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症索穴,一穴缓解心脏不适
作者: 武馨冉腧穴(穴位)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出入人体的特殊部位,也是疾病的反应点和治疗的刺激点,因此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脏腑和经络的气血,从而简单、便捷地养生祛病。“心主血脉”,经络与心脏关系密切,许多穴位都有调节心脏气血、缓解心脏不适的作用。临床治疗心脏疾病,通常须进行穴位配伍,操作方法和需要理解的知识内容对非专业人群而言太过复杂。不过,有一些穴位具有独特的治疗作用,在某一方面的治疗效果突出,大家平日里可以根据自己的不适症状和穴位功效特点的对应关系,只须自行按摩就可以很好地缓解心脏的轻微不适。
● 调整心率——内关穴
【定位】在前臂,手腕掌侧远端横纹上2寸(约3根手指宽度),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约前臂掌侧中点处)。
【功效】内关穴属于手厥阴心包经,是治疗心血管病第一要穴。《针灸甲乙经》记载:“心澹澹而善惊恐……内关主之”“心惕惕不能动……内关主之”。“心澹澹”和“心惕惕”是形容被吓到的样子,人在受到惊吓时心率会突然加快,也可能出现早搏,内关穴可以调整心率,缓解不适。内关穴对心率的调节作用是双向的,心率过缓时也可以使用内关穴治疗。
【操作】大拇指垂直按在内关穴上,用指尖有节奏地按压,以产生酸、麻、胀的感觉为宜。
● 调控血压——劳宫穴
【定位】在手掌上,横平第3掌指关节近端,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自然握拳,约在中指指尖下)。
【功效】劳宫穴属于手厥阴心包经,尤其擅长调节因情绪激动引起的血压升高以及心脏不适。《针灸甲乙经》记载:“风热善怒,心中喜悲,思慕嘘唏,善笑不休,劳宫主之”,临床发现刺激劳宫穴可以调节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并影响大脑中动脉的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对预防脑卒中也有一定作用。
【操作】用木棒、笔等较细但又不尖锐的物体按压。作为日常保健穴,每只手每天按压5分钟即可。
● 缓解胸闷——极泉穴
【定位】在腋下,腋窝正中。
【功效】极泉穴属于手少阴心经。《针灸大成》中记录,极泉穴主治“主臂肘厥寒,……胁满痛,悲愁不乐”,刺激极泉穴可以增加心肺循环的血流量,从而促进血氧交换,调节心肺气机,缓解胸闷气短等症状。
【操作】除了按压极泉穴,由于腋下神经、血管丰富,弹拨的刺激效果更好,弹拨时会产生“触电”般的麻木感,并向下传导直到手指,这是经络通畅的表现,每次左右手臂处各弹拨约3分钟即可。
● 减轻胸痛——少府穴
【定位】在手掌,横平第5掌指关节近端,第4、5掌骨之间(自然握拳,约在小指指尖下)。
【功效】少府穴属于手少阴心经。《肘后歌》曰:“心胸有病少府泻”,少府穴可以发散心火、清心泻热、理气活络,治疗心火亢盛、心血瘀滞等实证心悸、胸痛,这里的胸痛尤指因心脏问题引起的胸部疼痛。
【操作】用拇指指腹按揉少府穴,力度适中,每次按揉5分钟,可早晚各按揉1次;也可以使用木棒、笔等较细但又不尖锐的物体按压。
● 祛除心烦——曲泽穴
【定位】在肘部,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的尺侧凹陷中。
【功效】曲泽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合穴,五行属水,常按此穴有清心泻火、除烦安神的作用,擅长治疗因火热邪气导致的心脏不适,如心烦、胸闷等。
【操作】用拇指指腹按揉曲泽穴,其余四指握在手臂上,注意按压时力度适中,每次按揉5分钟,可早晚各按揉1次。
虽然通过按摩穴位对疾病能起到一定缓解和治疗作用,但通常只针对轻微症状。在疾病严重的情况下,应接受规范治疗,须去医院经过专业中医师辨证后进行相应治疗。
(编辑 池志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