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有七窍,醒脑十穴

作者: 吴静珠

五官七窍居于头面部,中医认为是脏腑精气所注之处,通过按摩头部的穴位,可促进头面部经络中的气血运行,增加大脑的血流量和氧气,从而缓解头晕、头痛等不适症状,并且提神醒脑,延缓大脑功能衰退。

● 百会穴

【位置】两手大拇指放置于两耳尖,中指直上交会的头顶中央处(两耳尖连线与头顶正中线的交点)。

【功效】百会穴属于督脉,为诸阳之汇,按摩可提升阳气,促进头部气血循环,改善大脑疲劳,缓解记忆力下降,对用脑过度的人群特别有效。

【按法】用中指的指腹按摩或轻轻敲击,按摩时先顺时针方向按摩1分钟,再逆时针方向按摩1分钟,交替按摩3—5次。

● 率谷穴

【位置】耳尖正上方,发际线内1.5 寸(约2横指宽)处,咀嚼时可扪及肌肉鼓动,左右各1穴。

【功效】率谷穴属于足少阳胆经,按摩可减轻眩晕和头痛,缓解情绪紧张,改善耳鸣、耳聋等。

【按法】 用中指的指腹轻柔按压,持续5—10分钟。

● 风池穴

【位置】循双侧耳后找到枕骨,在枕骨下发际线内凹陷处,左右各1穴。

【功效】风池穴属于足少阳胆经,擅长祛除风邪,按摩可清利头目,对经常头晕目眩、头痛、颈项僵硬的人群,能发挥较好作用 。

【按法】用大拇指指腹按压10秒后松开,重复按压5—10次。

● 四神聪穴

【位置】头顶正中央,在百会穴的前、后、左、右1寸(约拇指指节宽),共4个穴。

【功效】四神聪穴属于经外奇穴,《太平圣惠方》记载其主治“头风目眩,狂乱风痫”。按摩可改善头痛、眩晕、失眠、健忘,有助于提神醒脑。

【按法】用中指的指腹按摩或轻轻敲击,先按压左右2穴各1分钟,再按压前后2穴各1分钟,反复进行3—5次。

头有七窍,醒脑十穴0

● 太阳穴

【位置】外眼角和眉梢中间点,向后约1横指的凹陷处,左右各1穴。

【功效】太阳穴属于经外奇穴,是头部的重要穴位,刺激该穴可加快局部血液循环、健脑提神、养目护耳以及消除疲劳。《针灸集成》载太阳穴善治“头风和偏头痛”,对神经性头痛也有一定疗效 。

【按法】用中指的指腹按揉,持续3—5分钟。

● 神庭穴

【位置】前发际线正中直上0.5寸(约半指宽),发际线不明显者从眉心正中直上3.5寸取穴。

【功效】神庭穴属于督脉,中医认为神庭穴是“智慧之穴”,经常按压可提神醒脑,促进大脑功能,改善头晕头痛、耳鸣目眩等症状。

【按法】用拇指指腹慢慢向下按压,或用食指指腹小幅度旋转按揉,持续2—3分钟。

● 本神穴

【位置】前发际线正中直上0.5寸(如神庭穴),正中线旁开3寸(约4横指宽)处,左右各1穴。

【功效】本神穴属于足少阳胆经,可促进大脑功能,改善脑血管供血不足,减缓智力退化,并缓解“头痛目眩,颈项强急”。

【按法】用拇指的指关节稍微出力按压或按揉,持续2—3分钟。

根据中医理论,肾主骨生髓,髓上充为脑,化为神智,头脑保健的根在于肾,附补肾3穴,以强化补脑的效果。

● 肾俞穴

【位置】肚脐水平线向后至脊柱处(第2腰椎棘突下),从脊柱向两侧旁1.5寸(约2横指宽)处,左右各1穴。

【功效】针对大脑症状,按压该穴可改善脑部功能,提高记忆力,减缓神经功能退化。

【按法】双手叉腰,用双手大拇指施力,按压的同时旋转,持续2—3分钟。

● 关元穴

【位置】肚脐直下3寸(约4横指宽)处。

【功效】关元穴位于人体上下左右正中,中医认为是“人的第二个心脏”或“中极”,是收敛和闭藏元神之处, 《类经图翼》谓“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按压该穴有延年益寿的功效,《扁鹊心书》也记载不同年龄人群灸关元穴,甚至称此法可“令人长生不老”。

【按法】用食指和中指按压,持续2—3分钟。

● 涌泉穴

【位置】脚掌屈曲时足底最凹陷(脚底中线前三分之一)处,左右脚各1穴。

【功效】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起始穴,经常按摩涌泉穴,可使肾精充足,并使肾精如上涌的泉水般充盈人体,使人耳聪目明、精神充沛。

【按法】双手大拇指上下相叠,以画圈方式按压,持续2—3分钟,吐气时按压、吸气时放松,往脚趾推按效果更佳。

(编辑    池志恒)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