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睡抖一下,是身体以为你“去”了吗
作者: 吴岩峰不知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迷迷糊糊快要睡着时,身体突然抽动了一下,甚至还把自己吓醒了。对这一现象,网上有人认为:“这是大脑在测试你是否还活着。”难道入睡时的“抖一下”真的是大脑对身体是否还活着的“关心”吗?
〇 抖一下确实是来自大脑的“关心”
目前有研究显示,“抖一下”是大脑误解了睡眠前肌肉放松时发生的事情。当然,睡前肌肉放松是正常的,但大脑可能会感到困惑,以为你的身体将要跌倒。作为回应,大脑便会让肌肉突然绷紧,以便你在跌倒前 “稳住自己”,这就是你身体在入睡时抽搐一下的原因。
〇 “抖一下”是种什么感觉
入睡时抖一下是口语化的描述,医生称之为“催眠抽搐”或“夜间抽搐”,是指入睡时突然出现的不自主肌肉收缩。催眠抽搐发生在清醒到睡眠之间的过渡期,通常只影响身体的一侧,如一侧胳膊腿。
除了对躯体的影响,伴随着抽搐还可能出现其他感觉或臆想,如有人会感觉正在坠落,看到闪烁或刺眼的灯光,听到“砰砰”“噼啪”“啪啪”的声音。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催眠抽搐是无痛的,但有些人确实会感到刺痛或疼痛。
催眠抽搐在不同的时间会给人不同的感觉,在极少数情况下它们可能强烈到足以让人惊醒并扰乱入睡过程;但一般来说,抽搐可能非常轻微,以至于很多人根本不会注意到。催眠抽搐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但在成年人中更为常见。
〇4个因素易诱发催眠抽搐
(1)过量摄入咖啡因或尼古丁。咖啡因和尼古丁等兴奋剂会唤醒大脑,这些物质还会在体内停留数小时,扰乱睡眠。在一项研究中,被调查者即便在睡前6小时就停止喝咖啡却仍然难以入睡。
(2)睡前剧烈运动。一般来说,运动是对睡眠有益的,经常锻炼可以改善睡眠质量。但是,睡前进行运动会使人精神兴奋,让人更亢奋,大脑也会变得更加警觉。因此,在深夜进行过于剧烈的运动可能会导致抽搐。
(3)睡眠不足。无论是长期失眠还是晚睡眠质量不好,入睡困难和缺乏规律的睡眠都会导致睡眠不足。除情绪不佳和注意力不集中等不良反应外,睡眠不足还可能增加催眠抽搐的发生概率。
(4)压力和焦虑。日常压力大和焦虑症都会导致失眠,而失眠又会导致睡眠不足。当感到压力大或焦虑时,身体的皮质醇水平会在睡眠中持续升高,从而使睡眠不安稳。焦虑的想法也会让人难以放松入睡,扰乱清醒与睡眠之间的过渡,从而可能引发催眠抽搐。
经常出现催眠抽搐的人甚至会对睡眠本身产生焦虑,这会加重他们睡眠不足的情况和出现更多催眠抽搐的可能性。
〇 何时需要前往医院就诊
催眠抽搐不同于清醒或睡眠时发生的其他抽搐,它发生在从清醒进入睡眠的过程中,很快便会消失,一般被认为是无害的。但如果反复发作,持续抽搐,须去医院就诊并接受进一步检查。
此外,改善睡眠环境可以让人更容易、更稳定地获得好睡眠,从而减少催眠抽搐的发生。
(1)每天在同一时间睡觉和起床,周末也不例外,保持规律作息。
(2)将卧室温度设定在合适的温度,不冷也不热。
(3) 尽可能使卧室黑暗安静,必要时使用遮光窗帘。
(4)睡前1小时停止使用电子产品。
(5)每晚睡前保持安静状态。
减轻压力,冥想、深呼吸和瑜伽都有助于睡眠;在睡前可进行一些让人平静的活动,如洗个温水澡或读本书。如果您的压力和想法影响了正常生活,请向医生或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 (编辑 周逸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