伏天,各个中医院和中医诊所都会迎来就诊高峰。许多人会去贴三伏贴,目的是驱除体内寒气,治疗一些冬季的疾病。然而,三伏贴并非人人适用,需要根据个人体质和具体病情来判断是否适合贴敷,盲目跟风不仅达不到效果,还可能适得其反。
冬病夏治,顺应天时
中医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的健康和疾病都与自然界的气候变化息息相关。
冬季天气寒冷,人体的阳气会向内收敛,气血运行也会相对缓慢,这就导致一些虚寒性质的疾病容易发作或加重。这些疾病在冬季往往会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
到了夏季,特别是三伏天,这是一年之中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时期,人体内的阳气也随之达到高峰。这个时候,人体的皮肤毛孔张开,气血运行也十分通畅,药物更容易通过皮肤被人体吸收。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写道:“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意思是在春夏季节要顺应阳气的生发,滋养阳气;在秋冬季节要顺应阳气的收敛,滋养阴气。三伏贴正是利用夏季阳气旺盛的特点,在三伏天进行贴敷治疗,借助自然的阳气,来驱散体内的寒气,达到温通经络、散寒祛湿、扶助正气、强健体质的作用,从而治疗或缓解冬季容易发作的疾病,这就是所谓的“冬病夏治”。
小小贴敷作用大
1.改善体质
三伏贴主要针对的是体内有寒邪和体质虚弱(气虚和阳虚)的人群。普通人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对自己的判断可能不够准确,可以寻求医生的帮助。
体内有寒邪者:经常怕冷,有四肢不温、腹痛伴腹泻、关节疼痛等症状,症状遇寒时加重。
体质虚弱者:经常感到疲劳、气短,容易出汗;平时特别怕冷,手脚总是冰凉,容易腹泻,即使在夏季也不敢吹空调。
2.调理疾病
在改善体质的基础上,三伏贴能够专门调理阳虚证与寒证,并且缓解由此衍生的各类不适。
(1)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鼻炎等,通常与人体阳气不足、卫外不固有关。三伏贴中的药物多为辛温散寒、温通经络之品,能够温煦肺脏、驱散寒邪,从而减轻咳嗽、气喘、鼻塞、流涕等症状。
(2)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胃溃疡、慢性腹泻等,多由脾胃虚弱、虚寒内生所致。三伏贴以温热的药性调理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增强运化能力。
(3)关节疼痛类疾病: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等,多因风、寒、湿邪侵袭关节,导致气血痹阻,经络不通。三伏贴可以散寒止痛、通利关节,作用于疼痛关节周围的穴位,驱散关节内的寒湿之邪,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和肿胀。
(4)妇科病症:痛经、月经不调、宫寒等困扰着许多女性,中医认为这些病症多与寒邪入侵、气血不畅有关。三伏贴具有温阳散寒的作用,能够温暖子宫、散寒止痛,调节女性的内分泌功能。
做好这些治疗更有效
1.沟通准备
大家应该将自己的健康状况如实地告知医生,详细地说明自己的疾病史,这有助于医生判断治疗的侧重点。同时,大家也要告诉医生自己是否有过敏史,这有助于医生调整药物配方或选择合适的贴敷方式。此外,大家要告知医生正在用药的情况,以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影响疗效或引发不良反应。
2.皮肤护理
在贴敷的过程中,大家要尽量确保贴敷部位的皮肤清洁干燥。因此,在贴敷前,大家应该仔细清洁该区域的皮肤,去除污垢和油脂,以促进药物更好地吸收。贴敷期间,大家应该穿着宽松、柔软且透气的衣物,材质以棉质为佳。这样既能避免衣物摩擦贴敷部位,又能保持皮肤透气,减少不适。贴敷结束后,取下药物时,动作需轻柔,以防拉扯损伤皮肤。药物取下后,大家可以用温水清洗贴敷区域,清除残留药物。
贴敷期间或结束后,皮肤可能会出现一些反应,如轻微的发红、发热、瘙痒等,这些属于正常现象,一般会在短时间内自行消失,不需要特殊处理。然而,如果皮肤上出现了水疱,处理方式需视水疱大小而定。对于较小的水疱,大家应保持局部清洁干燥,让其自然吸收,并且避免搔抓以防感染。若水疱较大,或已经破裂、有液体渗出,大家应及时就医。此外,若出现大面积皮疹、剧烈瘙痒等情况,大家也需立即寻求医疗帮助。
3.饮食调养
夏季天气炎热,人体的脾胃功能相对较弱,中医主张此时清淡饮食。因此,在整个三伏贴治疗期间,大家应保持清淡饮食,减少摄入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同时也要谨慎食用海鲜、羊肉等可能引发过敏或导致旧病复发的食物。这些食物可能刺激胃肠道,影响药物吸收,并且可能加重体内的湿气与寒气,这与三伏贴的治疗目的相悖。相对地,大家需要多补充水分以促进新陈代谢。除了多饮水,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也是不错的选择。
4.休息充足
贴敷期间即治疗时间,药物会促使人体各项功能进行“修复”。在贴敷前,大家要保证充足的休息,让身体处于良好的状态迎接治疗。贴敷期间,大家不要剧烈运动,一方面是为了防止大量出汗导致药物移位或脱落,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避免过度消耗体力,从而影响药物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5.贴敷时间
贴敷时间的长短应遵循医嘱。通常情况下,成年人的贴敷时间为每次2—6小时;儿童的贴敷时间一般较短,为每次0.5—2小时。不过,具体的贴敷时长会根据个人体质、所用药方和病情的不同而有所调整。
建议大家选择每伏的第1天进行贴敷,当然,每伏中的任何一天都可以进行,2025年三伏贴时间见下表。常规的贴敷频率是每10天贴敷1次。三伏贴至少贴敷3次,具体的贴敷次数可根据个人体质和医嘱进行调整。

(编辑 池志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