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有菌,“癣”而易见
作者: 王玲专家简介

李 浩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皮肤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学主任;现任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银屑病专委会中医学组常务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皮肤科分会委员,广东省老年保健协会皮肤专委会常务委员,深圳市健康管理协会皮肤科专委会常务委员,深圳市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理事等。主持省级、市级、校级科研及教学课题3项;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十余篇。擅长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特应性皮炎、银屑病、白癜风等皮肤病的诊断和治疗。
皮肤不仅承担着保护体内各种器官和组织免受外界伤害的重任,也时常面临各种微生物的挑战,真菌便是不可忽视的一类。真菌,这一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真核生物,种类繁多,数量庞大。虽然真菌在酿酒、发酵等工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它也有着阴暗面——导致真菌性皮肤病的发生。本文将带领读者认识真菌,了解常见的真菌性皮肤病,有效预防,让大家不再迷茫。
真菌为何容易缠上人
真菌最适宜的生长条件为温度22—36℃,湿度95%—100%。正常情况下,人类表面皮肤对许多真菌来说并不是非常有利的生长环境。然而,真菌具有很强的适应性,通过长期的进化,它们逐渐发展出更强的生存和繁殖能力。这种适应性帮助它们在人体环境中维持正常的生物活动,使真菌能够在人体内生存和繁殖,甚至在人体体温升高的情况下也能逃避免疫系统的监视。
在人群中,某些特定群体更易受到真菌感染的侵袭,主要为免疫力较弱人群,如糖尿病、结缔组织疾病、正在接受化疗的患者,以及器官移植后的患者等。
除此之外,一些不良习惯也会增加人体被真菌感染的风险。频繁使用消毒不到位的公共游泳池、健身房、浴池等公共场所拖鞋,却忽视了做好个人防护,会增加患上足癣的可能性。另外,长时间穿着不透气的鞋子、处于不透气的环境中,也会增加患足癣的概率。出汗较多、皮肤较潮湿的人,如果未能及时进行皮肤清洁和干燥处理,很容易感染真菌,引起花斑癣、体癣等。久坐且穿着过紧、过厚、不透气的裤子、内裤,也可能患上股癣。此外,如被树枝等划伤,未能及时进行消毒处理,也可能增加深部真菌感染的风险。
“癣”为人知的常见真菌皮肤病
1. 足癣
俗称脚气,分为水疱鳞屑型、角化过度型、浸渍糜烂型。水疱鳞屑型好发于足跖及足部侧缘并伴随瘙痒,水疱抓破后可能引起丹毒和淋巴管炎等细菌感染;角化过度型主要影响足跟,表现为皮肤粗糙、角化、脱屑和瘙痒,还易发生皲裂;浸渍糜烂型常见于脚趾间,起初表现为皮肤潮湿、发白或水疱,干燥后可出现鳞屑,瘙痒剧烈,易引发感染。足癣常在夏季加重,冬季减轻,如果不治疗,可能会持续多年。
2. 手癣
俗称鹅掌风,是发生于手部的真菌感染。患处冬季时表现为角化、皲裂,甚至出血;而春夏季则可能出现水疱、脱屑和瘙痒感。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引起甲癣,影响生活质量和个人形象,对社交活动产生负面影响。
3. 甲癣
俗称灰指甲,通常由手、足癣直接传染,其易感因素包括遗传、系统性疾病(糖尿病、局部血液或淋巴液循环障碍、甲外伤等)。临床上,甲癣可以分为白色浅表型、远端侧位甲下型、近端甲下型、全甲毁损型和甲板内型。
4. 头癣
头癣会破坏毛发结构,可分为黄癣(由许兰毛癣菌引起)、白癣(主要由犬小孢子菌和石膏样小孢子菌引起)、黑点癣(主要由紫色毛癣菌和断发毛癣菌引起),以及脓癣。其传播途径主要包括与患者或感染动物的直接接触,例如与感染真菌的猫、狗等宠物。此外,共用受污染的理发工具、帽子、枕巾等也可导致间接传染。
