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灸:肚脐上的中医特色疗法

作者: 顾珂溢

受访专家

脐灸:肚脐上的中医特色疗法0

华润龄 苏州市中医医院主任中医师,从事中医工作40余年,开展中医临床、科研以及吴门医派等方面研究工作,发表相关专业学术文章23篇,编著及参编专著11部,主持或参与完成科研课题7项,获得多项省、市级政府科技进步奖。重视中医理论研究,坚持传统中医特色、发扬中医药疗效优势,对血液病、风湿病以及免疫性疾病有较深研究;最早开展中医调理养生的临床研究以及养生文化的推广普及工作,衷中参西,在难治性、复杂性、综合性疾病方面积累了临床经验。

脐灸:肚脐上的中医特色疗法1

脐灸是一种将艾草点燃后放置于肚脐(神阙穴)上,通过热力和药物的双重作用达到调理身体的中医疗法。作为中医艾灸疗法的一个分支,脐灸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在现代医学研究中展现了其独特的疗效。

▎脐灸的原理

肚脐被称为神阙穴,是人体元气汇聚的重要穴位。在肚脐上做隔药灸,借助艾草的热力,调和气血、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脐灸通过加热肚脐处,利用肚脐皮肤薄、敏感度高、吸收快的特点,使药效更容易透入肌肤,刺激组织,能更好地激发体内的阳气,促进气血运行,从而增强人体免疫力,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艾草具有温经散寒、调和气血的作用。艾草燃烧后产生的热力通过肚脐传递到体内,可以温暖脾胃,改善消化功能。同时,艾草的药效通过经络传达到四肢百骸,还能进一步调理其他脏腑的功能。

▎脐灸的功效

1.健脾和胃,升清降浊

艾灸神阙穴可增强脾胃机能,使阳气得升,以健脾止泻,和胃降逆。常用于治疗胃痛、反胃、痞满、呕吐、泄泻等。

2.通调三焦,利水消肿

艾灸神阙穴能激发三焦的气化功能,使气机畅通,疏通经络隧道,能促进代谢,消耗脂肪。常用来治疗小便不利、腹水、水肿、肥胖等。

3.调理冲任,温补下元

冲任二脉与女性的月经、妊娠、分娩等息息相关。神阙穴属于任脉,与冲脉交会,与督脉相表里,脐灸可以调理冲任、理气养血、固经安胎。临床用于治疗妇女月经不调、痛经、不孕及黄褐斑、面色萎暗等。

4.通经活络,行气止痛

神阙穴得到温热药物刺激后,能够通经活络,理气和血,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适用于缓解和治疗肠麻痹、手足麻木及诸酸痛证。

▎夏季更适合灸

1.阳气充沛,易于激发

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中医认为此时人体的阳气也相对旺盛。脐灸通过热力和药效温通经络,激发人体阳气,可达到调理气血、扶正祛邪的目的。由于夏天阳气充沛,脐灸效果更为显著,有助于增强体内阳气,促进气血和脏腑功能。

2.促进脾胃功能

伏天气温高、湿度大,使人体伤津耗气,脾胃功能容易受到影响,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问题。脐灸通过温暖脾胃,调理气血,可以有效改善这些症状,促进消化功能,增强食欲,补充人体所需的水谷精微。

3.体内寒湿易于驱除

导致寒湿凝滞的原因众多,且寒湿不易排出体外。由于夏季气温高,人体毛孔开放,排汗较多,有助于排出体内寒湿之气。此时使用脐灸,其温热作用可以进一步帮助驱除体内的寒湿,尤其适合体内有寒湿困扰的人群,如有脾胃虚寒、宫寒等症状。

4. 有利于冬病夏治

中医有“冬病夏治”的理论,即在夏季通过特定的治疗手段预防和治疗冬季容易发作的疾病。脐灸在夏季进行,可以调理体内阳气,增强免疫力,预防冬季易发的寒性疾病,如关节炎、慢性胃炎等。

▎适宜人群

1.脾胃虚寒者

【表现】腹胀、腹泻、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胃寒疼痛等。

【功效】脐灸可以温暖脾胃,改善消化功能,缓解由脾胃虚寒引起的不适症状,增加食欲和促进消化吸收。

2.免疫力低下者

【表现】易感冒、疲劳乏力、体质虚弱。

【功效】通过温通经络,脐灸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促进气血运行,提高抗病能力,减少感冒等常见疾病的发生。

3.慢性疲劳综合征者

【表现】持续疲劳、精神不振。

【功效】脐灸能改善气血循环,缓解疲劳,增强精力,提升整体的健康状况。

4.妇科疾病者

【表现】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等。

【功效】脐灸通过调理气血,温暖子宫,缓解痛经,调节月经周期,改善宫寒症状,有助于改善生育能力。

5.受寒湿困扰者

【表现】四肢冰冷、关节疼痛、湿疹等。

【功效】脐灸可以温阳散寒,改善寒性体质,使身体变得温暖,驱除体内的寒湿,缓解关节疼痛,消除因寒湿引起的不适症状。

▎脐灸的注意事项

1.脐灸后注意保暖,避风、寒、湿;饮食戒生冷,适当喝点儿热水,既补阴液,又助阳气。

2.脐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接触腹部。

3.脐灸后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要喝比平常更多量的温开水,有助于排出体内毒素。

4.饭后1小时内不宜脐灸,会影响胃肠消化吸收功能。

5.过饥、过饱、酒醉时禁灸;孕妇、腹部皮肤破损者禁灸。

(编辑    池志恒)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