5. 体股癣
体股癣是体癣和股癣的总称。体癣是除头皮、毛发、掌跖、甲及腹股沟以外的躯干和四肢等部位的真菌感染;股癣则是腹股沟部位的真菌感染,特别是大腿根内侧和皱褶部位,严重者常可累及腹部和臀部。二者表现相似,多为红斑、丘疹,皮疹会逐渐形成环状或多环状,边缘伴随脱屑。体股癣的感染途径通常为甲癣传染或者是在抓挠足癣后再接触股部皮肤,也可能通过集体宿舍、健身房等公共场所的物品接触而传染。
6. 花斑癣
俗称汗斑,是由马拉色菌引起的真菌感染,常见于夏季,主要发病人群为青壮年及多汗者。临床上可分为2种不同的色素变化类型:一种是色素沉着,可出现黄褐色斑片;另一种是色素减退,使皮肤出现散在白斑。
7. 马拉色菌毛囊炎
马拉色菌毛囊炎多见于夏季,好发于皮脂分泌较多的区域。是马拉色菌在毛囊内大量繁殖,刺激毛囊口产生较多脱屑并阻塞毛囊口,使皮脂潴留,导致毛囊内容物释放入周围组织所产生的炎症反应。该病的典型皮肤损害表现为毛囊性丘疹、丘疱疹或小脓疱,皮疹可为散在或密集分布。
真菌性皮肤病和湿疹有何不同
真菌性皮肤病和湿疹虽然都会导致皮肤瘙痒和红斑,但它们的病因、症状存在明显差异。
看病因:真菌性皮肤病是由真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这些真菌可以寄生在人的皮肤上,特别是在皮肤潮湿、摩擦或皮表损伤的情况下,容易导致真菌感染。湿疹则是一种非传染性的皮肤炎症,其原因可能涉及多种因素,包括遗传、环境刺激、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等;湿疹的发生还可能与过敏反应有关,但并非由真菌感染引起。
看症状:真菌性皮肤病的典型症状包括皮肤上的圆形或环形红斑、脱屑、瘙痒;常发生于特定部位。湿疹表现为多形态的皮疹,包括红斑、丘疹、丘疱疹、脱屑、糜烂等,伴随瘙痒;既可以出现在皮肤的某个特定区域,也可能泛发全身。
重视真菌感染,做好日常预防
为什么真菌性皮肤病总是反反复复?首先,患者可能在治愈后因重新接触真菌而再次感染,或是由于治疗过程中未严格遵守医嘱,导致真菌未被完全清除。其次,日常生活中的不良卫生习惯也可能为真菌的繁殖提供条件。再次,某些真菌性皮肤病在特殊情况下,如劳累、压力大、妊娠期或免疫力下降时,可能出现病情反复发作。最后,有些真菌感染具有家族聚集性,建议家庭成员共同治疗,避免互相传染。
虽然真菌无处不在,且真菌性皮肤病会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产生负面影响,但只须通过简单的日常预防方法,就可以有效减少真菌感染的可能性。
(1)培养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做到勤洗手,保持皮肤干燥及清洁,并定期清理头发和指甲,定期打扫室内卫生。尽量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不要共用毛巾和梳子等用品;出现症状及时就医并遵医嘱,避免自行使用抗生素等药物。
(2)应避免接触真菌的传染源。不与感染真菌的人发生肢体上的亲密接触;不使用公共浴巾和拖鞋,并注意不食用发霉的食品。
(3)增强个人免疫力很重要。这需要大家做到均衡饮食,保证营养摄入,多吃新鲜果蔬和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保持规律作息,不熬夜;保证运动量,强身健体;及时放松心情,改善负面情绪。
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真菌性皮肤病种类繁多,不仅影响着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还可能直接或间接传播给他人。因此,提高公众对真菌性皮肤病的认识,显得尤为重要。一旦发生真菌性皮肤病,应及时就医,遵循专业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以免病情恶化。
(编辑 姚宇澄、周逸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